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互動遊戲、趣味介紹,中山有個紅樹林溼地科普館

2021-01-09 瀟湘晨報

視頻|互動遊戲、趣味介紹,中山有個紅樹林科普館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今年海洋日的主題是「保護紅樹林 保護海洋生態」。在中山翠亨溼地公園,開放有紅樹林溼地科普館,越來越多市民帶著孩子走進科普館,認識這片被稱為「海上森林」的熱帶灘涂特有植被——紅樹林。

走進「紅樹林溼地科普館」內,能看到不少沉浸式、互動式的體驗模塊。其中,室內設置一個環球形的電影院,市民能通過360度沉浸式的影片,近距離看到紅樹林水底下的生態。從影片中可以看到,紅樹林根系紛繁纏繞,紮根水下灘涂。在退潮時,不少白鷺啄食,在灘涂中掙扎的魚蝦。這讓觀眾身臨其境,仿佛坐在水底,用不一樣的感官視角觀察水底世界。

「紅樹林因何而『紅』?」不少遊客都有這樣的疑惑。館內,有幾個可供市民互動的感應區域,每當記者站上感應區,就能通過投影的影片了解紅樹林的相關知識。據影片介紹,紅樹林之所以被稱作「紅樹林」,原因不在於外觀,在於紅樹林植株內富含單寧酸,單寧酸暴露在空氣中,氧化後會顯現紅色。

「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紅樹枝幹折斷的時候,暴露在外的樹枝會顯現紅色,這是紅樹林的名字由此而來。」 紅樹林科普館講解員羅俊翔在一旁解釋說。

穿過展館中一條長條式的走廊,其中介紹了紅樹林的生物多樣性,各類植物及候鳥、海鳥棲息物種。紅樹林開放性強,生物繁多,有良好的生態功能和經濟價值,同時也是候鳥的越冬場及中途遷徙站,也是海鳥們覓食棲息及繁衍之地。

全球共有8條候鳥遷徙路線,其中有3條經過中國境內。而中山位於「東亞—澳洲」的全球候鳥遷移帶上,近年來,通過翠亨國家溼地公園的「引鳥計劃」,溼地公園引來了不少白鷺、牛背鷺以及雁鴨、鴴鷸等鳥類。

穿過紅樹林科普館中央的一個大沙盤,我們能基本了解翠亨國家溼地公園的全貌,一條長達5.4公裡的珍稀紅樹林緊密排列在與海岸線平齊的地方,從沙盤上看,仿佛一道天然的生態屏障。

除了鳥類的多樣性,紅樹林品種的多樣性也不可忽視。通過展館,記者了解到,現中國共有紅樹林38種,紅樹植物主要有11科15屬26種,2種為國外引進,半紅樹植物有10科12屬12種。國內紅樹林群落主要分布在海南、廣東、廣西、福建、浙江等省區,其中廣東擁有26種,佔據全國品種的68%,且無論是是種類,還是範圍,在廣東的紅樹林群落都具有代表性。

「中山紅樹林的樹種主要有三種,分別是真紅樹植物、半紅樹植物以及班生植物。以真紅樹植物為例,有一種名叫木欖的真紅樹植物在中山分布較廣,這裡有它種子的標本。可以看到它的種子形似『雞爪』,因此我們也稱之為『雞爪欖』。」 羅俊翔說。

紅樹林又被稱為「海上森林」,這與之生長在海水的特性分不開。事實上,所有的紅樹植物都具有較強的「抗鹽性」,這些紅樹林支柱通過構建特殊的「半透膜」體系將鹽分過濾。其中,木欖等植物的植株可以把99%醫生的鹽分過濾,被稱為「拒鹽植物」,桐花樹等植物的植株可把90%以上吸入體內的多餘鹽分,通過葉片的鹽腺分泌出去,稱為「泌鹽植物。

「館內還設置可供孩子參與的互動小遊戲。」 羅俊翔說,這些多樣化的互動科普形式讓紅樹林知識更生動,讓孩子在遊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學到了真正的知識。

