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消費哲學:一個人也沒關係,我很擅長和自己相處

2020-12-25 CTlife見尚

你在什麼時候會感到孤獨?

從一個人吃快餐、看電影、吃火鍋,到一個人搬家、去 KTV、做手術……坊間流傳有孤獨的十種境界,惹人暗自比對。每到節假日,路上行人兩人一對,三五成群,莫非一個人出門就只能被全世界嫌棄?

並不是所有人都這麼認為。

井之頭五郎,《孤獨的美食家》的男主角,獨自經營著進口小商品。工作之餘,一個人漫步在日本的商店街、居民區、度假區,不知疲倦地追求美食的邂逅。

吃飯不在熱鬧,而在心態和品質。他把自己拾掇得乾乾淨淨,流連於街頭巷尾的餐館。

看他埋頭品嘗時對食物專注又豐富的表情,聽他嘮嘮叨叨的內心獨白,還有飯畢不顧他人眼光,滿足地說出「再來一碗」,你會發現,原來一個人吃飯是一件那麼美好的事情。

只是想吃個飯,沒那麼複雜

或是因為現代化技術的大規模覆蓋,或許是現代社會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曾經商業區到處都明晃晃地打出「第二份半價」虐一把獨自上街的單身狗,如今外賣、團購app貼心推出「單人豪華套餐」,提醒我們「一個人也要好好吃飯」。

畢竟,我只是想好好吃個飯,並不一定要伴隨著社交。

這家來自日本福岡的「一蘭拉麵」建立於1960年,傳承了日本三大拉麵之一——博多拉麵的風味,在日本擁有50多家分店,開遍了紐約、東京、香港等國際化城市,無一不成為當地的網紅地標。

它把醬香濃鬱的豚骨拉麵銷往全世界,另一方面,也成功向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推廣了日式「一人食」的魅力。

「一蘭」的吧檯座位每人一格,用板子隔開。工作人員在顧客前方的隔板遮擋下進行服務,全程不需要對話,也互相看不到模樣。

當顧客入座之後,將買好的餐券和對拉麵的偏好遞給給隔板後面的人,之後就耐心等待拉麵從隔板後端出即可。

每到飯點,地處繁華商業區的拉麵店門口排起長隊。吧檯上的食客無需承受服務員拼桌的詢問,也不必面對等待的顧客焦慮的眼神,不用忍耐同行者的選擇恐懼症、慢性子、或是盤點不清的忌口。他們只需在這塊專為自己開闢的小角落專心吃麵,吃完即走。

轉眼間,這塊區域即可翻臺,溫馨的燈光和貼心的隔板提示著下一位顧客,這是獨屬於你一個人的用餐時間。

日本文化中「不求人、不麻煩人、但也不希望他人無端走近自己」的特質,在這家拉麵店的配置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根據《中國統計年鑑2018》估計, 目前中國15歲以上單身人口數量可達2.6億,相當於印尼的總人口。還有越來越多的人們離開熟悉的家鄉和朋友,獨自來到一二線城市生活工作。

我們適應獨自一人的同時,城市也漸漸發展出了對獨行者友好包容的那一面。

吃火鍋不一定非得呼朋喚友。「一人一鍋」的獨食火鍋,不但便捷輕量,還避免了白鍋紅鍋鴛鴦鍋的愛恨糾葛。

日本的大東文化大學從1989年就開始在食堂設置「一人座位」,在原有6人桌的中間設置了高約50釐米的半透明塑料板。與其說是方便學生就餐,不如說是一種心理關懷,面向那些不想被看見自己一個人吃飯的學生。近些年也有多所大學紛紛效仿。

設立這種座位的初衷,是學生家長們提出,「食堂的桌子都被社團活動和同好會的小集體佔領了,學校要確保個人使用的座位」。

「以前沒有『一人座位』的時候,我討厭一個人吃飯,就買了飯糰就在接下來有課的教室裡吃。」有了這種空間,選擇一個人就餐的學生也可以從容地去食堂,不必在意別人的眼光。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初期,我們在城市設立公共空間,將散落在各處的人類聚集起來,形成社交、娛樂、辯論的場所。

如今,現代化技術與有序的社會分工讓人們不必依賴社群,消費導向的經濟體系將觸角伸向每個個體的需求,向每一位選擇獨處的人遞上橄欖枝,邀請他們到更為「單人友好」的公共空間裡走一走。

一人消費可不是單身人群的專利。無論是上班還是上學,無論是社交達人還是社恐患者,你總會面臨一個人坐公交、打車、看電影、逛超市、吃晚餐……種種場景。每個人都會擁有「一個人的時刻」

日本經濟學家大前研一就此提出過「一個人的經濟」的概念。他發現,老齡化、少子化和網絡化連鎖效應形成了一個史無前例的「一個人經濟體」,影響著每個人的生活。

人均降不了,品質不能少

「一個人生活最大的消費主張是,即使不便宜,也要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大前研一在著作中這樣描述。

