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哭的孩子與不愛哭的孩子,長大後區別竟這麼大,父母別不當回事

2021-01-09 夏方育兒

哭,對於孩子來說是一種很常見的表情,而很多對於不會表達自己意思的孩子,也常常用哭來表達自己所要表達的意思,但是很多孩子卻常常用哭來解決問題,有些時候家長不給他們買東西,他們就用過來解決;有些時候家長不給他們看電視,他們也會哭來解決。但是,哭真的會解決問題嗎?

如果家長對孩子哭的時候不進行教育的話,孩子以後每次遇到自己不順心的事情,都會用哭來解決問題。很多家長都表示,在孩子哭的時候,自己的心會很煩。

因為家長自己很心煩,所以不願意再花時間在哄孩子上,於是就都滿足了孩子的要求。但是作為家長,大家發現了沒有,其實在孩子之間也有愛哭的孩子和不愛哭的孩子。

愛哭的孩子和不愛哭的孩子,他們之間的差距到底有些什麼呢?到底是愛哭的孩子好,還是一個愛哭的孩子好呢?

愛哭的孩子和忍住不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

1、情緒的自控能力方面

在孩子的自控能力表現方面上,愛哭的孩子,他們的情緒自控能力很弱,在遇到事情時喜歡用哭鼻子來解決問題,而不愛哭的孩子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會勇於面對困難。家長特別要注意,那些愛哭鼻子的孩子。如果經常愛哭的話,對於孩子的淚腺的發育也是不好的,

如果孩子小時候經常哭的話,還很容易長很大的眼袋。就算孩子在家也可用哭來解決問題,但是在以後長大後出了社會,如果還用哭來解決問題的話,別人肯定不會接孩子招的。

就拿一些女性的運動員來說,他們曾經在訓練的時候也會遇到很多的困難,但是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即使會哭但在哭過後也會繼續努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可以運用一些例子來告訴孩子不應該用哭來解決問題。

同時,家長也要教育孩子適當的將自己的情緒給釋放出來,但是釋放情緒的方式肯定不只能用哭,也可以用其他方式。比如可以自己獨自到外面散散步,也可以自己獨自的待一會兒等等。

2、情緒的自理能力方面。

愛哭的孩子的情緒自理能力較弱,不愛哭的孩子的情緒自理能力較強。不愛哭的孩子在今後的性格培養中,更招人喜歡。

愛哭的孩子應該怎麼教育他們呢?

1、要對孩子多有一點耐心。

作為父母,在孩子面前,父母臉上的表情變化,對於孩子來說都是特別明顯的。所以作為父母,在孩子哭的時候,自己也要多一點耐心,多用語言的方式告訴孩子,不能再哭了。如果父母對孩子大吼大叫的話,孩子的心理創傷就會特別大。孩子心裡覺得委屈,就會哭很久。

如果家長的脾氣也是特別的火爆的話,那麼家長就要學會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能總是對孩子沒有耐心。

2、要鼓勵孩子哭。

這裡的鼓勵孩子哭,並不是在孩子無理取鬧的時候鼓勵孩子哭,而是在孩子應該哭的時候鼓勵孩子哭。孩子應該哭的時候是哪些時候呢?孩子應該哭的時候不應該,只是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應該是在自己的身邊的人發生意外的時候,比如還可以是自己的什麼玩具什麼的,丟了的時候。

孩子在遇到自己玩具丟的時候可能會傷心,這時候家長就告訴孩子,「你哭吧,沒事兒」。如果孩子哭了出來,可能她就會反省自己的玩具為什麼會丟了,下次就會記住將自己的玩具收藏好。這種鼓勵孩子哭的方式,可以引導孩子培養自己的情緒,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變化,不能讓孩子隨意的哭泣。

溝通是家長與孩子之間架起橋梁的最好方法。同時,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可以用溝通來解決問題,孩子在哭的時候,家長就要告訴孩子,不能總是用哭來解決問題,同時在孩子哭的時候,家長不能總是對孩子拳打腳踢和罵孩子,要經常用講道理的方式來解決問題。

如何教孩子對自己的情緒進行管理,推給大家,一本書,叫做《兒童情緒管理早教啟蒙繪本》。父母可以給孩子當睡前故事讀,而且還能讓孩子學會自己的情緒管理。

孩子小時候的情緒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長在這方面沒有經驗的話,那麼這本書是很適合你的。這是一本專門為小孩子小時候情緒管理編撰的書,書中的針對性很強,把孩子的很多情緒都進行分類管理。等到孩子閱讀的時候,孩子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來進行改正。

