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天立地」築偉業 桃李詩情滿園春 |
紀念運籌學家、系統科學家許國志院士百年誕辰 |
■本報見習記者 程唯珈
他是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中國運籌學、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的開山之人,中關村詩社的創建人之一,又是一位德高望重、極具人文情懷的長輩、同事、朋友。他就是許國志。 4月20日,適逢許國志院士誕辰100周年,來自國內外系統工程領域的專家、許先生的親朋好友及社會各界人士齊聚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共同緬懷這位高山仰止的老人。
「頂天立地」的學科創始人
時間回到1919年4月,一個嬰兒誕生在揚州一個富庶的鹽商家庭。誰能想到,眼前這位哇哇啼哭的孩子,日後竟開創了中國兩個學科的歷史。
許國志自幼勤奮好學,自上海交通大學機械工程系畢業後,便從事相關工程技術工作,之後又前往美國深造。
懷著一腔報國之志,許國志放棄了海外優渥待遇,義無反顧地投入祖國懷抱。1955年秋,許國志歸國途中與錢學森同船,討論如何為祖國建設作出貢獻。交談中,二人發現,源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國外新學科——運籌學在中國擁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可在經濟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前人說:師夷長技以制夷。回國後,他便被分配到剛建立的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負責運籌組的籌建。
然而,運籌學在中國原無基礎,創建伊始該從何處著手?許國志認為,要使運籌學得以在中國發展,就必須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於是,他一邊在《科學通報》和《人民日報》上著文,系統介紹規劃論、對策論、排隊論等運籌學的主要分支,一邊思考具體的研究課題。
1956年1月,許國志負責籌建了中國第一個運籌學研究室,並擔任室主任。同年春天,毛澤東提出「向科學進軍」的口號,中國制定了第一個科學發展的12年長期規劃。作為該規劃中的一個獨立項目,許國志被指定為運籌學項目的起草人。
研究期間,許國志積極倡導組合最優化的科研工作,並提出具有一般意義的概念和規律,如衡量一個有限整數序列的「顛倒序」和」混雜序」、證明並給出長度為n的有限整數序列的最大混雜度等。
除了運籌學,許國志還致力於中國系統工程的創立與發展。
1978年4月,許國志向錢學森提出在我國發展系統工程的設想,得到其贊同。同年發表的由錢學森、許國志和王壽雲撰寫的文章《組織管理的技術——系統工程》,對推動我國系統工程的迅猛發展起到關鍵性作用。
為在我國儘快開展系統科學研究,許國志提出五年內實現四個「一」的設想:即籌建一個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成立一個系,培養專門人才;籌建一個學會,進行學術交流;創辦一個刊物,發表科學論文。在科學的春天的大好形勢下,這些願景在不到三年的時間內全都得以實現。他也常為得以親身參與其中而感到無限欣慰。
此外,許國志還從自己的領導和組織實踐中總結出管理工作的四項原則:互補原則、易位原則、三多原則、一盤棋原則,充分體現了他博大的學術思想。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原黨委書記、副院長汪壽陽曾是許國志的學生、秘書。紀念會上,他深情地說:「許先生一直教導我們『頂天立地』。『頂天』不是在國際重要期刊上發幾篇文章,而是在解決中國重大問題中,發展出自己新的理論體系、新的方法體系、新的技術體系,在國際上形成自己的話語權。『立地』更是要解決中國重大問題。」
滿腹人文情懷的長者
在眾多讚譽中,滿腹人文情懷是眾多同事好友對許國志的評價之一。
「許院士生前常跟我們開玩笑說,有人說,中國社會科學院是有文化沒有科學的地方,中國科學院是有科學沒有文化的地方。中關村這片土地,必須要有文化氣息。」回憶往事,汪壽陽說。
彼時,古稀之年的許國志將目光轉向了中科院文化平臺建設。他與眾多院士和科技工作者一起,投身中關村詩社的創建並擔任社長。在此後的12年間,他創作了363首詩詞。
在許國志的《自勵詩—七絕》中,他深切地表達了對詩歌的熱愛之情:「不信儒冠曾誤我,恨無慧語可驚人。他生倘得從吾願,甘為詩書再獻身。」
原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黨委書記、中關村詩社常務副社長顏基義曾與許國志共事多年,如今早已白髮蒼蒼。紀念會上,這位老人幾度哽咽。
「許先生辭世前不久,我去中關村醫院看望過他。他還念叨著中科院不能沒有文化,我們要有科學家的詩社。他說『老顏,你要繼續把詩社辦下去。』」顏基義說,儘管已過去十多年了,但當時的場景至今歷歷在目。
許國志的人文情懷還體現在對後輩無私的關懷上。
汪壽陽告訴《中國科學報》,許院士向來平易近人,對待年輕人更是身體力行地給予幫助。「國內外的年輕人甭管有名沒名,只要求他,他都會盡最大可能幫助。很多人給他寫信請教問題,他幾乎每封必回。面對有發展潛力的學生,即使素不相識,許先生也都會大力提攜,幫忙寫推薦信等。」
汪壽陽印象最深的,莫過於許國志對科研人員一視同仁。「討論科學問題時,他經常鼓勵我們提出質疑。在他看來,學生和老師是平等的,只有這樣,科學才能進步。」
「許先生為人非常謙和、毫無架子,培養學生親力親為。學生完成的論文,他雖因眼疾無法閱讀,但都由我或學生本人向他逐字報告,他再提出修改意見。」紀念會上,四川大學校長助理、商學院院長徐玖平說。
桃李不言 下自成蹊
一直以來,許國志以科學家的戰略眼光和滿腹的人文情懷,籌建並發展了眾多具有影響力的科研機構,精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專業人才,指導了幾代科研人員的成長。
「先生已去17年有餘,他的話卻仍縈繞在後輩們的耳畔。」紀念會上,昔日學生和曾受許國志影響和指導的科研人員都感慨:「許先生的離世是我國運籌學和系統科學的重大損失。」
如今,許國志籌建的中國科學院管理、決策與信息系統開放實驗室(現改名為中國科學院管理、決策與信息系統重點實驗室)不斷在管理科學、系統工程、經濟與金融決策、知識科學的基礎理論和方法研究中取得領先性的學術成果,躋身國際學術前列,培養了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學者。
許國志投身的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幾十年來凝聚了一批傑出的科學家。學會下屬27個專業委員會,並定期舉行學術活動,已成為國內外系統科學交流的重要陣地。
就連他曾任職的院校至今也深蒙他的教誨。「四川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兩個一級學科,在第四次國務院教育評估中均獲得A-,還是仰仗許先生傳授的方式:教學上以系統工程思想,設計嚴整教學科學體系;科研上以科學院式系統研究範式,組織研究團隊。」徐玖平表示,「先生之風骨,高山仰止;先生之事業,萬古長青!」
「許先生作為系常務副主任對系統工程與數學系的定位、人才培養、學科專業建設提出了大量建設性意見,為我校系統工程學科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國防科技大學系統工程學院(前身為系統工程與數學系)副政委謝葆春說,「在2017年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我校與清華大學、同濟大學並列A+,在『雙一流』建設中穩中有進,不負許先生的殷殷教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許先生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者、科學家,他的很多布局和學術思想,都值得我們繼承發展;許先生是一位人生導師,很多他的學生、朋友,都深受其感染;許先生也是一位詩人,很多激情都表現在他的詩作裡。」汪壽陽如此評價,「追憶先生風範,緬懷他最好的方式就是將他優良的學術傳統發揚光大。」
《中國科學報》 (2019-04-30 第4版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