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要培植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讓學生學會漢語拼音,能說普通話,認識3500個左右常用漢字,能正確工整地書寫漢字,並有一定的速度。如果每個學生都能達標,那該多好。
然而,要讓每個學生都達標,卻不容易。我們經常從網上看到小學生的「火星文」,也常聽到小學語文教師吐槽有的小學生寫的漢字真的難以辨識,也有家長訴苦自己的孩子不好好寫字。看到下面的小學一年級學生寫的「火星文」圖片(來自網絡),還是覺得不錯,起碼學生寫出來的漢字,可以識別,只是遇到不會寫的字,小學生才畫圖代替,自有幾分可愛。
從學段看,一年級二年級小學生,掌握漢字的基本筆畫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筆順規則用硬筆寫字,注意間架結構,初步感受漢字形體美。要做到書寫規範、端正、整潔。三年級到四年級,更要做到書寫規範、端正、整潔。五年級六年級所寫楷書,要行款整齊,有一定的速度。
如果每個學生在六年的學習中,都能做到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裡的這些要求,小學老師肯定會感到欣慰:孩子們都會寫字,書寫都達到了要求。而初中老師也會滿意,接著繼續教,不用再擔心看不清學生寫的字到底是漢字還是「火星文」。
但看到下面圖片上一名初中生考試卷上的這行「字」,老師怎麼也認不出來,學生所寫,究竟是不是「漢字」。批卷老師找來書寫這行「符號」的學生「請教」,結果就連學生自己也表示「認不得」。老師問這是漢字嗎?學生答是漢字,只是寫得太潦草。老師無奈何,問旁邊的同事:如果你認得這行「漢字」的話,我給你磕頭致謝!同事看了,連連搖頭。
話說回來。這種情況雖然是個案,但畢竟是問題,老師問學生打算怎麼解決。學生回答,感覺很難改變,因為小學就寫潦草慣了,寫字總是心急,當初是認得的,過後就不認得了。老師說:從今天開始,每天堅持抄寫一首五言絕句,就20個字,一筆一畫寫,能做到嗎?
學生答可以。自此以後這名學生天天堅持,寫了一學期,才慢慢學會「靜下心來」,書寫質量有了提高。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從小養成的。這道理誰都明白。但要每個學生從小養成好習慣,還得靠家長督促、老師教育、學生自覺。否則,壞習慣一旦養成,再糾正就費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