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4日,心智匯應邀在第十四屆中國心理學家大會發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技術展望》暨「建設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新格局」主題演講,心智匯周秀玲董事長從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背景,技術展望、服務體系解決方案及心智匯全產業鏈服務平臺、心理行業數位化應用等五個方面對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數位化升級和應用與與會嘉賓進行了深度交流。
以下為交流分享文件,歡迎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及心理機構服務數位化等心理健康服務領域能和各界多探討。
1. 社會公眾心理健康現狀不容樂觀
中國每年自殺死亡的人數已達28.7萬人,每年有200萬人自殺未遂者。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球每年自殺未遂的達1000萬人以上;造成功能殘缺最大的前10位疾病中有五個屬於精神障礙;
在中國,目前保守估計,大概有1.9億人在一生中需要接受專業的心理諮詢或心理治療;
中國14億人口中抑鬱症狀者就高達一億人左右;1.5億青少年人群中受情緒和壓力困擾的青少年就有3000萬。
2018年4月中華醫學會健康管理學會發布《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白皮書》,《白皮書》通過對全國26個省市總計約110.3萬城鎮居民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大數據分析,發現中國城鎮居民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白皮書》數據顯示,目前,73.6%的城鎮居民處於心理亞健康狀態,存在不同程度心理問題的城鎮居民有 16.1%,心理完全健康的城鎮居民僅為 10.3%。同時,城鎮慢性病人群心理問題伴發率極高,心理健康的僅有5.1%。
2.國家政策形勢——加強推進心理健康工作和心理服務體系建設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對加強心理健康服務提出了明確要求。為貫徹落實中央決策部署,2017年,國家衛生計生委、政法委、中宣部、中央綜治辦、民政部等22個部門共同印發《關於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國衛疾控發〔2016〕77號)。
2018年11月15日,國家衛健委等十部委聯合印發:《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方案》的通知。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的要求。
3. 心理服務現狀--當前國民心理健康和心理服務供給問題非常突出
如何滿足社會公眾對心理服務更多樣的迫切需求,政府、企事業機構、心理應用行業如何應用數位化技術,服務更廣泛公眾用戶,並在公共服務事業中創造社會效益和社會價值?下面我們分享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的數位化技術應用展望
1、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數位技術應用是大勢所趨
數位化技術不斷發展,進入2020年,全球性疫情蔓延,在線及遠程服務已成為常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應新而變是發展的趨勢。 數位化技術已成為公共服務應用的基本要素,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有更多的實現路徑,更好地踐行社會責任,能夠深入系統地為公眾用戶提供心理建設等多方面專業化服務,實現政府職能和社會價值,有效融合社會管理、社會服務與公眾用戶、心理專業人員和心理研究等合作夥伴的關係。
新型心理服務體系,將大大增強體系服務和管理能力。服務部門覆蓋用戶的渠道也更加多樣和全面。在效率水平、覆蓋廣度、傳播速度、多樣服務、便捷易用,個性定製、資源聯動等多方面具有強大的應用優勢。
2、數位化技術發展給用戶帶來全新服務體驗
網際網路應用,可為公眾用戶提供海量的心理產品和服務。用戶在獲取信息、社交溝通、訂單支付,在線訂閱,遠程服務等多方面實現普遍應用,滿足公眾在線服務,在線管理、諮詢預約、瀏覽、學習、表達、交流、分享等多元化與個性化的訴求,為用戶提供豐富的服務功能和隨時隨地隨身的服務。實現社會心理服務場景化和滿足廣大公眾預期,帶來全新服務體驗。
3、數位化構建多樣化心理服務功能
以大數據、雲計算為核心,深度整合多方心理服務資源和行業資源,線上線下,相生互動,建立以用戶為中心,以網際網路為載體的全渠道體驗模式,
— 重塑社會心理服務模式,多種心理服務集群化,管理集成化、移動應用化,服務專業化。
— 整合現有資源,促進心理行業和跨界資源融合,增值服務能力、高效管理、便捷服務。
— 以信息技術應用驅動社會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設,及時即時、跨時空服務不同大眾用戶。
4、數位化管理將更好提升管理部門管理和工作效率
新一代的雲技術解決方案,整合智能、共享、移動、社交、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特性,便有規劃服務體系,並解決傳統體系的部署周期長,成本高、效率低的問題,在原有的基礎上更具備成本優勢,讓政府、企事業部門進一步降低成本和部署周期,公共管理部門對社會心理服務系統更便於管理,極大的提高應用效率和服務效益。
5、體系大數據分析的智能計算應用和決策管理
應用心理服務體系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分析,在心理服務體系前端可以使服務更加貼近公眾需求,提升客戶體驗;在中端可以支持各類心理服務智能分析和決策管理,使決策更加智能化;在後端用於風險識別和防控,使管理更加精細化。