相關焦點

  • 從小愛哭的孩子和不愛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家長們別不信
    孩子哭是一種負面情緒的表達,也是一種宣洩情緒的手段。家長們普遍認為,「哭鼻子」是一種很丟臉的行為,如果是男孩子就更難以容忍。每當孩子開始哭的時候,家長們都會被搞得心煩意亂,但孩子哭真的是一件壞事嗎?那愛哭的孩子和不愛哭的孩子有著怎樣的差距呢?
  • 從小「愛哭」和「不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大,家長們別不信
    從小"愛哭"和"不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一、高度的同感何炅的情商很高,他曾說過自己不會在獨處的時候落淚。當何炅面對謝娜結婚時、黃雅莉唱老歌時,都會當眾流淚,這也是他有高度的同同感的表現。同感也叫做共情能力,何炅的「愛哭」是容易被身邊人的情緒所影響,而產生同感。用無微不至的表現來告訴身邊的人:我理解你。
  • 從小就愛哭的孩子,和從不喜歡哭的孩子,長大後的差距很明顯
    從小就愛哭的孩子,和從不喜歡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很明顯 每個孩子的性格都不一樣,有些孩子遇到困難的事情只會用哭來解決,而有些孩子則從不喜歡哭。研究表明,從小就愛哭的孩子和從不喜歡哭的孩子他們長大後差距是很明顯的。如果想知道他們之間有什麼差距,我們不妨來看一看。
  • 愛哭的孩子長大後更優秀,哭與不哭真的有差距,家長別不信
    當孩子脫離母親的身體,來到這個世界的時候,所有人都期待聽到孩子的哭聲,因為孩子的第一聲哭啼,意味著孩子是否身體健康,哭的聲音越大越響亮,證明孩子的身體越健康。而當孩子長大之後,家長們就會開始厭煩聽到孩子的哭聲了,特別是一些愛哭鼻子的孩子,總是哭得家長煩躁不安,容易發脾氣。
  • 從小「愛哭」和「不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大到讓人戳心
    孩子會哭其實是一種負面情緒的表達,也是一種宣洩情緒的方式。家長們會普遍認為,「哭鼻子」是一種很丟臉的行為,假如是男孩子的哭的話家長就會更難以容忍,不是早就提倡男女平等了嗎?明星劉德華也在一首歌裡表示: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提到孩子喜歡哭,父母們都會覺得被搞得心煩意亂的,是一件刺手可急的事,但是孩子哭真的是一件壞事嗎?孩子愛哭或者不愛哭有著怎樣的差距呢?
  • 男孩從小愛哭和不愛哭,長大後差距很明顯,愛哭還有可能是好事
    可現實生活中,在養育男孩上打破了很多父母的認知:「兒子轉眼間都4歲了,從早上睜眼開始,全天要哭好幾次……比如看不到媽媽哭、穿鞋子哭、走路哭、打翻東西哭,無時無刻都在挑戰我和孩子爸的耐心。」「我家寶寶每回不答應他的請求,就會一直哭,每次對他說你是男子漢不許哭,這沒什麼大不了的。結果哭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真是沒辦法 。」
  • 從小「愛哭鼻子」的孩子,和從小就不愛哭的孩子,長大後差距明顯
    文 | 水兒媽媽育兒分享(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很多家長都特別怕孩子哭,覺得「愛哭鼻子」是個壞習慣,甚至覺得愛哭是性格懦弱的表現,將來沒出息。但實際上真是如此嗎?從小愛哭和不愛哭的孩子,長大後會有什麼樣的差距呢?
  • 動不動就掉眼淚的孩子,跟那些忍著不哭的孩子相比,有什麼差距?
    那些強忍著不哭的孩子,長大之後真的會跟動不動就哭的孩子有區別嗎?區別一、心理承受能力不同其實作為家長,大家都有這樣的共識,對孩子的要求嚴格一些也是為了他好,但是每個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壞情緒,如果找不到宣洩的出口,肯定會影響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 孩子睡不睡枕頭,長大後差距明顯一目了然,家長可別不當回事
    在教育孩子這方面,很多問題都沒有絕對的答案,通常是「有理即可」,因此很多新手父母遇到問題時會手足無措,壓根不知道應該怎麼處理問題。就像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問題,小孩子到底該不該睡枕頭呢?很多年輕父母糾結得很,睡枕頭會影響孩子頭型,容易讓孩子睡成「扁頭」,但對於老人來說,反而更願意讓孩子睡枕頭,而且還說這樣能讓孩子更聰明。
  • 愛頂嘴和不頂嘴的孩子,長大後性格差異較大,父母別不當回事
    而且曾被家長們當作反面教材,原因就是他有獨特的個人見解,因為覺得自己是對的,家長是錯的,經常和父母對著幹。所以當時鄰居就覺得他一定是不會做事,不會孝順父母的人。和他一起長大的謝婷婷聰明聽話,她被父母稱為「別人家的孩子」。被父母罵了一頓後,也不還嘴。
