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松縣司法局、宿松縣法院聯合組織公民旁聽庭審活動 劉苗/圖
被告人洪某戰、洪某江犯強迫交易罪、尋釁滋事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二年三個月至一年一個月不等……被告人徐某東、徐某前、徐某友等人犯強迫交易罪、尋釁滋事罪,分別判處有期徒刑二年四個月至八個月不等……
法槌落下,正義得彰。
2008年以來,以被告人洪某戰、洪某江為首、洪某勝、洪某峰、洪某林為骨幹,洪某國等十餘人為成員的惡勢力犯罪集團,以在洪家大屋地段要遵守洪家大屋規矩(即凡是在洪家大屋地段內承建的所有基建工程的材料運輸必須由洪家大屋車隊負責)為由,言語恐嚇威脅承建方、組織婦女、老人阻撓工程施工、用車輛堵住施工工地路段等方式,迫使工程承建方以高於市場二、三倍價格使用洪家大屋車隊來運輸工程材料,另要求承建方在洪家大屋地界內承建工程均要繳納工程造價總額的百分之五標準的「不幫工費」,先後多次迫使承建方額外支付服務費用達二十餘萬元,繳納「不幫工費」達三萬餘元。
為謀取非法利益,洪某戰等人以言語威脅、組織人員阻撓工地施工,逼迫工程承建方接受運輸服務,壟斷當地基建工程運輸市場。由宿松縣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經宿松縣人民法院一審和安慶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
不論時間跨度多長、不管辦案難度多大,都要揭開事實真相——這是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殷殷期盼,更是掃黑除惡專項鬥爭的錚錚誓言。
共產黨執政的人民天下,決不允許「南霸天、北霸天」橫行鄉裡,欺壓百姓。堅持把掃黑除惡專項鬥爭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擺在突出位置來抓。
安慶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宿松縣委書記王華親力親為,謀劃部署掃黑除惡工作,深入基層調研指導,多次作出專門批示,扭住重點關鍵不放。
增強責任落實力,把日常監督執法與掃黑除惡治亂工作相結合,各行業單位制定各自工作方案和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形成常態化制度;緊盯礦產資源、建築工程、非法借貸等重點行業領域,加強政法機關與行業部門的協調對接,把行業部門專業優勢和政法機關執法優勢結合起來,進一步健全涉黑涉惡線索發現移交、監管漏洞通報整改等機制,真正實現打擊與防範、治標與治本有機統一。
實行一案一剖析制度,政法機關對辦案中發現的重點行業領域管理漏洞,全部向所涉鄉鎮、行業主管部門發出提示函、建議書,縣掃黑辦予以跟蹤問效;加大行業治理力度,全面梳理監管漏洞,集中力量、集中時間、集中整治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突出問題,成立三個專項行動整治專班,對「兩河流域」釆砂、違法建設亂象和湖區環境等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進行大力整治,共拆除違法建設199處,偵辦刑事、行政案件38起,抓獲嫌疑人44人,行業亂象得到有效遏制。
維護社會穩定、打擊違法犯罪,公安機關是主力軍,而執法質量是公安工作生命線。十八大以來,宿松縣公安機關堅持遵循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法理念,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2018年以來,全縣公安機關共破獲九類公開性案件152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82人,刑事拘留282人,其中,偵辦尋釁滋事、強迫交易、非法採礦等犯罪集團(團夥)案件13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88人,移送起訴12件190人,凍結查封扣押涉案資金、財物3801.47萬元。
「十三五」以來,宿松縣政法機關堅守職業良知、執法為民,做到對群眾深惡痛絕的事「零容忍」、對群眾急需急盼的事「零懈怠」,用實際行動回應群眾的新期待,樹立懲惡揚善、執法如山的浩然正氣。
群眾最痛恨什麼,就嚴厲打擊什麼。
從打擊8類嚴重暴力犯罪到整治盜竊電動車等民生案件,從開展緝槍治爆專項行動到懲治非法集資等涉眾型犯罪,警情始終跟著民情走。
受地處皖鄂贛三省七縣結合部的特殊區位影響,過去,宿松縣飛車搶奪、盜竊摩託車、入室盜竊等侵財類案件在宿松城區一度呈高發態勢,2015年之前,摩託車被盜案年發案數達到500起以上。
2019年6月,宿松縣公安部門通過「情指行」一體化機制,成功將潛入宿松欲再次盜竊摩託車的外省在逃人員抓獲現行。科技手段的應用,大大提升了公安部門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的精度,形成了對跨區域盜竊摩託車、飛車搶奪、入室盜竊等侵財類犯罪的強大震懾。2016年以來,刑偵大隊民警王節華運用視頻偵查手段,協助一線單位抓獲犯罪現行240起,破獲各類案件1190餘起。
開庭審理涉黑涉惡案件
亮眼的「成績單」印證著宿松社會治安環境的明顯改善,更見證著平安宿松的堅實步伐:刑事案件發案總量從2015年的2100起,下降到2019年的1760起,「黃賭毒」警情、八類暴力案件、侵財類案件、六類公開性案件分別同比下降51.3%、48.1%、11.1%、62.4%。
群眾最不滿意哪裡,就從哪裡改起。
