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分享我的合肥之行。本次是皖南「尋花」不「問柳」之旅,到達合肥已是午夜,就在合肥停留一天,準備先去大蜀山、半邊街,然後去安徽省博物館轉一轉。
坐著地鐵2號線,就來到了大蜀山腳下。大蜀山是合肥近郊唯一的一座大山,距合肥市中心約10公裡,面積8500畝。大蜀山山峰孤突,海拔284米,是合肥市城區內最高點。合肥地鐵2號線位於公園北部,大蜀山站、蜀山西站地鐵站點可直達。
沿著北門的大路向前,路邊的金鐘花花開爭豔,遊客競相拍照。
這裡有個不和諧音,一位大媽跳上土坡,用力搖晃一棵盛開的梅花樹,粉紅色的花瓣繽紛落下,簡直太夢幻了。可是,這樣做是不是有點太缺德了!路過的兩個女孩,用手機照下這不堪一幕,撇著嘴走開了。
山林間空氣清新,涼爽適宜,正是徒步健身的好時候。
山上有人在賣漂亮的糖葫蘆,色澤誘人,真想嘗一嘗。
沿著很長的一段陡坡上山,這可真有點挑戰性,不常鍛鍊的,恐怕吃不消。
上山臺階的盡頭就是這裡的微波站,爬陡坡出了一身汗,想在這裡的小賣店裡買瓶水,一問之下有些吃驚,最便宜的康師傅礦泉水6元,農夫山泉10元,還有15元一瓶的礦泉水,有點貴了!
一老一小在下棋,其樂融融。
山路旁有老者在賣手工藝品,很多遊客很感興趣,上山途中看到了好多人手中拿著手工藝品,看來很受歡迎。
還有賣大菠蘿的,沒敢問價,估計便宜不了。
從微波站走向頂峰,已經不遠了。快到山頂處,也有一個小亭子供遊人休息,對面是個小賣部,飲料也比較貴。
沿此路繼續前行,不遠處就是去頂峰的臺階了。
陡峭的臺階通往頂峰,堅持一下,馬上就到了。
大蜀山山頂觀景平臺能夠滿足遊人的休息、遊覽的基本要求,提供方便、舒適、視野開闊的觀景效果。可惜,合肥當日有薄霧,能見度不佳,只好欣賞一下朦朧美了。
山頂觀景平臺上,還有這樣一組浮雕牆,這裡講述著大蜀山抗戰故事。1936年,衛立煌在龍王廟舊址創辦農業職業學校,該校收學生300餘人,陸續營造了油桐等經濟林木,還修築了一條簡單的環山公路。1937年「七七」事變後該校停辦。1938年日寇侵佔蜀山,構築塹壕地堡,伐林毀廟,甚至為了防止新四軍偷襲,放火將滿山樹木燒成灰燼。大蜀山由茂盛的森林退化成一座雜草叢生的荒山,所有的人文古蹟也蕩然無存。
此浮雕牆建立於2015年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之際,浮雕牆上大蜀山抗戰記中結尾處寫道,蜀山蒼蒼,肥水泱泱。日寇侵華,佔我廬陽。同仇敵愾,浴血重光。創傷銘記,共譜華章。
浮雕上有一隻警鐘非常醒目,勿忘歷史,警鐘長鳴。
1962年,安徽電視臺在山頂上所建的發射臺——合肥市最高的標誌物,成為遊人參觀遊覽的一個新景點。
發射臺旁有供遊客休息餐飲的地方。
大家喝著飲料,打著撲克,開心的一天。
下山時,原路回到北門。北門右側的一片幽幽竹林,原來這裡有竹筍啊,到時候想看看竹筍長在哪裡?原諒我的無知,土生土長的北方人,真是有太多的東西沒見過。
回到蜀山北門處,再仔細看看這個大蜀山森林公園的導覽圖,發現大蜀山別有洞天啊,蜀山周圍山麓先後新建了2萬餘畝水面的人工湖,佔地400畝的烈士陵園,面積70公頃植物園和度假村。八十餘公頃的苗木花卉基地以及合肥野生動物園。長達370米的「安徽第一畫廊」蜀山畫廊,及十二生肖園、匹特搏彩彈射擊娛樂中心和以植物造景的櫻花園、月季園、楓樹林等。合肥大蜀山國家森林公園與周邊的紫蓬山、董鋪水庫、大房郢水庫等共同構築起合肥市西部的綠色生態屏障,堪稱城市「綠肺」。有機會再好好逛逛大蜀山森林公園。
原路返回北門,我是有私心的。上文說過,蜀山腳下的半邊街美食餐館林立,特別是入口處的罍村美食城太有誘惑力了,必須要去看看。
下文一起看看大蜀山腳下的半邊街上,到底有什麼好吃的?我們下文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