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行工作是司法工作的重要環節,是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保障。」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孟祥表示,「『執行難』問題,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構建社會誠信體系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
2018年7月30日,在最高人民法院舉辦的《執行利劍》電視劇開播新聞發布會上,孟祥介紹了拍攝執行題材電視劇的社會背景與現實意義,提出執行工作已經進入新時代。
發布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張能就法院執行工作體制機制改革及法院執行信息化建設等問題作出說明。
張能指出,人民法院執行工作體制機制改革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執行團隊化建設,改變傳統的一名執行員配一名書記員的模式,在執行機構內部打造以執行員額法官為核心,配以法官助理、法警、書記員所形成的若干執行團隊,將執行團隊作為執行機構內部的最小單元,由執行團隊負責具體執行案件的辦理。
張能介紹,在現實的執行實踐中,一些法院也創建了類似於電視劇中「特別執行處」的專門負責辦理重大、疑難、複雜案件的執行團隊。由員額法官全權負責案件的辦理,對執行團隊人員和工作進行分工與安排,這是司法改革的一個核心舉措,即實行「法官責任制」,要求法官對自己所承辦的案件負責,其目的是實現「權責統一」,保障司法的公正。
「信息化技術的應用為推動執行工作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張能說,全國法院的信息化建設已實現通過網絡查詢被執行人財產,查控範圍包括銀行存款、金融理財產品、船舶、車輛、證券、網絡資金等16類25項信息;可通過網絡進行司法拍賣,實現被處置財產的全國競價;最高人民法院與國家發改委等共60家單位協作,用數據交互的方式制定信用懲戒措施11類37大項150項。
此外,最高人民法院搭建起四級法院「統一管理、統一協調、統一指揮」的執行指揮管理平臺。張能介紹,通過該平臺,可遠程辦理事項委託、執行協作、遠程會商、網拍監管、輿情監控、款物管理、申訴信訪、執行質效管理等近20項具體功能。
張能指出,電視劇中展示的各種信息化手段是基於執行工作信息化水平實際,「通過藝術加工進行了適當的拔高」,但也整體上體現了全國法院信息化建設與應用的水平,表現了今後人民法院執行信息化工作的發展目標與建設方向。
據悉,2016年3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於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用兩到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執行難」,向執行難全面宣戰。此後為營造「基本解決執行難」輿論環境,
最高人民法院於2016年7月制定了《基本解決執行宣傳工作方案(2016-2018)》,其中要求拍攝一部反映執行工作的電視連續劇。該連續劇《執行利劍》將於8月3日開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