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多次聽到想要申請香港幾所大學的同學問起這樣一個問題:經常看到網申系統的提示裡提到學士學位的時候附加上一個First Honour或Second Honour之類的選項,不知道這代表了什麼意思?尤其是對於在中國大陸取得學士學位的同學來說,這更是一個完全摸不著頭腦的概念。
這其實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Honours Degree(榮譽學位制)是英制高等教育體系中一個獨有的概念。不要說在中國大陸接受教育的同學,就算你是在美國,日本或歐洲大陸讀書,也很可能很少接觸這個概念。但如果你想申請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香港、新加坡這些大英國協(British Commonwealth)國家的大學或研究生的話,那就很可能會涉及到這個問題了。
榮譽學士學位其實是跟普通的學士學位並行的一種學位類型。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初就要了解清楚自己想要修讀的專業是否能夠既授予普通學士學位又授予榮譽學士學位,以便考慮清楚自己要申請那一種學位修讀。這兩者之間是有一定差異的。例如在新加坡,有些專業能同時授予兩種學位,但選擇修讀普通學士的學生將會在三年後畢業,而修讀榮譽學士的學生將會在四年後畢業。修讀榮譽學士的學生在第四年時需要選擇和自己的學術興趣相符的老師作為導師,並跟著這位導師進行一些研究,完成自己的畢業論文。文科專業的學生會有機會跟老師帶的碩士和博士生一起選修研究生院的課,並和這些在相關領域比自己學識更豐富的同學一起研討;理工科專業的學生則有機會進入導師的實驗室,提早開始熟悉實驗室的工作。一般來說,除非是少數極為偏向應用且不授予榮譽學士資格的專業,大部分專業的學生都會傾向於修讀榮譽學士學位。這樣畢業之後無論是工作還是深造,都不會有什麼壞處。
接下來我們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First Honour和Second Honour到底是什麼意思?
和只有「拿到學位」和「沒拿到學位」兩種狀態的普通學士學位不同,榮譽學士學位有更細緻的等級劃分,也就是這裡提到的First Honour(一等榮譽學士)和Second Honour(二等榮譽學士)了。相關等級的說法在不同的國家會有些許區別。比如First Honour和Second Honour在香港比較多見,而在英國更常見的說法是First-class,Second-class和Third-class,同時在英國Second-class還會細分為Upper second-class和Lower second-class,分別對應字母等級成績的B等和C等。而最厲害的當然就是對應平均成績A等的First-class了。這裡有一張圖可以幫助大家了解學位等級(Classfication)和平均成績原始分(Mark)及對應字母等級(Equivalent Grade)之間的關係。值得一提的是這裡的OU Mark指的是英國的公開大學的評分標準。公開大學開設的是遠程教育的課程,學生註冊也更為開放,和傳統的全日制高等教育情況是不太一樣的,評分標準也相對寬鬆。
值得一提的是,First Honour並不容易獲得。按筆者在香港的經驗,一個30人左右的班級最後能拿到First Honour的大概也三四個人。所以在畢業典禮上,主持人會在念出獲得First Honour的學生姓名之後會專門念出「First Honour」一詞,讓學生迎接來自臺下的歡呼聲。這個情景想想還是挺有意思的。
本文我們對榮譽學士的制度做了一個簡略的說明,但實際上,由於英國高等教育擁有悠久的歷史,且由於當年日不落帝國時期英國對世界的重大影響,和英國高等教育體系聯繫緊密的榮譽學士制度也被帶到了世界各地。在經歷了一個多世紀的發展之後,大英國協各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榮譽學士制度也會有些許差異,在下一篇文章當中我們還會給大家帶來更為詳細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