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沒見過小學生、初中生一起上課的場景,很多人估計都不太理解什麼叫「小學不努力,初中徒傷悲」……
1、我的朋友梅子是英語專業碩士,工作之餘在一家輔導機構做小學英語老師。原本日子過得風平浪靜的,可這個國慶假期卻過得一點都不省心,因為她的小學班裡,竟然被校長硬安排進去好幾個初一的學生。
「小學的東西落下太多了,考試都是20多分,單詞讀得還不如四年級的孩子好,幾乎是什麼都不會,我都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給他們補,家長還心急火燎地要提分……」有太多讓梅子發愁的地方了。
這樣的孩子還有救嗎?
其實,真要踏踏實實、從頭補習的話,還是可以一步步提上來的,但這個漫長又痛苦的過程,不但讓家長心焦,對孩子的承受能力也是考驗。你想想看,本來都上初一的大孩子了,還得整天跟「小屁孩兒們」學一樣的東西,對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都是不小的打擊。
所以,這也給學前、小學孩子的家長們提了一個醒:
英語和語文、數學這些科目一樣,4~12歲階段的啟蒙、基礎非常重要,現在學校的教學節奏這麼快,一旦落下了再去補,恐怕到時候再好的外教都救不了。
2、學前、小學階段(4~12歲)的英語啟蒙、打基礎,到底有多重要呢?
前段時間,跟梅子老師一起研讀《2017年中國教育培訓行業白皮書》,權威的統計數據顯示:46.5%的學前孩子都在學習英語,而進入小學階段後,這一比例高達81%。也就是說,10個孩子,只有2個沒有學英語。
這個白皮書提到,接近50%的孩子小學前就開始學英語,平均每個家長讓孩子參加至少2種課外輔導,其中1門必然是英語。
說實話,現在的父母們讓孩子去學英語,眼光早已比以前長遠得多,除了提分、應對各種升學考試,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開闊的眼界、國際化思維能力,給孩子一個邁入頂層精英人群的機會!
不僅僅是普通家長重視這件事,就連明星、富豪們都無比上心!比如:
楊冪曾分享說,3歲的女兒小糯米,吃雞蛋前總喜歡對雞蛋說:Hi,egg,are you ready?I’m waiting for you。
英語水平好到楊冪都要調侃:自己再不努力學英語,怕到女兒5歲之後交流不了。
還記得《爸爸去哪兒》裡,陳小春父子的經典對話嗎?
陳小春:「Hurry up!」(快點走)Jasper:「Whats wrong withyou?」(你怎麼了)陳小春:「What?」(什麼)Jasper拿起擴音器:「Can you stop angry now?」(你能不生氣了嗎)
最令人欽佩的,當屬黃磊的女兒多多,7歲寫英文劇本,8歲翻譯英文小說,10歲給動畫電影配音,和大導演史匹柏同臺交流,也是絲毫不露怯。
史匹柏(左)和黃多多(右)在電影發布會上用英文交流
要知道,黃磊可是演藝圈中出了名的「女兒奴」,但是在孩子的教育上他從來不曾鬆懈,在他看來:只有通過紮實的學習和教育,孩子才能得到更好的成長;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投入,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3、明星家孩子的英語成績雖然光鮮,但是放到咱自己孩子身上,英語的教育問題絕對不是說說就能解決的,就像很多媽媽在後臺留言發愁的那樣:道理我們都懂呀,可是身邊很多輔導班還是以傳統應試英語為主,孩子基本感受不到什麼學英語的樂趣,成績更是上不去。身邊根本沒有說英語的環境,而且又不是所有家庭都有條件送孩子去國際學校,也不可能去上動輒上萬的輔導班,這咋辦……
對於這件事你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