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邏輯:收費多少錢才不會被罵呢?讓別人心甘情願掏很多錢又不會被罵的原理是什麼?該如何運用原理?
一、收費多少錢才不會被罵呢?
其實這個問題問得不對。
因為我創建過免費的群,被罵過。
將免費的群轉為付費群時被罵過。
入群費用定價高,會被罵割韭菜。
收得少,比如1元,也會被罵,甚至還被舉報。
所以這不是價格具體為多少才不會被罵的問題。應該是我所提供的價值和對方付出的價格(他期待得到的價值)是否相匹配的問題。
二、如何讓別人心甘情願掏很多錢又不會被罵?
讓別人心甘情願地掏錢其實是偽命題,只要不是搶劫,但凡掏錢,都是【心甘情願】的。
原理1:如果商家最終提供的價值>顧客支付的價格,可能不會被罵。
原理2:如果商家最終提供的價值<顧客支付的價格,就得承擔罵名。
價值分2個階段:前期我所宣傳的價值,和最後真正提供的價值。
商家所宣傳的價值和最後真正提供的價值相差甚遠的例子,生活中幾乎隨處可見。
比如,入群前告知,顧客只需花365元入群就可以輕鬆融資100萬,入群後發現還要再花15000元,還不包結果。這就是找罵。
比如,購買產品前,其廣告中宣傳,該減肥法非常輕鬆,不用運動,不用吃藥,不用打針,輕輕鬆鬆3個月瘦下30斤!但後來發現需要執行嚴格的生酮飲食/低碳水飲食法。(雖然這是真理,但可能還是會被罵。誰讓你說輕鬆呢。)
比如,新房最終交付時,和開發商當初廣告沙盤、效果圖以及承諾的大相逕庭,南轅北轍,相差千裡。這很難不讓人生氣,拉橫幅,打砸搶物業管理處。等等。
但為什麼還是有數千萬的顧客選擇相信那些「過於美好的宣傳」而心甘情願地掏錢呢?
原理3:成千上萬的顧客願意為高價值宣傳買單的元兇,也許是深深刻印在每個人基因裡的——「即時享樂,避免痛苦」。像草履蟲那樣趨利避害。躲避鹽,追逐糖。
不少商家在前期宣傳時,會極度渲染或展示該產品的高價值,營造一種假象:顧客付費後,很容易就可享受完美的問題解決方案。這是一種無比甜蜜的超簡易模式。只需輕按一個鍵,即使最難搞的大Boss也會應聲倒地。
但後期,商家能否真正提供實打實的曾承諾的價值,將區分開「割韭菜」和「貨真價實」。
比如,新房交付/裝修到期交付的成果,各種紕漏還是心曠神怡、無可挑剔?
比如,顧客花了一筆錢進入某個社群,是收穫頗豐還是兩手空空?(當然,這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入群後顧客自己努力了嗎?)
比如,參加線下付費課程,講師是濫竽充數還是字字珠璣?等等。
三、如何運用原理
1.人性的這一弱點——「即時享樂,避免痛苦」,可以好好利用。比如把簡易模式留給顧客,以此換取回報。比如,只要你付某搬家公司一筆錢,其他所有事情(打包、運輸、歸位、同小區物業交涉等等)不用你再花一絲一毫的心思。
2.如果「說到做到」是商家應該認真堅守的原則,那麼下面這句話也同樣成立:我們是說出去話的僕人,是沒有說出去話的主人。
在前期宣傳時,如果渲染了高價值,最後也必須真的給到。否則,不要給予過分美好的承諾。儘管價值衡量是比較主觀的,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在提供價值的時候,商家可能還是得做到問心無愧。割韭菜的事就不要做啦。
寫到最後,發現這好像是經濟學問題…
2021/2/25 大雨 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