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恰逢高考志願填報時期,勘察家在和一些家長聊天的過程中,聽到有些家長說到一流大學抓學術,二流大學抓衛生,三流大學抓紀律,那麼現實情況真的是這個樣子嗎?
對於這一問題的答案,我認為並不是像這位家長說的這個樣子。不過中國有句老話叫做「無風不起浪」,既然在社會中流傳著這麼一種說法,那也是有一定的依據在裡面。
在這裡,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待這一問題,分別是從肯定的角度和否定的角度。
首先,「一流大學抓學術,二流大學抓衛生,三流大學抓紀律」這句話的確存在一定的道理。
在我國,一共有高等院校兩千餘所,雖然我們並沒有明確地給這些高校打上「一流、二流、三流」的標籤,但是在大家的印象中,確實是可以把大學分為這三類。
我們來從三個不同的主體分別分析一下這一句話。
第一是一流大學的主體,一流大學一般都是我國的頂尖院校,其定位大都屬於研究型大學,目的是在科研和學術上為我國的建設提供物質和智力上的支持。在一流大學裡學術成為了最高的衡量標準,不僅要求學生要在學術上取得進步,而且還要求老師們必要要有一定的學術成果。正因為如此,才有了一流大學抓學術的說法。
第二是二流大學的主體,二流大學一般指的是非985、211院校的普通本科院校。這些院校在學術上建設上不如一流大學,其定位大都也是培養應用型人才。由於這一類院校的數目非常的多,招生的競爭非常大,為了能夠吸引到更多的優質生源,學校會在抓衛生上下功夫。這一舉措的目的是讓大學校園的環境更加美化,從而能夠招收到更多好學生。所以,才有了二流大學抓衛生的說法。
第三是三流大學的主體,三流大學在我國主要指的是一些大專類院校。這些學校的招生標準往往比較松,三四百分的成績就可以進入這類學校讀書,學生們在自我管理尤其是紀律方面比較鬆散,需要學校方面著重加強管理。正因如此,才有了三流大學抓紀律的說法。
其次,這一說法確實存在片面性。
一流大學抓學術,二流大學抓衛生,三流大學抓紀律這一說法,等於直接給我國的所有大學打上了不同的標籤。戴著「有色」眼鏡來看待我國的不同大學,不利於高校之間的合作與交流,也不利於高校發展。
片面的把高校分為一流、二流、三流就相當於在不同高校之間畫出來一條條的鴻溝,阻隔了高校之間的流動。此外,教育部門也明確表示過不能給高校分等級,這將會對就讀於不同高校的學生心理產生不利的影響。
一流大學不僅僅抓的是學術,也會抓衛生,抓紀律。同理二流大學和三流大學也不僅僅抓的是衛生和紀律。不論哪一類高校都需要同時抓學術,抓衛生,抓紀律,只有「三隻手」同時用力,才能更好的促進高校的發展。
結語
一流大學抓學術,二流大學抓衛生,三流大學抓紀律這一類話語的出現,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一個必然產物,我們不能排斥它,而是要從中吸取經驗教訓,找到學校自身還存在著哪些不足的地方,並取得進步。
我相信,在未來我國的各大高校在發現自身存在的不足,積極改進之後一定會取得長足的進步,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更多教育資訊精彩內容,敬請點擊左上角[關注]。勘察家每天都會與大家分享、交流學習方法,學習技巧,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