6、洞悉用戶需求,及時調整優化服務
在當今的發展環境下,無論是行政管理、多方協同還是廣泛覆蓋的公共服務,這背後的邏輯都是圍繞以人為核心開展優質服務。在整體有序管理的前提下,如何不斷快速響應、探索、挖掘、了解用戶的心理需求,是服務體系優先考慮的核心,也是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可持續良性發展的關鍵因素。以人為中心,基於全鏈路數據的運營體系是在新形勢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保持公共事業有效服務和創造社會價值的要點。
以公眾用戶為中心,將心理服務體系前端業務與後端管理全面整合,涵蓋服務體系的諮詢師資源、培訓課程、諮詢服務、心理測評、知識普及、社工及志願者服務等多種心理服務場景和產業鏈資源,智慧運營管理。
持續變化的社會心理服務形式、內外部環境和持續變化的用戶需求,成為構建新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關鍵驅動力。將多元化的心理服務資源和信息系統進行連接,更高效的調用內外部的社會化資源為社會公眾服務。
7、AI智能設備和服務的應用
面向未來的心理服務應用將採用AI智能設備,並將在心理服務領域發揮重要作用,應用領域包括:
心理知識的教育培訓;
智能沙盤採集和分析;
遠程諮詢與服務;
生物狀態檢測、放鬆反饋及輔助治療;
機器人語音陪伴等多個方面。
8、服務安全,輿論安全,用戶安全和網絡安全的考慮,保障用戶隱私和系統安全
心理服務行業,個人隱私信息尤為重要,信息化技術的應用,要重點考慮信息安全問題。為了提升用戶信息的安全性,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對安全的防範從建設之初就並行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規範和標準,從多重角度採取具體安全防範措施以保護用戶隱私。
1、公共心理服務體系解決方案 —雲端構建心理公共服務架構
在公共心理服務價值鏈上為用戶提供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幫助公共事業部門實現服務系統管理決策、多部門協同合作、公眾用戶諮詢服務等,高效廣度覆蓋服務,快速便捷供給需求用戶,逐步完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構建和和社會效益的提升,為廣大民眾福祉服務。
2、多層級心理服務管理解決方案—-助力心理服務體系覆蓋範圍和有序管理
幫助用戶構建整體技術和服務架構規劃部署,實現統籌管理和監督,項目管理與在線報表等,進行有序高效的社會心理服務業務及系統管理,快速覆蓋公眾用戶和運營體系。便捷集中管理人財物使用狀況和監管體系服務進程和服務質量,便於多部門協同工作和資源調配應用。
3、心理服務多方協同解決方案—心理服務體系產業鏈資源融合與協同
應用新信息技術,發揮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公共服務資源優勢,為心理服務體系用戶提供政策服務導向諮詢、心理服務資源整合、心理服務運營、產業投融資及心理服務領域機構與心理諮詢師服務管理的整體解決方案,致力於多方協同融合,更好服務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和完善。實現多方協同融合發展、產業生態多邊服務合作、產業體系資源配置對接。
4、心理健康服務產業雲解決方案—按需應用心理服務雲資源,服務不同心理用戶群體
心理雲服務應用為用戶提供不同心理雲服務模塊,用戶可以按需定製,為不同用戶提供相應資源輸出,服務分享和對接接口服務,面向終端用戶提供不同服務呈現。不同服務模塊定製等
5、教育系統心理服務數位化管理方案—教育系統心理服務體系架構建設、管理和服務方案
為用戶搭建系統管理和服務數位化架構及規劃部署,包括教育管理系統心理諮詢室設備採購和使用、規範、標準建設,心理輔導員業務管理,輔導員工作考核管理,以及心理健康服務資源調配、工作協同等解決方案,實現有序高效管理工作和開展心理服務。
6、 心理行業網際網路建設解決方案—「網際網路」+心理行業整體解決方案
「網際網路+心理行業」,讓網際網路與傳統心理健康服務行業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心理健康服務發展業態,充分發揮網際網路在社會資源配置中的優化和集成作用,實現心理服務更大範圍覆蓋,心理資源配置更加優化,包括多種形式的心理行業細分市場和垂直服務的心理業務數位化、心理行業管理系統運營數位化、心理應用教育培訓服務的數位化等。提升心理行業服務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網際網路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心理服務體系新常態,將大幅提高資源對接和融合應用能力。
心理行業SAAS應用和數位化應用
心理行業網站、網站集群建設,移動端應用,APP,微信公眾號開發,微信小程序,百度小程序、頭條小程序等技術開發服務應用,專業心理雲資源應用服務等。
實現功能:展示與品牌宣傳、線上諮詢/預約系統、多諮詢室門店O2O管理,在線心理知識普及、線上音視頻學習與培訓、直播與打卡服務、在線支付、多端融合應用,域名備案、帳戶託管、定製設計、營銷運營,自定義開發等。
心智匯致力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具有心理服務領域創新型整體解決方案數位技術與心理應用業務服務能力。業務範圍包括: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戰略諮詢、頂層技術架構設計、網際網路平臺建設、心理雲應用部署,心理諮詢師服務、心理知識普及、心理健康諮詢服務等深度應用雲計算、大數據、移動網際網路等新數位化技術,構建心理服務平臺。
心智匯憑藉自身核心技術能力和深入心理行業的垂直行業解決方案積累,助力心理公共事業部門發展,幫助傳統心理服務領域轉型升級,構建新型社會心理服務與管理架構,從而實現多方資源協同並持續引領心理服務行業新技術應用和心理理論應用服務的普及惠眾,推動社會心理健康提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