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後是英美
連日來,在外界潮水般的指責聲中,有日本媒體發文,試圖釐清「鑽石公主」的身世,以此來表示此事並非完全應該由日本背鍋。
但是……「鑽石公主」又叒叕出問題了……
日本厚生勞動大臣加藤勝信22日在記者會上透露,郵輪「鑽石公主」號已下船的人中,有23人在2月5日起的醫學觀察期內未實施新型冠狀病毒檢測。
加藤勝信承認出現了失誤,他道歉稱:「深刻反省我們的失誤。將採取徹底措施避免發生此類失誤。」
大面積感染,誰之「鍋」?
截至目前,載有3711人的「鑽石公主」號已有634人確診新冠肺炎感染,佔比高達17.08%。
「鑽石公主」號身世複雜或成為大面積遊客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公開信息顯示,「鑽石公主」號屬英國籍郵輪,為美國嘉年華郵輪公司所有。按國際法的相關規定,無法適用日本法律和行政權,這讓日本處置起來就比較棘手了。
這艘郵輪1月初從日本橫濱出發,途經鹿兒島、中國香港、越南峴港和丐冷、基隆、那霸,計劃2月4日返回橫濱。
船上搭載著來自日本、美國、中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義大利、俄羅斯、韓國等56個國家和地區的3711人。其中,船員1045人,乘客2666人。
製圖:侯雨彤
2月初,在返回橫濱的中途,發現一名先前下船的80歲男性乘客感染新冠病毒,整條郵輪就此開始隔離。
據日本NHK電視臺報導,截至20日,「鑽石公主」號郵輪新增13名確診感染者,郵輪上的確診感染者累計達634人。其中,兩名80多歲有基礎疾病的日本老者當天在醫院死亡,另有27人屬於重症。
輿論普遍認為,發生大面積感染,是日本處置不力、不及時造成的。但日本《日本經濟新聞》近日發文說,這個「鍋」不應該日本背。
日媒:出於人道主義救援,我們很委屈
這篇題為《日本沒有義務應對」鑽石公主號「郵輪》的文章稱,在國際法上,公海上的船舶採取由所屬國管理的「旗國主義」原則。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公海上的船舶適用於旗國的「排他性管轄權」。作為旗國的義務,規定「對其行政、技術及社會事項有效地行使管轄權及有效地進行監管」。
換句話說,新型冠狀病毒是在航行期間出現擴散的。對於處在公海上的」鑽石公主號「,日本沒有採取措施防止感染擴大的權限和義務。應承擔義務的是船籍所屬的英國。
「即使正在日本的領海航行,外國船籍的船舶也不能適用與陸上同等的日本的管轄權。」文章稱,國際法上的「旗國主義」已成為這種船舶上的傳染病對策方面的陷阱。
「這個說法是對的。」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副院長薛軍向中新社記者表示,日本本來是可以拒絕遊輪靠岸的。
2月3日,在公海上漂泊了15天的「鑽石公主」號終於得以靠岸。
多位業內人士表示,對於接納可能出現集體感染的船舶,各國均會猶豫不決。
美國荷美郵輪公司運營的荷蘭籍的「威士特丹」號就是一例。該船自5日從中國臺灣出發之後,找不到能靠岸的港口,在海上流浪了逾1周時間,直至被柬埔寨接納。
「一般來說,任何國家都不會積極應對本國國民幾乎沒有乘坐、或在地理上相距遙遠的船舶。」
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要求旗國和船舶之間建立「真正聯繫(genuine link)」,但實際上,船舶的擁有企業和註冊國不同的情況很多。有些國家期待獲得註冊費收入等,會比較容易給予船籍。
從這個角度講,日本允許遊輪靠岸、承擔乘務員及乘客的檢查和提供生活支持,體現了人道主義精神,值得稱讚。
因此,日本經濟新聞在這篇文章最後不無抱怨地說,「這是基於近半數乘客是日本人這一情況而作出的判斷。結果,還要為美國和加拿大等國讓本國國民下船和回國提供協助。」
事實上,即便是接回本國國民的美國,也遭遇到了麻煩事兒。
有報導稱,在未告知總統的情況下,美國官員擅自將14名核酸檢測呈陽性的美國公民從「鑽石公主」號郵輪上接回,此舉令川普勃然大怒。
《華盛頓郵報》22日援引三名高級官員消息透露,川普及其新冠疫情防控小組於2月15日(上周六)被告知,除了那些已出現症狀或被感染者,「鑽石公主」號上的美國公民將乘坐兩架包機返回,而前者則將留在日本。然而隨後,美國國務院以及美國衛生部高官在事先未告知川普的前提下,將14名核酸檢測呈陽性的公民帶回國。對此,川普很惱火。
法律專家:救人值得稱讚
但「鍋」不能完全甩掉
不過目前,為「甩鍋」而煩惱的主要還是日本。
「處置不力,發生大面積感染的『鍋』,日本也不能完全甩掉。」日本華人律師、日本外國法事務律師張玉人向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表示,「鑽石公主」號郵輪主要是出發港和終點港都在日本,船舶停日本後,日本對船舶安全負有責任。
張玉人表示,在本次事件中,日本應對郵輪乘員健康,特別是大型傳染疾病發生時承擔治療責任。
復旦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國際法學會副會長張乃根亦持此觀點,「鑽石公主」號一案,需區分在公海行駛時和停靠橫日本濱港後兩段時間,進而明確各國應承擔的責任和義務。
「船旗國英國應在郵輪停靠前承擔檢疫責任。」張乃根表示,《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第91-94條所指的「船旗國的管轄權」,是指在公海上的專屬管轄權。但在停泊港口後,船舷內側,也就是船內事務受船旗國管轄;船舷外側,也就是岸上事務為港口國管轄。
一位專業人士告訴中新社國是直通車記者,日本在處置上可能存在一些問題,比如雖然隔離了郵輪,但沒有在郵輪內部進行必要的隔離措施,管理相對混亂,只是形式隔離,旅客可以在船上自由活動,對密切接觸者沒有嚴格管控。
「鑽石公主」號郵輪上的防疫管理「堪稱悲慘」。
曾於2月18日登上「鑽石公主」號開展防疫工作的日本神戶大學傳染病學內科教授巖田健太郎表示,在傳染病學界有一個鐵律,那就是疫情管理中要將有病毒的危險區和無病毒的安全區分得清清楚楚。「只有通過這樣嚴格的區分,才能保護不受病毒侵害。」
但巖田健太郎在船上看到,「鑽石公主」號郵輪裡紅區和綠區已經混成一團,船上已經完全不知道哪個扶手、哪條毯子上有病毒。哪裡危險、哪裡不危險,完全不知道。如果安全區和非安全區都不分,防護服、手套等防護措施都毫無意義。
巖田健太郎還表示,船上工作人員防護意識也不足。「他們有時看情況穿一下防護服、戴一下手套、戴一下口罩,有時乾脆不穿也不戴。乘務員更是一會戴著N95,一會又摘掉。在船上,有發熱症狀的患者自己從房間裡走到醫務室去是常事。」
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也曾在記者會上承認,政府對「鑽石公主」號郵輪的應對措施「有好的地方,也有壞的地方」。
有網友指出,在事件處置中,日本有些做法值得商榷。比如,為什麼不及時讓沒有感染者下船,船內空間狹小,很容易造成大面積感染。
但一位專業人士告訴國是直通車記者,如果郵輪出現新冠肺炎病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會讓遊客下船,「在船上隔離和下船隔離沒有區別」,這不是發生大面積感染的主要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