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認得這行「漢字」的話 我給你「磕頭」致謝!

2020-12-17 大教育評論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要培植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讓學生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如果每個學生都能達標,那該多好。

鉛筆

然而,要讓每個學生都達標,卻不容易。我們經常從網上看到小學生的「火星文」,也常聽到小學語文教師吐槽有的小學生寫的漢字真的難以辨識,也有家長訴苦自己的孩子不好好寫字。看到下面的小學一年級學生寫的「火星文」圖片(來自網絡),還是覺得不錯,起碼學生寫出來的漢字,可以識別,只是遇到不會寫的字,小學生才畫圖代替,自有幾分可愛。

圖片來自網絡

從學段看,一年級二年級小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形體美。要做到書寫規範、端正、整潔。三年級到四年級,更要做到書寫規範、端正、整潔。五年級六年級所寫楷書,要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如果每個學生在六年的學習中,都能做到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裡的這些要求,小學老師肯定會感到欣慰:孩子們都會寫字,書寫都達到了要求。而初中老師也會滿意,接著繼續教,不用再擔心看不清學生寫的字到底是漢字還是「火星文」。

但看到下面圖片上一名初中生考試卷上的這行「字」,老師怎麼也認不出來,學生所寫,究竟是不是「漢字」。批卷老師找來書寫這行「符號」的學生「請教」,結果就連學生自己也表示「認不得」。老師問這是漢字嗎?學生答是漢字,只是寫得太潦草。老師無奈何,問旁邊的同事:如果你認得這行「漢字」的話,我給你磕頭致謝!同事看了,連連搖頭。

試卷上的書寫難以辨識

話說回來。這種情況雖然是個案,但畢竟是問題,老師問學生打算怎麼解決。學生回答,感覺很難改變,因為小學就寫潦草慣了,寫字總是心急,當初是認得的,過後就不認得了。老師說:從今天開始,每天堅持抄寫一首五言絕句,就20個字,一筆一畫寫,能做到嗎?

學生答可以。自此以後這名學生天天堅持,寫了一學期,才慢慢學會「靜下心來」,書寫質量有了提高。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從小養成的。這道理誰都明白。但要每個學生從小養成好習慣,還得靠家長督促、老師教育、學生自覺。否則,壞習慣一旦養成,再糾正就費勁了。