  • 孩子遇事總愛哭?針對愛「哭」體質的孩子,家長用這3招很有效
    但是大人往往忽視了,孩子在這個時期他們的內心是非常渴望得到父母的鼓勵與認可,如果父母不這樣做,反而老讓孩子長期處於一種緊張的氣氛中,長此以往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二、面對愛哭體質的孩子,家長用這3招很有效1.
  • 孩子遇事愛哭,針對「愛哭體質」的孩子,家長用這種方法很奏效
    面對愛哭體質的孩子,家長用這種方法很有效曾經有這麼一件事,胡女士有一個準備要上幼兒園的女兒,平時她很寵愛女兒。女兒也算是比較懂事的孩子,但是有一個習慣讓媽媽十分無奈,就是一遇到事情或者和媽媽分開就必哭。面對這個愛哭體質的孩子,胡女士覺得很頭疼。
  • 孩子小時候有這些「怪毛病」,暗示長大後智商高,父母別不當回事
    沒有家長不希望自家娃是一個人才,變得越來越優秀,將來做一個各方面都突出的人。要想在各方面都突出,那麼肯定離不開孩子的雙商,而在這雙商中,智商相對於情商來說是較為重要的。孩子喜歡「拆東西」怎麼辦?劉女士有一個上幼兒園的兒子。
  • 孩子愛頂嘴和不愛頂嘴,長大後差距有多大?父母別不當回事
    這才短短幾天,由於受到了奶奶的溺愛,樂樂就從一個小紳士變成了愛頂嘴的孩子,媽媽十分苦惱,孩子變得愛頂嘴了,也開始後悔當初讓奶奶幫忙帶了。很多孩子天生一副伶牙利嘴,不管家長說什麼話他們都能頂上兩嘴。在很多父母心中,這樣的孩子是聰明的,但如果形成愛頂嘴的習慣,長大後很可能就會形成一些負面影響。愛頂嘴和不愛頂嘴的孩子,長大後區別有多大?
  • 受委屈就哭,和忍著不哭的娃娃,長大後會有哪些區別?
    對於大人來說,一個孩子哭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有一種孩子比較例外,他受了委屈之後並不哭,而是自己在那裡忍著。一些孩子特別愛哭的家長心煩意亂的,其實孩子們,愛哭和不愛哭,長大以後也是有比較大的差別。1、共情性不同愛哭:愛哭的孩子共情性性比較強,他可以讓別人實際的感受到感同身受的情緒,這樣的人普遍情商比較高。不愛哭:不愛哭孩子即使有感同身受的情緒,也不喜歡表達出來,只要會給人造成一種不舒服、很疏遠的感受。2、心理承受能力不同愛哭:愛哭的孩子心理承受能力都比較強,它可以及時宣洩自己的情緒,不至於積壓在心裡。
  • 動不動就掉眼淚的娃,與忍著不哭的寶寶,長大後3個區別很明顯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哭是孩子最常表現出來的情緒。但是我們經常能聽到一些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可真是太愛哭了,一點小事就譁啦譁啦流眼淚。也有的父母表示,自家的孩子從小就堅強,就算摔倒了也能忍著不哭。01那麼,動不動就掉眼淚的孩子,和忍著不哭的孩子,長大後有哪些方面的區別呢?1)情緒表達方面哭泣是孩子表達自己的當時情緒的方式,孩子感到生氣時會哭泣,孩子感到難過時會哭泣,孩子感到害怕時也會哭泣。
  • 「你再哭,媽媽就不愛你了!」不允許哭的孩子,有多可憐?
    有人曾問我,如果政策放開,你會選擇生第三個孩子嗎?答曰:「如果像老二那樣可愛有趣就生,如果像老大那樣臭脾氣愛哭,堅決不生。」再強大的母愛和深厚的育兒知識,都會在因為一點小事就哭好幾個小時的老大面前一攻而破。
  • 孩子愛哭——制止?讓他/她哭個夠?
    >然而,有很多父母見不得孩子哭,一方面是因為受「男兒有淚不輕彈」影響太深,總覺得哭是弱者的表現,強者是不會輕易掉眼淚的。對於稍微大點的孩子,孩子一哭我們就會告訴ta:「你已經長大了,不能再動不動就哭,要學會堅強。」哭只不過是情緒的一種,不要說小孩子了,哪個大人敢說自己沒有偷偷地掉過眼淚?只不過大人更擅長偽裝,不輕易讓別人看見自己的眼淚,而小孩子比較隨性,不高興就要哭,不管別人是否看得見。另外,在社會的摸爬滾打中,大人對情緒的感知越來越遲鈍,而小孩子卻保持著天然的敏感,所以小孩子會哭得更頻繁。
  • 小時候愛哭惹人厭,長大後自閉自卑成績墊底,這樣的哭不容忽視
    朋友的孩子從小就愛哭,每次哭的原因也都是一些小事兒,他老公哄了幾次之後,慢慢地就開始厭煩,對孩子動手動腳,從當時來看效果非常好,她老公一動手打孩子,孩子就不哭了,就使勁憋著。直到這兩年孩子越來越大,很多事情就都瞞著家裡,什麼事情都不敢和父母說,明顯地畏懼他父親,變得越來越自閉,甚至是自卑,學習上面也一直墊底。我們家長,對待孩子愛哭的情況容易處理不好,甚至有的開始拳腳相向,殊不知這非常容易對孩子的心理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
  • 男孩愛哭並不是壞事,長大後3個方面更突出,父母該開心
    要知道,孩子在小的時候,要學會釋放情緒,不要一直把情緒憋在心裡,時間一長容易造成內心、自卑的性格。其實,針對男孩子愛哭的問題,已經有人員進行了研究,最後得出的結果是,愛哭的男孩子,長大後3個方面會比其他孩子更出色,因此父母應該開心,不應該去批評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