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孩子生下來什麼也不懂,看見什麼就學什麼,跟著好人學就會變好,跟著壞人學就可以變壞,所以說成長環境對人真的有很大的影響。父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一部分,因為在孩子上學之前都是跟著父母,之後要是在父母的教育下學會了走路、說話、自己吃飯等等這些人類最基本的事情,襁褓中的嬰兒看起來什麼都不懂,但學習能力很強,那麼若是孩子剛生下來,就和動物呆在一起,會發生什麼事情呢?
在很久之前,我們就聽說過狼孩的故事,因為種種原因,兇猛的狼撿到了人類的幼童,然而狼卻把幼童當成了自己的小孩,並且把他帶回狼窩中撫養,由於從小在狼群中長大,這個孩子沒有任何人類的意識行為。用四肢走路、吃生肉、不穿衣服……像是一隻野獸一樣生活,在他們的意識裡已經把自己當成了一隻狼,就連說話的時候也是模仿狼的嚎叫。
我們無法去揣摩食肉的狼為什麼沒有傷害這些人類幼兒,畢竟人類的孩子和動物的孩子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也許狼也知道這不是它的孩子,只是不忍心傷害。然而被它們養大的孩子在回歸人類社會之後,卻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將他的思維扭轉過來,更可悲的是,這些孩子承受不了習性和天性的巨大改變,往往壽命都不長。
即使有世界上已有「狼孩」的先例,但科學家還是想要進行一個「人類孩子從小與猩猩生活在一起會發生什麼」的實驗。就在上世紀的美國,溫思羅普·凱洛格教授用自己的兒子當試驗品,他將一隻猩猩帶回了家,放在一起生活。猩猩這種生物雖然比較聰明,可以通過拳指在地面直立行走,但它畢竟還是野生動物,其中的風險不言而喻。
溫思羅普·凱洛格之所以要進行這個實驗,就是受到了「狼孩」的啟發,人類的智慧是生下來就有的,還是後天培養的?若是脫離原本的人類社會環境,那麼孩子長大後還會有人類所擁有的心智嗎?顯然把一個孩子丟到荒郊野外,然後等待野生動物把他帶回家是不可能的,這其中有太多的不可控因素,何況誰家的父母都不會捨得孩子這樣的。
他是原本就是比較心理學教授,為了解開自己心中的疑惑,溫思羅普·凱洛格狠下心,讓自己十個月大的兒子唐納德和一隻7個多月的雌性猩猩共同生活。這樣他可以自己把控實驗,照顧他們倆的日常生活,同時近距離觀察實驗產生的結果。
動物會影響人類,人類同樣也會影響動物,在一人一猩的相處過程中,猩猩也有了一些人類的行為,原本猩猩的發育也會比人類早,它也會下意識的模仿唐納德的行為,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感情。比如對於照顧它的溫思羅普·凱洛格夫婦,它時常會主動的親吻他們、依賴他們,猩猩不會說話,可是當它想要上廁所或者餓了的時候,它也會提前用肢體動作表達出來。
按照溫思羅普·凱洛格原本的計劃,這個實驗將會持續好幾年,可是沒過多久他就緊急將實驗結束了,猩猩確實更像一個人類,它甚至表現出不同於其他野生猩猩的智慧,藉助工具獲得它想要的東西,可是自己的兒子唐納德卻也學習了猩猩身上的特有習性。
唐納雖然也會自己進食,直立行走,但是在還沒有學會說話之前,當它想要什麼東西的時候,會發出和猩猩一樣的叫聲,得到東西之後也會用嘴叼著晃來晃去,活脫脫就是一個小猩猩,更讓溫思羅普·凱洛格擔心的是,唐納德的學習人類語言的時候,似乎比同齡人遲鈍很多,他還是習慣猩猩的「語言」。
僅僅九個月的實驗已經讓讓唐納德受到了這麼多的影響,如果繼續下去,那麼他的兒子很快也會成為一個「猩猩」。想到這裡,溫思羅普·凱洛格決定提前結束實驗,把小猩猩送回了它的母親身邊,然而悲劇還沒有結束。
那隻小猩猩即使回到了族群之中,但是它無法接受自己和被關在籠子裡,在它的心裡好像把自己當成了一個人,突然被「家人」拋棄,身邊都是陌生的「生物」,這讓它害怕的同時也非常抗拒,結果三歲的時候就死掉了,而正常的猩猩壽命在25~40年左右。至於唐納德在之後順利的長大了,還成了精神科醫生,只是後來也因為抑鬱症自殺,這場荒唐的實驗最終以悲劇收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