丈夫進產房陪產開始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美國。一開始只有5%左右的家庭選擇陪產,後來在九十年代迅速增長至95%,可謂是一項新&34;。
雖然陪產的本意是積極的,也確實有很多參與者反應說參與陪產對自己觸動很大,深刻體會到了妻子和母親的不易,但是也有相當多的丈夫表示產房裡的經歷給自己留下了陰影。
網友六一明說:&34;
網友虎克船長說:&34;
網友芥末說:&34;
看著這些網友的留言,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會有丈夫陪產結束後走不出陰影而最終只能選擇離婚了。其實如今越來越多的產科醫生不提倡丈夫陪產,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1. 分散產婦注意力
人們在他人面前總是會下意識地&34;,以求展現更好的自己,更別提是在自己愛的人面前了。
所以當丈夫在產房裡陪同的時候,部分產婦會分散注意力,忍不住去想&34;、&34;這樣的問題,而無法集中精神和醫生配合,不利於分娩進行。
2. 造成丈夫心理陰影
很多醫生不推薦丈夫陪產的原因是,他們看過太多比產婦先承受不住的丈夫了。
絕大部分男性決定陪產後並沒有詳細了解過產房裡會有什麼場景,分娩過程又會發什麼狀況,只是憑著一腔勇氣和不現實的美好期待。
所以當看到過于震撼的生產過程後便很難消化,引起心理不適,嚴重的甚至無法面對妻子和孩子。
3. 影響醫生發揮
產房就是一間手術室,醫生要高度集中,才能迅速作出最有利於產婦的決定。
但是,丈夫的存在可能會妨礙醫生的執行力,比如沒完沒了的問這問那,或是不信任醫生、不同意醫生的醫療措施等,而有時耽誤一秒鐘都可能對產婦和胎兒的生命產生威脅。
雖然陪產的初衷是好的,但把控不當反而會引起矛盾和不適。想要既達到目的又不留下陰影,夫婦們在決定是否陪產前應先考慮以下幾點。
1. 丈夫不暈血,且心理素質較好
分娩時難免會大量出血,如果丈夫有暈血症還執意陪產的話反而會給醫護人員造成困擾,並引起妻子的擔心,在我看來這並不利於分娩。
2. 自願陪產
如果丈夫本人內心不願意陪產,則不必逞強,而妻子也不應強求丈夫。我認為不陪產不代表百分百不體諒妻子,日常生活中多為妻子著想、儘量理解和支持妻子才是最重要的。
3. 是否徹底了解分娩相關知識
如前文提到的,沒有真正經歷過生產的人很難透徹地理解分娩的難處和尷尬,比如有相當大一部分人不知道產婦生產過程中是會有排洩的。
也有很多人不知道新生兒因為羊水所以看起來髒兮兮黏糊糊的,還有一部分人根本不知道分娩的疼痛有多難捱。
因此,只有全面徹底的了解了分娩過程,才會對自己即將看到的有所準備,不至於因為太震撼而受到不能磨滅的衝擊。
對於陪產,我覺得夫婦們應該理性看待:這並不是一件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反而是雙刃劍,把控不好則很有可能留下無限遺憾。
分娩實屬不易,即使是在一旁看著也會產生巨大壓力,對於那些事後不能接受、情緒崩潰的男性我們應該抱以理解。
陪產應謹慎:不僅要有強大的心理素質,還要有強烈的意願以及完善的知識儲備,這樣才能將陪產的益處最大化。
其實如今很多妻子盼望丈夫陪產的原因多半是想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我認為比起&34;,夫婦們更應該考慮的本質的問題是&34;。各位讀者,你們怎麼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