【出鏡/文字】 曾豔春 吳帆

【圖片/視頻】 盧子衡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世界博物館日,絲路視覺出品紅樹林科普館喚醒溼地保育意識
    在世界各地門類繁多的博物館中,絲路視覺的作品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科普展館或許不是最有話題性的一個。但它從根植在深圳這片沃野的珍貴紅樹林,以及與紅樹林相依相生的沙嘴村民出發,記錄深圳生態建設的發展,探討更大範疇下溼地保育、自然教育的社會議題。讓我們在一起雲參觀這座博物館吧!
  • 中山翠亨溼地公園
    中山原名香山,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香山還僅僅是懸於古伶仃洋上的孤島,叫香山島。島上山脈蜿蜒,面積300多平方公裡,連接9個山脈。其中位居島中部最高大的山脈,有五個高峰,均產木樨、巖桂,故稱五桂山。翠亨溼地公園目前有三千畝渡、江林野步、大茅上渡、紅樹林風、海圍田園、曲沼幽境、香山海憶、瓊林鳥影、香洲學館、鷺嶼飛煙十大景點。翠亨溼地公園開放有一段時間了,距離翠亨這麼近,又臨近左步村、茶西村,也多次從旁邊經過。公園剛開放時,比較火熱,預約過幾次,總是預約不上,也就淡忘了此事。
  • 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全景VR上線啦
    該區域以生態島為載體,集中展示廣東地區不同品種的紅樹林群落,其中真紅樹、半紅樹共12種。通過蜿蜒曲折的林中棧道聯繫三個室外課堂,打造公園紅樹林室外宣教展示中心區。九、香洲學館「野航臨高館,學海泛輕舟」。香洲學館秉承科研與宣教並重發展建設理念,以溼地生態研究為核心,建設有科研中心和科研工作室,是公園開展溼地建設實踐與理論研究的主要場所。
  • 紅樹林裡賞美景!中山這個國家級溼地公園12月免費開放
    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將於2019年12月免費開放,屆時,市民可感受「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美景了。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位於翠亨新區南朗鎮珠江口橫門水道的鹹淡水交匯處,規劃面積625.6公頃,長5.4公裡,其中陸地面積243.9公頃,溼地面積395.44公頃,溼地率63.21%。進入公園,湖泊、草地、小橋、流水、紅樹林、觀鳥塔、嶺南風格建築……這些美的元素交織在一起,構成一幅恬淡的風景畫。
  • 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部分區域昨開門迎客
    12月30日,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部分區域開放。本報記者 孫俊軍 攝繼正式獲國家林草局試點驗收通過後,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又迎來一喜事。12月30日,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正式開園迎客,開放區域包括已建成的溼地公園西岸三千畝渡、海圍田園、紅樹林風、曲沼幽境、香山海憶和瓊林鳥影等區域。記者獲悉,為保證遊園秩序、保護溼地生態環境,溼地公園實行預約入園,每日限制遊園人數200人。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位於翠亨新區起步區珠江口橫門西水道的鹹淡水交匯處,規劃面積625.6公頃,長5.4公裡,溼地率63.21%。
  • 廈門市首個紅樹林科普館開放
    孩子們在主題館內認識紅樹林。 昨天,我省面積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公園——下潭尾紅樹林公園的四大主題展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是我市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市民不僅可以來此休閒,還可深入了解「海岸衛士」紅樹林。 昨天上午,作為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的配套活動,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在位於馬巷鎮的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正式啟幕。
  • 廈門首個紅樹林科普館開放 位於下潭尾紅樹林公園
    孩子們在主題館內認識紅樹林。  廈門網訊 (文/廈門晚報記者 戴舒靜 圖/張奇輝) 昨天,我省面積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公園——下潭尾紅樹林公園的四大主題展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是我市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市民不僅可以來此休閒,還可深入了解「海岸衛士」紅樹林。  昨天上午,作為2020廈門國際海洋周的配套活動,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海洋文化嘉年華在位於馬巷鎮的下潭尾紅樹林公園正式啟幕。  作為此次活動的焦點,四大主題展館的正式開放吸引了很多市民的目光,這四個館分別為公園展示館、紅樹植物館、紅樹林生態館和紅樹林攝影館。
  • 廈門市首個紅樹林科普館開放 位於下潭尾紅樹林公園
    孩子們在主題館內認識紅樹林。昨天,我省面積最大的人工重構紅樹林生態公園——下潭尾紅樹林公園的四大主題展館正式對外開放。這是我市首個以紅樹林為主題的科普展館,市民不僅可以來此休閒,還可深入了解「海岸衛士」紅樹林。
