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這個心痛的話題,還不是當初自己窮。買過MacBook Pro的同學肯定跟我遇到過一樣的問題,就是這個MacBook Pro到底應該怎樣選存儲空間的問題,畢竟蘋果電腦從128G到512G需要增加400美元左右,這簡直是天價硬碟啊。所以迫於無奈當時就買了128G存儲。可是用到現在,一個U盤都能256G的年代了,作為日常辦公使用,手上這款macbooK Pro又是主力機,並且辦公啥的完全夠用沒必要換新,所以只能曲線救國了。
其實大多數人肯定是都想怎樣增加電腦的存儲空間。但是隨著移動硬碟的不斷發展,特別是在移動硬碟開始採用SSD固態硬碟以後,傳統的機械硬碟的很多問題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不怕振動、良好的防水性,穩定的傳輸,高速的傳輸速度等等,將電腦的存儲由內置改外置,不失為一個不錯的想法,並且隨著手機、平板等等的發展,無論何時何地,直接連接上硬碟,就可以隨時辦公了。很多時候不用非要帶著電腦到處跑了。
移動硬碟的性能
之所以選擇了aigo 愛國者固態硬碟,主要原因就是之前自己購買過他們家的一個256G的高速U盤,自己在使用體驗很長一段時間後,感覺很不錯。至於為啥不選三星新出的T7,一方面是價格稍貴899,另一方面看評測傳輸速度和aigo 這款基本
一樣,且之前我就買過三星T3,質量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當然最為重要的就是,剛好看到12期免息,果斷就入手了,並且這款硬碟也用上了NVME協議,速度上肯定也不會差。下面主要跟大家介紹一下,這次我購入這款aigo愛國者固態SSD硬碟的性能情況,先說下外觀部分。
aigo 移動固態硬碟 P1的包裝設計比較簡單,正面採用了開天窗的設計,可以一眼看到產品的外觀形態,包裝底部標註了產品了容量。並且在包裝的左上角標註了產品享受3年質保,終身維修。
產品配件上標配了雙頭USB-C 3.1線材,並且考慮到USB-A的用戶需求,還附送了一個USB-C轉USB-A轉換器,並且也支持USB-A 3.1標準。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皮質收納袋。硬碟的外殼採用了金屬的材質,所以日常使用時放在收納袋中,也可以防止磨損。
這款移動硬碟在外觀上體積也非常的小巧,整體尺寸相比之前買的三星T3,要小很多。只有一張名片的大小,另外硬碟的重量也非常的輕,只有45g,非常的輕便。外殼採用了金屬磨砂的工藝,從外觀上硬碟底部並沒有放置防滑腳墊,但是上手後才發現,硬碟頂部和底部的兩側表面採用了類肌膚手感的噴塗,並做了微微凸起,也可以達到防滑的效果。
在硬碟的厚度上,aigo愛國者移動硬碟P1整體的厚度是非常的薄的,整機厚度僅有9.7mm,相比之前機械硬碟,省去了內部的機械結構,只需要主控+快閃記憶體顆粒,整體的體積可以做到很好的優化。其實隨著快閃記憶體顆粒技術的不斷發展,未來其實還可以進一步壓縮體積。接口上,採用了當下主流的USB-C接口,支持USB3.1 (Gen2)傳輸標準,且硬碟工作時的指示燈隱藏在了接口上方的夾層中,減少正面的開口。增加了一體美感。
既然是作為電腦的外置硬碟使用,產品性能肯定是非常重要的。產品性能上,連接電腦後硬碟實際空間為465G,硬碟的格式為exFAT格式,默認格式下可以兼容win和MAC兩個不同的系統平臺。這款aigo愛國者 P1移動硬碟,在傳輸速度上,官方宣傳讀取支持1084MB/s,寫入支持971MB/s,那這個硬碟實際的傳輸質量怎麼樣呢?下面一起來看下。同時鑑於目前USB標準混亂不堪的問題,我簡單的給大家弄了一個圖解,可以順便提前看下,放置下面的內容看起來有點暈。
首先我們先看下這塊硬碟的整體參數,首先使用晶片精靈讀取硬碟的基本接口參數信息,USB-C接口傳輸標準的USB3.2,按照其宣傳的傳輸速度應該就是USB3.1(gen 2)標準,首先在接口協議上,速度已經完全不受限制了。其次設備的供應商和只製造商都為aigo,至於中控的型號未可知,看來應該是做了屏蔽處理,所以真想知道的話,只能拆解了。不過參看官方的參數介紹,aigo愛國者這款SSD硬碟採用了NVME協議,理論上支持的速度要比常見的SATA協議快出很多,當然對連接設備的接口性能也會有更高的要求。
win10平臺的硬體參數採用了AMD 3700X,1TSSD固態,32G雙通道,主板是華碩 TUF X570 Pro主板,這塊主板配置一個USB-C 3.2 gen2接口,兩個USB-A 3.2gen2接口,測試平臺硬體上基本可以滿足測試要求。
這裡為了有個更好的對比性,我特意讓一個買了三星T7的朋友,用儘量一樣的測試環境,進行了同步的測試,讓大家有個更為直觀的認識。首先使用常見的SSD測試工具AS SSD進行跑分測試,具體參數如下:aigo P1讀取速度為:909 MB/秒左右,寫入速度為:834 MB/秒左右;三星T7讀取速度為:927 MB/秒左右,寫入速度為:798 MB/秒左右;順序讀寫上兩者的差異不大,基本算是神仙打架了,在4K寫入這一項上,三星T7就拉開了較大的差距。
然後再次採用CrystalDisk跑分,aigo P1讀取速度為:讀取速度約為979 MB/秒左右,寫入速度約為897MB/秒左右,三星T7讀取速度為:1010 MB/秒左右,寫入速度為:832 MB/秒左右;通過測試後發現它與AS SSD測試的數據也是基本相近。同時通過這次對比,aigo P1和三星T7兩者整體的素質比較接近的,觀察仔細的朋友會發現,兩者的實際存儲空間都是465.76G,我甚至都懷疑是不是用的同一個型號的快閃記憶體顆粒。
當然測試完,win10平臺,那麼在MacBook 的MAC系統中表現如何呢,下面選用了MacBook Pro 17版作為測試平臺,使用Dis Speed 進行跑分測試,結果如下。
此圖中數據可以看到,讀取速度約為949MB/秒左右,寫入速度約為871MB/秒左右,也基本接近PC平臺的數據,同時相比官方宣傳的讀取支持1084MB/s,寫入支持971MB/s,略有差距,但是相差並不算很大,當然跑分測試也可平臺及測試環境有一定關係。並且跑分測試總歸還是主要用來參考的,那麼在實際使用中怎麼樣呢?