相關焦點

  • 這些偏旁也是漢字!你能認得幾個?
    偏旁是合體字常見的組成部分, 我們習慣於把漢字的 上下左右各部分統稱為偏旁: 亻、氵、疒、虍、彳… 這些我們常見的偏旁, 大多是以和其他漢字
  • 作為導師,我不怪你抄「致謝」.我向你致歉.
    不論怎樣,我不怪你,作為你的畢業論文指導教師,我除了,遺憾和自責,我還想說:「致謝」,是每個人對自己的每一段人生的一次感恩與禮敬。沒錯,同學,請你讀下去。是這樣的。如果這個問題,我們不解決,不認真對待,那麼,我們無從言論其他。關於愛和敬畏,我想說的話很多。如果你願意繼續忍讀,那麼,我就舉個例子,算作是我觀點的論據。例如,最近網絡報導的藝人仝卓和袁姍姍的被網友戲謔為「自毀前程」事件。
  • 孩子上一年級漢字認得少不用急,這幾個方法讓你擺脫焦慮
    孩子上一年級,認字認得少,不少家長一臉的焦慮,焦慮背後是對孩子的愛,對孩子學習的擔憂,這可能是一年級家長的普遍擔憂。從幼兒園到小學,一年級是一道坎,邁過了就輕鬆多了。我所了解的幼兒園,普遍有以下三種類型:第一種,讓孩子放飛自我,很少涉及和小學相關的知識;第二種,對孩子的學習看得很重,從小班就開始教孩子識字,小學化比較嚴重;第三種,讓孩子在玩中學,會涉及一些簡單的漢字數字書寫。總的來說,三種幼兒園各有利弊,但我比較偏向第三種:讓孩子在玩的過程中學知識,這樣孩子不會有學習的負擔。
  • 孩子上一年級漢字認得少不用急,這幾個方法讓你擺脫焦慮
    孩子上一年級,認字認得少,不少家長一臉的焦慮,焦慮背後是對孩子的愛,對孩子學習的擔憂,這可能是一年級家長的普遍擔憂。從幼兒園到小學,一年級是一道坎,邁過了就輕鬆多了。如果幼兒園過於強調學習,讓孩子認字寫字太早,會影響孩子的創造力,所以各地都在提倡幼兒園要避免小學化。另一方面,有些幼兒園完全不涉及認字相關內容,會讓孩子上一年級之後在認字上有壓力,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幼小銜接還是有一定的必要的。如果能在幼兒園大班,適當接觸一些漢字,認識一些漢字,對孩子上一年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 倉央嘉措的情詩都是藏文,如果沒有曾緘的翻譯,你還認得出來嗎?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被譽為情僧,他的詩廣為傳唱,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倉央嘉措是藏人,他所著的文字是藏文,那麼是誰將那些詩譯成了那麼美的漢字。就是這個陌生的名字:曾緘。曾先生的譯作保留了古意,文辭優美,又不失原詩的意境如果沒有曾緘的翻譯,你還認得出來嗎?
  • 戰爭時期日軍截獲我軍的電報,漢字都認得,「念」出來卻傻了!
    戰爭時期日軍截獲我軍的電報,漢字都認得,「念」出來卻傻了!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我國文化有史料記載已經長達五千年。漢字也是如今我國的官方文字,但是在戰爭時期,這些看似普通的文字卻幫了我軍大忙。眾所周知我國各省各地水土人情不同,對漢字的讀音也各不相同,也就是我們說的方言。而在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為了早日實現徵服中國的夢想,他們用各種方式企圖截獲我軍電報和軍情。由於軍備上有差距,也確實讓日軍截獲到一些有價值的消息。但是日軍截獲消息之後發現這些漢字都認得,可是竟然讀出來不知道是什麼意思,這可讓日本人著實著急。
  • 你很有可能不太會寫論文致謝
    致謝該感謝誰?致謝應該感謝誰?這個問題可得好好想想,更得好好說明一下,可不能厚此薄彼。否則,嘿嘿,後果你知道的……學霸君覺得,論文致謝裡最不能缺少的就是自己的老師!有人問學霸君為什麼導師的另一半也要感謝,你想,沒有她們保證導師的後勤,導師怎麼會有高昂的「戰鬥意志」去評閱我們這些學生的「優秀論文」呢?此外,也要感謝同學。是誰,曾經陪你肝論文直到深夜;是誰,陪你整理一團亂麻般的實驗數據;是誰,導師一頓痛批後還能對你說出「兄弟你最棒」的最美情話。那是你可愛的同學們啊!
  • 寫出這樣的論文致謝,你肯定是個奇才!
    ,還記得我朋友圈狀態,去年11月份還沒開始寫論文,就已經琢磨致謝要寫上誰的名字了,可是真正要開始寫的時候,才發現致謝比正文還難寫。我相信很多朋友們跟我一樣,在寫致謝的時候才發現讀書甚少,既表達不優美又缺少點趣味,那就把那些讓我笑cry的致謝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在你提交論文或是答辯完之後,輕鬆一笑。
  • 你還認得幾個「生僻」漢字?
    「今天的人如果用這個詞,會是一種什麼樣的情境和感覺?」與去年的第一屆《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簡稱「漢聽大會」)相比,總導演關正文今年多了一個額外的任務,他要和專家團、題庫組一起為「全民焐熱冰封漢字行動」挑選出合適的詞語。所謂「全民焐熱冰封漢字行動」,是每周從節目中選出一個詞,邀請網友通過使用「冰封漢字」造句參與互動。