  • 遊翠亨國家溼地公園,尋覓中山最美海濱秘境!
    ,以改善和恢復紅樹林溼地資源、水生動物的棲息環境為核心。共設置了江林野歩、三千畝渡、大茅上渡、紅樹林風、海圍田園、曲沼幽境、香山海憶、瓊林鳥影、香洲學館和鷺嶼飛煙十個景點,包含河口水域、紅樹林、淤泥質海灘、潮間鹽水沼澤、水田五個溼地型,共分管理服務區、宣教展示區、合理利用區
  • 紅樹林面積增長40倍 生態經濟效益雙豐收
    ●南方日報記者 曾豔春 吳帆直播探秘不一樣的海洋日與往常不同,作為活動主會場,今年中山市以海洋日為契機,通過線上直播的形式走進中山翠亨溼地公園、中山紅樹林科普館、橫門溼地紅樹林、深中通道海上施工現場等多個海洋生態保護地,兵分多路帶領市民參與探尋「水上森林」等海洋生態以及海洋產業的奧秘
  • 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知多少?
    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位於翠亨新區橫門西水道,規劃面積625.6公頃,其中溼地面積395.44公頃,溼地率達63.21%。規劃區內包括河口水域、紅樹林、草本沼澤等多種溼地類型,是獨具嶺南風格的生態系統。究竟公園建設進度如何?
  • 揚州鳳凰島新添溼地科普館 遊樂場恢復成淺水森林溼地
    鳳凰島溼地科普館外景    溼地科普館  流域沙盤展現「山隱水迢」  鳳凰島國家溼地公園景觀提升工程項目,總規劃面積約73萬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包括:遊客服務中心、溼地科普館、運河棧道以及遊樂場區域溼地植被恢復工程。
  • 廣東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正式通過試點驗收
    EPC總承包項目,主要有水質保護工程、駁岸保護工程、棲息地保護工程、紅樹林溼地保護與恢復、紅樹林培育、溼地水生植物恢復等。溼地公園景區一角-----2017年溼地公園正式動工,經過兩年建設,溼地公園溼地面積增加了約67公頃;在新增的溼地範圍內恢復種植了大量的水生植物,增加種植了12種紅樹、半紅樹及伴生植物植被約7公頃,形成豐富多樣的紅樹林群落。
  • 深圳紅樹林生態公園科普展館開館啦!門票免費!暑期首選!
    FUTIANHONGSHULINSHENGTAIGONGYUANKEPUZHAN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科普展館地處環境優美的福田區紅樹林生態公園,經過近兩年的精心打造,用數字多媒體藝術展示手段 ,以紅樹林溼地、鳥類家園以及沙嘴村口述史為主題的福田紅樹林生態公園科普展館,讓人們深入了解身邊的溼地。
  • 翠亨國家溼地公園整體完成約80%
    在溼地公園北側,記者還看到成群的白鷺正在進行覓食,中山翠亨新區工程項目建設管理中心副主任湯景林介紹,翠亨國家溼地公園位於翠亨新區南朗鎮珠江口橫門水道的鹹淡水交匯處,規劃面積625.6公頃,長5.4公裡。將建設成集溼地保護與修復、溼地文化展示、科普宣教、科研監測、溼地休閒觀光為一體的國家級溼地公園。
  • ...廣東|國家溼地公園|南亞熱帶植物園|梧桐山國家森林公園|溼地|...
    主要保護對象為紅樹林溼地、獼猴、鳥類及海島生態環境,是研究溼地生態系統、候鳥以及獼猴原生地和發展史的重要基地。佛山市植物園佛山植物園種植了2000餘種植物,是集研究、保育、科普、生態旅遊等功能於一體的精品植物園和區域性的植物王國。
  • 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失地」變溼地 紅樹漸成林
    11月30日,在位於儋州市光村鎮的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監測站巡護員羅理想如往常一般挎起相機,拿著望遠鏡,在溼地公園的各個角落監測。在他眼裡,溼地公園有一股靈性:灘涂紅樹林叢生,潮汐往來間留下俏皮的小蟹;鳥兒翩躚而來,飛得近時,仿佛一伸手就能夠著它們……棲息在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的白鷺。
  • 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首期預計5月底完工
    不久,在中山翠亨國家溼地公園也可享受這種意境了。   在大堤邊臨時搭建的辦公室裡,棕櫚生態城鎮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華南區工程總監鮑崇毅指著規劃圖介紹:溼地公園沿橫門西水道兩岸布局,總規劃面積上萬畝,是珠江口重要的生態區。排除雨季、洪澇等惡劣天氣影響,首期工程預計5月底完工。
  • 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紅樹漸成林
    11月30日,在位於儋州市光村鎮的海南新盈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監測站巡護員羅理想如往常一般挎起相機,拿著望遠鏡,在溼地公園的各個角落監測。在他眼裡,溼地公園有一股靈性:灘涂紅樹林叢生,潮汐往來間留下俏皮的小蟹;鳥兒翩躚而來,飛得近時,仿佛一伸手就能夠著它們……  「生態之美,離不開人們對溼地的保護。」
  • 海南日報數字報-陵水規劃打造國家級紅樹林溼地公園
    未來,這一條鬱鬱蔥蔥的綠色走廊,將成為集溼地保護、科普宣教和生態旅遊體驗功能為一體的地方。近日,選址於此的陵水紅樹林國家溼地公園項目規劃通過專家現場考察評審,預計年底能夠完成國家級溼地公園申報工作。  根據規劃,該溼地公園將重點恢復潟湖的湖濱帶植被、改善溼地水體水質、保護和恢復溼地生態系統及其功能完整性、保護珍稀生物生境、開展溼地科普宣教活動、打造生態旅遊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