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輸入姓名和生日,就能生成一張包含個人性格特徵短語的熱詞圖,公眾號「柏拉圖APP」在推出性格測試之後迅速刷屏朋友圈。
16日,該公眾號被封,測試的連結也被刪除。有網民質疑這是平臺方面選擇性壟斷,可能不利於一些真創新的應用傳播。微信方面18日回應稱,封號是內容觸及平臺通用的籤類測試規則,所以封號7天。專家認為,可制定相關行業規範,徵詢雙方都能接受的規則,在與網際網路平臺建立關係時需籤訂相關合同,明確雙方主體責任。
「神預測」實則為吸粉
「想像力天馬行空」「冒險家」「腦洞超大」……仔細一比對,巨蟹座的小晴發現這些特徵好像真的是自己的一些個性特徵,在測試完之後立即截圖發到了微信朋友圈。
點擊識別圖片中的二維碼後便會轉到發布該連結的公眾號,關注該號後,進入頁面下方的「性格測試」,輸入姓名和生日信息,就可以生成一個包含個人姓名在內的性格標籤圖。在「柏拉圖APP」被封號之前,其頁面瀏覽量已超過10萬,該號的粉絲數量迅速上漲。
一位從事H5應用開發的程式設計師告訴記者,此類個性化彰顯的輸出類應用的開發模式並不難,根據用戶輸入的出生日期,在既定的資料庫中讀取信息再輸出即可完成。
記者檢索發現,該應用還在一些電商銷售平臺上被標價出售,價格在5-30元之間。一家電商網站客服人員告訴記者,只需要提供自己的公眾號二維碼,就可以把「性格生成器」安裝到指定的公眾號上。「來買的客戶大多數都是營銷推廣類的公眾號,運行主體是一些公司,推一把吸粉,以便於後期的廣告推廣。」據客服介紹,有公眾號2個小時內就可吸粉1000多。
網民質疑:微信平臺涉嫌壟斷?
在查封性格生成器「柏拉圖APP」公眾號之後,記者檢索發現,其他可測試性格特徵的公眾號仍然層出不窮,「雲相冊」「大田拼車」「萬州熱點」等區域性的公眾號依舊在其頁面上發布性格標籤生成應用。據此,有網民和開發者質疑,微信平臺方面涉嫌選擇性壟斷,只對刷屏的熱號「下殺手」。
對此,微信團隊方面18日給出的回應是,該公眾號由於違反微信平臺去年7月1日所公告的禁止發布籤類測試信息,平臺根據規則,進行封號7天和刪除所有誘導分享獲取的粉絲處罰。如果繼續違規,最嚴重將可能被永久封號。
記者查閱微信官方去年7月發布的《微信公眾平臺關於禁止發布籤類測試信息的公告》看到,微信團隊認定的籤類測試行為「包括但不限於發布新年籤、大學測試、星座測試等信息」。
此前,微信方面封停某些受歡迎公眾號的行為也曾引起了合作者的不滿。當事方聲稱,其苦苦經營的成果付諸流水。因此,有網民認為,微信平臺自由裁定遊戲規則、封號隨意性大等違背公平競爭的原則。
而微信平臺對淘寶、支付寶紅包、網易雲音樂等「騰訊系」之外的應用多次揮舞「封鎖大棒」,也曾招致多方批評,被認為「有違網際網路時代平等開放的精神」。
面對扼殺創新和涉嫌壟斷的批評,微信方面也宣稱,對「性格生成器」的封鎖是基於個人信息保護,並不是針對某個企業本身,而是針對此類非法搜集的方式。
由於已被封號,記者暫未能聯繫上「柏拉圖APP」公眾號的運營人員。
專家:用戶信息需保護 雙方責任要明確
有網民提出,關注了公眾號,還填寫了個人真實信息,是否有安全隱患?
一位開發APP的程式設計師告訴記者,類似軟體包,雖然沒有收集網民輸入的姓名、生日的程序,但只要將代碼稍加更改,便可以實現,並直接與新粉絲的微信號掛鈎。而據電商平臺售賣此類軟體包的客服介紹,如果想得到用戶輸入的真實信息,「可以將伺服器的帳號密碼給你,登陸進去就可以看到」。
類似需要填寫詳細個人信息的刷屏應用在朋友圈中時常出現。此前火爆的「測一測你未來的小孩長什麼樣」「測一測你和哪個明顯相似」「製作你的飛機駕駛證」等,需要用戶的姓名、生日、照片、手機號等個人信息。
中華全國律師協會信息網絡與高新技術專業委員會副主任陳際紅說,根據相關法律規定,企業或個人在收集用戶個人信息時,需徵得用戶同意,並告知服務內容和獲取途徑,被收集者要對個人信息的使用有知情權。「一些新的網際網路應用軟體在創設之初可能只是為了吸引用戶,但不排除被不法分子鑽空子的可能,對此,網際網路平臺有責任對用戶信息予以保護。」
陳際紅建議,如果個人或企業認為微信平臺制定的規則存在「模糊界定」的,可向平臺方提起申訴。此外,可通過網際網路協會制定行業規範,徵詢雙方都能接受的規則,在與網際網路平臺建立關係時需籤訂相關合同,明確雙方主體責任。
(責任編輯:張明江)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