  • 這些「奇葩」的日語漢字,你認得幾個?
    眾所周知,日語中有許多的漢字,對我們中國人來說應該是毫無壓力。但定睛一看,卻又生出許多疑惑來,比如有些字長得「奇形怪狀」,真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變異」的漢字先來看這一組吧:駅 竜 気 渕 咲  是不是如墜五裡雲霧?其實這些都是漢字的異體字,或者是將寫法稍作改動,待小編為大家一一解讀。
  • 世界上最難寫的漢字 認識10個就很牛你認識幾個?
    世界上最難寫的漢字 認識10個就很牛你認識幾個?時間:2017-04-28 12:45   來源:搜狐網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世界上最難寫的漢字 認識10個就很牛你認識幾個? 據說這是世上最難認的22個漢字 反正小編是跟著漲知識啦 你認得幾個呢?
  • 學生論文致謝偶像 畢業季你會怎麼寫致謝?
    如果文章內容達到一定的水準,還需要經過幾次嚴格修改,最終評審意見一致,認為達到刊物發表標準後才能正式發表。」胡江華的導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俞一波副教授解釋道。  胡江華人生中的第一篇SCI論文,便是經過很多次的修改才得以發表。「我從去年11月份就投稿了,一開始都沒有音訊,之後又被返回修改了好幾次,直到5月2日才發表出來。」
  • 這些日本街上常見的漢字,它們認識你,你卻不一定認得它
    而日本的平假名和片假名其實都與漢字有著脫離不開的關係,而日本人還會經常性的使用漢字,所以當我們第一次到日本去旅遊時,看著著滿街異國風情的日文字中間又經常性的夾雜著一些漢字,是不是在陌生感中有著一絲熟悉?
  • 畢業季,你的論文裡怎麼寫致謝?
    原標題:畢業季,你的論文裡怎麼寫致謝?   前幾天,浙江大學醫學院的研二女生胡江華在世界科學界最權威的期刊資料庫SCI中發表了自己的第一篇論文,這個西北長大的女娃在其中的致謝部分,特地感謝了林俊傑,表達了過去10多年裡林俊傑的歌曲對她的影響。
  • 孩子的漢字啟蒙,不得不知的三件事
    其中,張大春的《認得幾個字》,可以說是第一本適合親子共讀的漢字教養書,而小象漢字的字卡也是許多中國家庭的漢字啟蒙工具。 如果讀過《城邦暴力團》,你就知道,他是一位作家;如果聽過他講的三國、三言二拍,你就知道,他是一位學識淵博的人;如果看過《認得幾個字》,你就了解,他是一個只想看到孩子笑的父親。
  • 有人說,認得以下這幾個香港美女的人,至少得35歲了,你認得誰?
    有人說,認得以下這幾個香港美女的人,至少得35歲了,你認得誰? 1.人生中收到的第一張明信片是她的相片,她和張學友合唱了經典歌曲《相思風雨中》。 她是誰?那個年代的短髮美女。
  • 浙大醫學生論文致謝偶像 畢業季你會怎麼寫致謝?
    如果文章內容達到一定的水準,還需要經過幾次嚴格修改,最終評審意見一致,認為達到刊物發表標準後才能正式發表。」胡江華的導師、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中心俞一波副教授解釋道。  胡江華人生中的第一篇SCI論文,便是經過很多次的修改才得以發表。「我從去年11月份就投稿了,一開始都沒有音訊,之後又被返回修改了好幾次,直到5月2日才發表出來。」
  • 清明節祭祀要磕頭?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別讓親戚說你無知!
    清明節祭祀要磕頭?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別讓親戚說你無知!大家好!歡迎來到「獵奇大本營」,帶你了解更多最新資訊,如果想持續了解最新資訊,關注小編的每天動態!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清明節祭祀要磕頭?老祖宗留下來的規矩,別讓親戚說你無知!清明節馬上就要到了。而上墳是清明節需要做的非常重要的事情,也是五千年傳統文明。但凡需要上墳的,一定都是非常隆重的儀式。清明節上墳,是對逝者的一種祭拜。祭祀祖先,也是我們的文明傳統,那麼說道上墳,就一定需要磕頭。磕頭,無論是古代,還是現代,都是表達敬意的做法。那麼清明節上墳,需要磕頭。
  • 你還記得你畢業論文「致謝」的是誰嗎?
    「致謝」也是論文裡很重要的一部分,你還記得你最後感謝的是誰嗎?昨日,一條「醫學生論文致謝林俊傑」的話題被推上熱搜。(圖片來源:化學加)戀愛後又分手,能給你帶來的不止是傷痛,還有發憤圖強找到新的學術天地的機會啊!華中師範大學的一位同學在碩士畢業論文的致謝部分中是這麼寫的:言簡意賅,簡潔明了!
  • 磕頭還有規矩?如果你在外地回不去,又該怎麼辦?
    祭祖磕頭有規矩 以上事情做完後,就是磕頭了。磕頭可沒那麼簡單,是有規矩的。先說次數,分別有磕一個頭、三個頭、九個頭三種。 再說磕頭的姿勢,因為祖宗是故去的人,所以有一套約定俗成的磕頭章法。可以在心中默念祖宗,但不要出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