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西26個州中,聖保羅州是其經濟最為發達強大的地區,聖保羅州於巴西而言,猶如廣東之於中國。
聖保羅州位於巴西東南部,面積24.8萬平方公裡,是巴西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人口約有4592萬,佔到了人口的五分之一強,經濟總量佔到巴西的三分之一。這裡的地形以低地和高原為主,年平均氣溫在18一24度之間,年降雨量為1000-4000毫米,有利於熱帶植物和農作物的生長。
經濟發展過程
葡萄殖民者佔領巴西之前,聖保羅州就居住著印第安部落。1532年葡萄牙殖民探險隊在聖維森特島上立了聖維森特鎮。這是巴西第一個村鎮。他把當地的土地分配給居民。鼓勵他們種植甘蔗、葡萄、小麥、養羊。
1535年,葡萄牙王室把巴西劃分為若干管轄區,今天的聖保羅一帶為聖維森特管轄區。葡萄牙的傳教士在此地成立了聖保羅宗教學校,對印第安人進行宗教教育,這就成了聖保羅市的起源。後來聖保羅就成為該管轄區的首府。
18世紀末期,隨著採礦業衰落,聖保羅地區開始發展甘蔗生產,建起了紡織廠和鑄造廠,繁榮了當地的經濟。第一次工業革命後期,聖保羅開始引進咖啡種植,因為西部地區有肥沃的土壤,咖啡種植業迅速發展起來。為了便於把生產的咖啡運輸到聖多斯港,巴西修建了多條鐵路線路,沿線也新建了一些城市。咖啡種植業就這樣成為聖保羅州經濟發展的原動力。
19世紀晚期,大量歐洲移民來到巴西,僅聖保羅就接納了超過50萬歐洲移民,他們帶來了先進的經驗與技術,成為聖保羅發展生產的一股生力軍。人口的增長,也擴大了消費市場。反過來刺激了聖保羅經濟的發展,建起了一系列工業部門、興建了新的公路、衛生設施、供水網等。
此後隨著鋼鐵、機械、煉油、紡織、食品等工業的建立,又發展了鐵路、公路、電站和汽車業,到二戰前夕,聖保羅成為巴西經濟最發達的州,一直到今天。
全國經濟的核心
今日聖保羅州不僅有發達的農業,也是巴西工業的心臟和金融中心。農牧業產值約佔全國的三分之一左右,聖保羅州是巴西第二大糧食主產區,其農業特點是採取多種經營的方針,並擁有高度的機械化和技術水平,在全國農牧業生產中佔有重要地位。
特別是甘蔗、食糖和乙醇的產量,不但居全國第一,且佔比極高。巴西擁有430多家糖廠和酒精廠,聖保羅州擁有190多家,居全國之首。聖保羅州的甘蔗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5-6成,食糖、乙醇產量佔全國的4-7成,地位之重要,不言而喻。
聖保羅州有一半的土地用於畜牧業,這裡有肥美的牧草和冷庫。奶畜業主要分布在帕拉伊帕河谷,靠近裡約熱內盧和聖保羅兩大消費中心。
工業方面,聖保羅州是巴西工業的心臟,總產值佔全國總量的45%。而聖保羅州70%的工業又集中在大聖保羅區,它由至聖保羅市及其周圍數十個衛星城組成。巴西的鋼鐵、汽車、石油化工、飛機、機械、紡織和食品等國民經濟的重要部門幾乎都集中在這裡。工業產值佔全國的一半,是全國最大的酒精和石油化工、汽車製造基地。在全國200家大企業中,僅大聖保羅區就佔100多個。巴西的30家大商業銀行中,有20多家分布在聖保羅城。
聖保羅是巴西發電量最多和耗電量最大的一個州,由於用電量過多,其電力還得由其他州供應。聖保羅州的水電站主要分布在巴拉那河上,其次為格明德河。
聖保羅州與廣東比較
在過去的40年裡,聖保羅經濟一直處在快速發展中。根據《世界經濟年鑑》數據顯示,1983年聖保羅州的國內生產總值約860億美元,佔巴西的41%,人均收入約3000美元,居全國之首。
作為中國經濟總量排行第一的省份,廣東省在1983年的GDP總量只有186億美元,同聖保羅州相比低了694億美元,為對方的四分之一不到。但是廣東地處改革開放前沿陣地,是我國引進西方資金、科技、產業的窗口。優越的地理位置、顯著的政策優勢,使得廣東發展起來非常有衝勁。
數據顯示,2017年廣州的GDP總量為1.34萬億美元,同年巴西聖保羅州的GDP總量6783億美元。從80年代GDP總量是廣東的4倍多,到如今只有廣東的二分之一,讓人不勝感慨。
去年,廣東GDP超十萬億人民幣大關,按匯率計算約為1.56萬億美元,幾乎與俄羅斯相當。聖保羅州2019年GDP總量尚未公布,考慮到這幾年巴西經濟持續負增長,聖保羅的經濟又豈能獨善其身?與廣東省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