下面自己分別使用一個約15G的單個文件和分為500多個小文件的文件件進行實際傳輸測試,從圖中數據可以看到,單個文件速度還是很快的寫入速度約為546MB/秒左右,而大型的多文件的文件夾在傳輸時,寫入速度約為561MB/秒左右。對於日常辦公使用來說,已經完全足夠了。
日常隨身辦公攜帶
作為日常辦公使用,那影響我們日常攜帶的主要因素是什麼呢?就我自己目前的而言主要原因就是:1、攜帶的方便性;2、傳輸的速度;3、設備的通用性;這三個因素是我目前的主要幾個原因,其實在幾年前自己購買的第一個SDD固態硬碟是三星的T3,當時第一次嘗試到了SSD移動硬碟的好處,就萌生了將日常的工作文件存放在移動硬碟的想法,雖然SSD移動硬碟解決了傳輸速度和攜帶性的問題,但設備之間的互通則是最後影響我們最後的一個問題。而使用了Apple設備的自己,最終用iCloud得到了很好的解決。
所以將SSD固態硬碟和iCloud做一個搭配使用,效率和簡直大幅提升,首先它解決的就是我再也不用每天背著電腦來回跑了。在公司使用自己的MacBook進行日常的辦公,同時將自己的辦公文件同步到自己目前的SSD硬碟中,這樣非工作時間,只需要把移動硬碟拔下來帶走就可以了,在家裡如果需要臨時加班,或者查閱相關資料直接將硬碟連接在iPad Pro上就可以做一下輕度的辦公,當然自己家裡還有一臺PC機器,連接硬碟後也可以進行辦公使用,同時因為SDD傳輸速度快,設備通用性好,如果有需要也可以通過iPhone、iPad等設備,在文件夾中通過iCloud拖拽一些小文件,放置在硬碟中。這樣就可以實現多平臺,多設備的相互使用。
當然除了日常的辦公文件,最後影響我們將日常文件放置在外置的SSD硬碟上最大的因素就是:調取文件的速度上。這個也是移動硬碟一直沒有被很多人接納的問題之一。傳統的機械硬碟以常見的7200轉為主,在連接電腦後,速度依舊沒有直接連接電腦的SATA接口快,再到後來的M2接口因為採用了NVME協議,速度更是甩出外置硬碟很多條街,其實主要原因是除了硬碟本身的素質外,接口也是最大因素。USB-A接口傳輸速度的提升遠遠落後,好在是USB-C接口的普及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這個問題,以USB-C 3.1 (gen2)為例,最大帶寬為10G也就是實際傳輸速度可以到1G/s,還有蘋果的雷電3接口,傳輸速度完全可以超過M2接口,所以只要選擇一個高素質的SSD硬碟,加上設備本身接口素質過硬,這些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自己這次買的這款aigo愛國者固態硬碟P1來看,速度完全是OK的,無論是日常的辦公使用,還是做PS、Pr 4K視頻剪輯,全完可直接通過軟體讀取硬碟中的文件,整個讀取,渲染、導出過程可以直接在硬碟中就完成了,而這些使用傳統的機械硬碟,速度肯定是不行的,會出現卡頓的現象。
所以,在購買一個高速的SSD移動硬碟和增加電腦存儲之間,到底應該怎樣選擇的問題上。就我目前的工作方式和習慣而言,我肯定選擇單獨去購買一個高速的固態SSD移動硬碟,而且它在一定程度上也省去了我攜帶的U盤的問題。同時更為重要的就是目前的SSD移動硬碟整體價格也處於一個不錯的階段,且淘汰下來的移動硬碟二手轉賣肯定要比電腦上拆下來的硬碟要更有保值空間,也非常方便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