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思本是無憑語,莫向花箋費淚行—— 晏幾道
有人說,一旦愛錯了人,就錯過了一生。一個清華大學畢業的女才子,在校期間萬眾矚目,人人追捧,卻因為機緣巧合,為了一個男人抱憾終身,不但放棄了出國留學,還放棄了與家人相見的機會,用盡一生愛了一個人,到頭來只在同一屋簷下相伴過數年的時間。
那個曾經口口聲聲說愛她的男人,到最後還是棄她而去,甚至在她將要離開人世時,明明知道她有多麼渴望見到他,他都不曾去看一眼。她就是鄭秀,或許你對鄭秀這個名字並不熟悉,但是男主人公你一定知道,曹禺,我們所熟知的《雷雨》的作者就是他。他們兩個人的愛情,開始是美好的,結局是痛苦的。
一眼誤終身
1912年,鄭秀在南京出生,家境顯赫的她是一個實打實的大家閨秀,父親是南京國民政府最高法院的大法官鄭烈,舅舅是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之一林父,姨父沈璇慶在海軍部曾經任過職。光看這些,就知道她出生很不錯了,官二代說的大概就是她這樣的女子了。並且她長得也是十分漂亮的,眉清目秀,天資聰穎,學習成績優異,是一個才女。
鄭秀和曹禺的初遇,發生在清華大學的大禮堂中。曹禺比鄭秀大幾歲,那個時候曹禺是清華大學的在校大學生,而鄭秀只是北京貝滿中學的一名學生,聽說清華大學有話劇表演的她偷偷溜進了大禮堂,這場話劇的主演正是曹禺,但是當時曹禺所飾演的是一位女性角色,十分漂亮。看演出的鄭秀聽旁人說這飾演者竟是名男性的時候,頓時產生了好奇心,想要知道臺上這位美得不可方物的人究竟是誰,於是便溜進了後臺。
在鄭秀到了後臺後,看到的是已經卸完妝的曹禺,看到他後,鄭秀很是失落,眼前這個樣貌並不出眾,個子中等,並且說話還容易害羞的男孩真的是剛剛臺上那位嗎?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人啊。過了一年,鄭秀高中畢業,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考入了清華大學的法律系,成為了曹禺的學妹。這樣一位長相出眾,又說得一口流利英文的女孩在女生稀少的清華大學裡馬上成為了焦點人物,也被很多人叫做女神。曹禺也不例外,他馬上就被這個小學妹吸引了,因為先前就認識的緣故,他決定對鄭秀展開猛烈的攻勢。
抱得美人歸
憑藉先前認識這層關係,再加上鄭秀對話劇表演十分感興趣,曹禺的追求之路仿佛被老天爺眷顧一般,十分順利。成為新話劇男主角的曹禺先是打著話劇社的名號來邀請鄭秀擔任女主角,因為他多次看到鄭秀偷偷來看話劇,所以才出此策略,但是鄭秀先是以沒有出演話劇的經驗為由拒絕了他的邀請,可是抵不住曹禺的軟磨硬泡,說清華大學女生特別稀少,如果沒有她的話只能讓男生來扮演女主角了,這才同意。
就是從這個時候,曹禺正式公開追求鄭秀,本來大學不打算談戀愛的鄭秀果斷拒絕了曹禺的追求,但是誰能想到曹禺追起人來很有毅力,就算被拒絕了還是不死心,甚至整晚不睡的在鄭秀的宿舍樓下徘徊,望著她的窗口痴痴發呆。這樣一個在現代電視劇中才會出現的情節,在民國時期曹禺做到了,哪個女生能拒絕這樣強烈的追求呢,被感動到的鄭秀忘了自己先前立下的話,答應了曹禺。
兩個人終於在一起了,這是曹禺已經是大四即將畢業離校的人了,而鄭秀還是大一學妹,年齡的差異讓兩個人不得不先短暫的分開,雖說不在一個學校,但是每周末都能見面,感情也很穩定。四年的時間很快,為了能和鄭秀在一起不分開,剛一畢業,曹禺就跟隨鄭秀回到了南京,但是這個時候鄭秀心中是十分糾結的,她的同學們大多都去了國外留學,她也有這麼一個機會,再三思考後,她還是放棄了,決定在南京好好地和曹禺過日子。
婚後出軌,才女抱憾終身
知道這件事情的鄭秀父親,態度很堅決,他反對兩個人結婚,他認為這兩個人本就不是一個世界的人,自己的女兒應該嫁一個門當戶對的好男兒。作為讀過書的新時代女性,自然不滿父親對自己婚姻的幹涉,現在回想,或許當初鄭秀真的應該聽父親的話,最後也就不會落得這個結局了。衝破各種阻礙,兩個人終於結婚了。
與鄭秀熱戀的時候,曹禺的經典作品問世了,我們所熟知的《雷雨》,《日出》以及《原野》在時間的流逝中寫出。他的事業成功了,但是婚姻卻不太幸福。生活在一起的兩個人才發現他們有多大的差異,出身名門的鄭秀從小便是十指不沾陽春水,可嫁過來卻要為他洗衣做飯,相夫教子,並且曹禺總是忙於創作,對她也沒有以前體貼了,這讓鄭秀感覺到了很大的落差,她很希望丈夫能多留一點時間陪她,與她共同經營這段感情。
可是曹禺沒有做到,他甚至厭倦了和鄭秀的生活,在創作中也遇到了瓶頸。他出軌了。一個新的女人讓他活了起來,創作也有了靈感,《北京人》就是以那個體弱多病的女人為原型寫的。發現了這件事情的鄭秀非常傷心,不願意放棄這段感情,畢竟她為了曹禺放棄了很多東西,出國留學的機會以及她的親人們,她現在是孤身一人,只有她和兩個女兒。
後來,曹禺和那個女人同居了,說什麼也要和鄭秀離婚,甚至不惜請總理來調解幫忙,無奈之下鄭秀只能忍痛籤了離婚協議書。離了婚的鄭秀發現她真的很愛很愛曹禺,完全放不下,在後來的幾十年中,她也時常牽掛著他,生病住院了也派人給他送東西,即使曹禺後來又娶了一妻,她還是念念不忘,一心盼著曹禺能夠回心轉意,和她再續前緣。
1989年,鄭秀終是撐不住了,彌留之際,她只盼著曹禺能夠來見她一面,畢竟當年那一別之後,即使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曹禺也不曾再見過她,但是等到最後,也只收到他派人送過來的葬禮花籃,上面寫著幾個大字:哀悼鄭秀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