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神奇的定律: 在簡單的東西也會有人達不到預定的目的……
老師們總說考上大學就解放了、輕鬆了,但我們自己親身經歷了以後會發現,雖然考及格不難,但還是要用點心,有的時候還會發現自己卷面考試明明及格了,該門課程卻掛科了,為什麼呢?
大學的期末成績和小初高的都不一樣,總成績是由平時成績和期末卷面成績兩部分組成,有的大學平時成績佔總成績的百分之四十、卷面成績佔百分之六十,有的大學兩部分成績各佔一半。
那麼為什麼有平時加期末成績掛科的人就多了呢?
平時分的調節
以往的大學會包分配、證書,就造成了許多大學生在高考完鬆懈下來以後一直困在舒適圈裡,開始打遊戲看小說追劇,開始變懶。後來大學開始注重學生平時的表現,也不包分配工作了,全都靠學生自己,就加入了「平時分」這一項,平時遲到、上課回答不上來問題、缺勤、作業完成的不好都要扣平時分,就是動不動就扣平時分。平時分一旦低了,除非卷面分拿到九十、一百的成績,折算才能把總成績拉上來。
刷題很少
從高考完以後,大學裡除了那種有考研考博目標的人,很少有人主動刷大量的題型,其實刷題很重要,不用和高中一樣高強度刷題,每個章節刷百來道題就可以了。這時有人要說了:為什麼要刷題??
刷題遵循的是鞏固性原則,刷題能不斷讓學生運用知識點、熟悉知識點,掌握某一個知識點是怎麼考的。大學生們不刷題,也就不知道針對知識點會怎麼問,該怎麼答,卷面成績就考不理想了。
被抓到手機或者作弊
大學生很少能有保證整個學期都完完整整地把課聽下來了的,大學考試監考又不是那麼的嚴格,就有同學心存僥倖,想藉助工具或者室友,一個不巧被監考老師抓住了該科目就涼涼了,恭喜掛科!
其實大學期末考試不難,平時不犯什麼錯,端正態度,卷面認真考一般不會掛科,難得是想拿獎學金,不僅平時必須表現好,專業課成績也是得名列前茅,還要有拿獎學金的主動性(其實就是和輔導員打好關係,不然輔導員都不認識你怎麼帶領你讓學校看見), 當然獎學金的競爭也很激烈,有的專業獎學金五千或五千+,換誰誰不心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