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耳分為外耳、中耳和內耳。
外耳又分為耳廓、外耳道和鼓膜三部分。
那麼問題來了——在有些教材上卻寫的是「耳郭」。
沒看錯吧,怎麼是耳郭呢?
每次在黑板上寫下 耳郭 兩個字的時候,都會引起學生一陣笑聲……
好尷尬!「老師你寫錯了吧」,學生們喊道!
耳郭ěr guō, 耳廓ěrkuò 的確好像似,但讀起來完全不同!
那麼到底哪個才是「李逵」哪個是「李鬼」呢?
先讓電腦來說話吧!先打開一個空白文檔,然後把輸入法調到智能ABC(舊版),然後分別輸入「erguo」和「erkuo」,結果如下:
這說明電腦都不知道有 耳廓 這個詞。
當然現在的輸入法已經有記憶功能,詞庫也更新了,也能打出耳廓這個詞了。
其實在古代 郭 與 廓 是通假字。
耳廓1.外耳部分,形如喇叭,有收集聲音之功。2.耳形突起,主要是外耳的突出軟骨部分。
廓 kuò〈名〉形聲。從廣,郭聲。「廣」甲骨文、金文象屋牆屋頂形,這裡表示與建築物有關。本義:通「郭」。外城。
耳郭:外耳的外圍部分。主要由軟骨構成,有收集聲波的作用。
郭 guō〈名〉形聲。從邑,從「邑」,表示與城郭有關。本義:在城的外圍加築的一道城牆。內城叫城,外城叫郭。
郭,外城也。——《說文》
城外為之郭。——《管子·度地》
有一句很有名的古詩——青山郭外斜。就是取的這個意思。
那到底哪個才是規範的說法呢???
我們看看字典上的說法吧!
在「現代漢語詞典」(第5版)第360-361頁有描述,「耳郭」也叫「耳廓」(也就是不推薦使用的名詞)。
家裡只有這本了,湊合看一下吧!竟然也有這個詞,呵呵!
竟然兩個詞都有,那到底哪個才是正確的呢???
這畢竟是一個解剖學的專業名詞,對於科技名詞,我們應該使用「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所推廣的普及名詞。——這才是權威!!!
果果登錄了「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網站的「術語在線」進行了查詢,結果如下:
由此可見「耳郭」才是解剖學規範名詞,但是很多教材的編者在編寫教材的時候,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仍然使用了這個熟悉的非規範詞語「耳廓」。
原來 「耳郭」才是普及的規範名詞!!
耳廓才是李鬼啊!!
解剖名詞中生僻字比較多,下面的字你都能念對嗎?
橈(ráo)、髂(qià)、跗(fū)
蹠(zhí)、(蹠(zhí))、趾(zhǐ)
髁(kē)、踝(huái)、棘(jí)
寰(huán)、骶(dǐ)、顳(niè)
囟(xìn)、髖(kuān)、臼(jiù)
匝(zā)、顴(quán)、顎(è)
釉(yòu)、胼(pián)胝(zhī)
骰(tóu) 、楔(xiē)、髕(bìn)
喙(huì)、肱(gōng) 、砧(zhēn)
妊(rèn)娠(shēn)
您有什麼看法呢,請在點擊下方的「寫留言」,發表您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