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的面試之難,難於上青天。
隨著這波疫情,國內的經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除了在線教育、遊戲等少數行業逆勢增長,大部分企業都受到重挫,招聘崗位縮水,但面試者依舊眾多,僧多粥少的局面無疑增加了面試的難度。
為了增加應聘成功率,求職人員不妨在提升專業技能之外,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研究一下國內外知名企業的面試題目,從中了解面試官及招聘企業的真實訴求,或許能更順利的得到offer。
國內許多大公司,尤其是BAT,越來越推崇矽谷的面試題,用全球創新創業聖地的題目網羅綜合能力更強的人才。
矽谷的面試題可概括為以下4類:
產品願景面試題(Product Vision Questions)
這屬於自由發揮類的問題,也是比較基礎的問題。面試者可以對產品的未來各抒己見,但前提是你需要提前做功課,對應聘的企業有所了解,你對產品的未來藍圖描述不能與企業的願景背道而馳。
行為類面試題(Behavioral Questions)
行為類面試題通常會給出具體的情形,然後詢問你該怎麼做。考察的是面試者的推理能力和靈機應變的能力;
比如這一道很經典的矽谷面試題:如何用10000臺伺服器,日賺100萬美金?
谷歌給出的標準答案是:
以每臺至少100美元(相對伺服器的市場價,100美元是極低的價格)的價格,一天內賣掉10000臺伺服器。
推理過程:
1、常規思路一般是基於龐大的伺服器去開發一個產品,然後等產品盈利。但是谷歌本身也是伺服器密集型企業,它從伺服器架設完成到真正產生盈利用了5年。所以,一天之內打造出一個良好的產品並盈利100萬美金幾乎是不現實的。
2、跳出問題本身,去思考面試官出題的真實意圖是什麼?面試官可能要的不是一個具體的、可執行的商業計劃書,而是看你是否具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3、所以,只要在有限的時間及資源下,實現」日賺100萬美金「的目的就算成功,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低價賣掉伺服器,然後完成目標。
估算類面試題(Estimation Questions)
這類問題一般沒有標準的答案,只要你的推斷能自圓其說,邏輯自洽就可以。
蘋果公司曾在某次公開招聘面試中,問面試者:「帝國大廈有多重?」
四位面試者,第一位回答:「這不可能被回答出來」,第二位選擇放棄,第三位要求提供更多的信息,只有第四位採用了估算的方法,在已知帝國大廈總高度381米的條件下,給大廈面積及每平方的用料質量估算了一個值,粗略的給出了答案。
毫無疑問,第四位面試者被錄用。其實,蘋果公司就是想看到一個合理的解決思路,答案可能連主考官都不知道。你的答案能說得通,就有希望被聘用。
說明類面試題(Instructional Questions)
這類問題也比較常見,主要考察的是面試者是否具有良好的溝通技能,是否能從用戶的角度思考問題。
比如用三句話,向8歲的小孩解釋「資料庫」這個名詞。
這道題可以用來判斷面試者能否將一個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把行話變成白話。這種能力對於直接接觸客戶的崗位特別重要,因為客戶往往不能掌握最新的專業術語,需要清晰明了的解釋才能聽懂。
雖然矽谷面試題的類型、涉及的領域、針對的崗位都不盡相同,但背後考察的面試者的能力卻大體一致,無外乎是分析能力、語言表達能力、隨機應變能力、組織協調能力、邏輯思維能力等,這些幾乎都是職場人必備的技能。
京東集團前副總裁,如今「老路識堂」創始人,天下女人研習社的講師路騁在《用得上的高職商課》中重點分析了矽谷面試題背後的思考與邏輯,以及分享了許多職場用得上的方法與技巧,幫你更快地實現職場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