針對立案難,宿松縣人民法院全面實施立案登記制,對依法應當受理的案件,做到有案必立、有訴必理,當場立案率達95%,立案難問題已經成為歷史。同時,積極探索跨域立案、網上立案,有效減輕群眾訴累,深受群眾歡迎。
針對執行難,宿松縣人民法院推動建立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由法院一家單幹變為多個部門聯手,多項新招「亮劍」治「老賴」。2018年開始推進「江淮風暴」執行攻堅戰,從「基本解決執行難」到「切實解決執行難」,再向推進執行長效機制建設進軍,不斷提高實結率和標的到位率,維護申請執行人的合法權益。僅2018年,宿松縣法院受理執行案件3146件(含舊存575件),結案3028件,結案率96.25%,同比分別上升24.05%、54.41%和18.92%,執行到位金額2.3億元。執行結案數突破3000件,執行案件結案率位居全省第29位。「三個90%、一個80%」的核心指標均巳達標。2018年作為安慶市四家法院之一通過最高院基本解決執行難第三方評估。2018年以來至2020年9月,執結案件8743件,執行到位標的額5.22億元。
受立案登記制改革等影響,近年來,基層法院收案量持續增長。為提高訴訟效率,宿松縣人民法院積極開展繁簡分流,實現簡案快審、繁案精審;建立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大量糾紛訴前調解結案。
公益訴訟,這個以往有些陌生的詞彙正頻繁地進入公眾視野,成為法治宿松建設的高頻熱詞。
「持公平之秤,量舌尖安全;掌正義之劍,護綠水青山;無愧這一身,公益檢察藍!」這是宿松縣檢察院幹警表演的公益訴訟小品《憑啥不讓我養鴨》的部分臺詞。
該小品將脫貧攻堅、生態文明建設和公益訴訟工作有機結合,講述了養鴨戶老唐在松茲河道養鴨,嚴重汙染水源,破壞生態環境,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故事。檢察機關在巡查中發現這一問題後,積極履行公益訴訟職能,與村幹王主任多次上門找老唐溝通協調,並依法啟動了公益訴訟訴前程序,向負有監督管理職責的相關部門發出檢察建議。在該院的積極推動下,經過各方共同努力,最終長達二十年的河道養鴨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
小品反映的現實就是宿松縣母親河——二郎河,困擾多年的的環境整治,最終通過公益訴訟得以徹底解決。
憲法法律知識競賽決賽 石海/圖
風生水起,縱深推進。
2017年以來,宿松縣檢察院摸排公益訴訟案件線索117件,立案88件,提出訴前檢察建議87件,提起公益訴訟6件,覆蓋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國有資產保護、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等領域,辦案規模連續數年位居全市前列。18名省人大代表對該院公益訴訟工作進行專題調研並予以充分肯定。
2018年9月,宿松縣檢察院組織縣內5家部門及沿江3個鄉鎮,對縣域內63公裡的長江段進行地毯式巡查,針對發現的「漁家樂」飯店汙水偷排、水源保護地停靠採砂船、廢置採砂船亂停亂放等問題,向相關單位制發6份檢察建議,推動一批問題得到解決。
擁抱科技,提升司法效率。宿松縣委政法委根據中央政法委《關於積極開展刑事訴訟涉案財物跨部門集中管理信息平臺試點工作通知》部署,按照「典型引路、先行先試」的思路,在全市率先建設刑事訴訟涉案財物集中管理中心,對現階段公安、檢察、法院三部門的刑事訴訟涉案財物進行集中管理,實現我縣涉案財物專業化、規範化、智能化管理,避免了涉案財物管理場地、人員與經費的重複投入。宿松縣人民法院推行網上立案、跨域立案、手機立案,當場立案率超過99%;推出掃描二維碼繳費舉措,讓當事人交納訴訟費更加便利;利用微信小程序「移動微法院」,實現微信上立案、調解、送達,當事人可以足不出戶在「手機上打官司」,當場立案率達到99%。今年以來,網上立案879件,居安慶市領先位次。疫情期間,做到疫情防控與業務工作兩不誤。引導當事人通過宿松法院微信公眾號等程序在線 立案,網上立案587件,共計立案2329件。實行線上開庭,開啟網上審判「雲模式」,依託「智慧法院」建設成果,進行遠程視頻庭審,疫情期間共計審結案件1940件,打官司像網購一樣便捷。開展線上執行,充分運用網絡查控系統,對有財產的直接凍結、扣劃,通過電話約談、微信溝通等形式督促被執行人主動履行義務,共計結案1029件,到位標的額2907萬元,切實維護申請執行人權益。
宿松縣檢察院探索運用遠程視頻、電子籤章等信息技術,開展遠程調解、庭審、提訊、換押、送達等工作,讓數據多跑路、讓人少跑腿。
宿松縣公安機關推出一大批「放管服」改革措施:丟了身份證不用再奔赴老家換領,可以異地掛失補辦;跨省繳納交通違法罰款;實行居住證制度,外地人也能享受同城待遇……
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範圍,2016年以來,宿松縣法律援助機構共辦理法律援助案件4611件,其中辦理農民工請求支付勞動報酬案件972起,追討資金1098萬元;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臺建設,一個電話、點點滑鼠就能解決問題……便捷的法律服務,讓群眾感受到公平正義就在身邊。
數據無聲,卻最有說服力———2013年,宿松縣群眾安全感94.54%、政法工作滿意度82.09%;2019年,宿松縣群眾安全感98.68%、政法工作滿意度96.67%。數字的變化,折射出宿松縣政法人加強「法治宿松」「平安宿松」建設的堅強決心和真情實效。
(安徽經濟報採訪組 執筆/ 羅永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