大部分年輕一代的消費者尚未面臨買房買車的階段,更談不上子女教育花銷。國金證券最新發布的單身經濟研究報告顯示,在一線、新一線和二線城市,40%左右的單身青年們「月光」。他們有充分的消費自主權,為便利和品質買單

根據天貓去年發布的榜單報告,過去10年,從快消品、家電、家居,到美妝護膚,人們的日用品在集體變小、功能也更為細分:在一年間,迷你微波爐銷量同比增長970%;迷你洗衣機銷量增長630%,比普通洗衣機的增長速度高出了15%。

與此同時,超市與外送app的分裝蔬菜銷路相當好,連路邊賣水果的攤販都知道將西瓜、火龍果切片包裝售賣。即使知道分裝蔬果的價格是菜場的幾倍,消費者還是願意花錢買個方便。

針對當下「吃喝玩樂」幾個重要主題,幾乎沒有配送小哥和各種app解決不了的需求。當然,獨自一人點個餐,你也會發現湊不到滿減、攤不開運費,甚至因為沒達到起送費而給奶茶多加了兩份配料。

商家發現,獨自一人的消費者經常會點更貴的餐,有時是迫不得已,也有一種「消費代償」的心態。可以將就著一個人過,但一個人的生活不能將就著過。

一個人也要精緻優雅,過出面面俱到的水平。

那就專注過程,享受點單自由

獨處的時刻,也是直面內心的時刻。

跟朋友一起去KTV,自己中意的歌可能被冷眼相待,硬著頭皮唱到半途尷尬切歌。

公司組織去KTV,又要照顧同事又要看上司眼色。忙忙碌碌折騰下來,聽了一晚上排行榜上最靠前的「熱門歌曲」,在眾人大合唱中和諧結束,然後一個人叫上夜間計費的計程車回家。

卡拉OK,本來是一種隨著伴奏和屏幕上的提示跟隨唱歌的娛樂活動,不知為何逐漸變了味,燈紅酒綠的房間裡,推杯換盞之際,就到了考驗社交技巧的時刻。

「迷你KTV」提出了解決方案。各種品牌的「迷你KTV」以這種「玻璃盒子」的形象,出現在地鐵站、商業區、電影院等人群密集處。

兩平方米左右的空間裡容納著大屏幕、操作臺、高腳凳、話筒、耳機等必備物品。在私密空間裡,「唱歌」才回歸了它本來的意義:「想唱什麼唱什麼」、「想怎麼唱就怎麼唱」

日本和韓國的KTV更是展現了它們專為唱歌設計的功力。在韓國,KTV又名「練歌房」,很多人真為練歌而來,一個人還能享受很多額外樂趣。

有些KTV設計成了專業錄音室,可以錄音錄像,供人反覆欣賞;甚至有機器可以連接樂器一起演奏,全方面提升音樂技能點。

點歌系統都是完善的娛樂打分系統,可以就「音準」、「表現力」、「節奏感」、「穩定性」、「聲音顫度和持久度」等多維度打分,還能進入挑戰模式,根據自己唱歌質量的好壞獲取演唱時長,爭取完整唱完一首歌。

再看這家「一人」烤肉店,定會讓熱愛吃肉的朋友怦然心動。在這種「一人食」店鋪,專為單人準備的小型烤盤自然是必備品,適合悠閒地烤肉給自己吃。而最有意思的是,這裡的肉可以單片售賣。

無論是A5和牛還是內臟肉,顧客都可以單片點餐。從此不用受限於個人的胃口和套餐的限制,也不用與同伴籌劃肉量的分配,只管選自己想吃的部位和種類,也可以自在地嘗試沒吃過的品種。

這種點餐自由,大概就是「一人烤肉」的魅力了吧。

其實一人也好,結伴也罷,都是人身為社會動物所經歷的必然過程。

結伴看展固然很好,互相打卡拍照評頭論足,收穫朋友之間交流互動的時光。既然一個人去看展,那就按自己的節奏在展品面前駐足。不用左顧右盼地顧忌他人,獨處時更了解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城市化現代化的發展催生「一人」消費需求,消費者的行為和訴求也反哺著市場變革。但孤獨消費並不意味著與世隔絕,它促成了人們更自由的選擇,甚至更放飛的心態。

表面上是獨來獨往,深處還有著一種不拘泥於他人眼光、不盲從大眾喜好的人生態度。

也許現代社會的忙碌和疏離感讓很多人「被迫」獨自行動,但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獨自行動。他們不再因獨處感到焦慮,進一步享受生活的樂趣。

那就跟隨五郎大叔的心態,吃涮牛肉時過生雞蛋,烤牛舌得配大蔥,油炸食物與碳酸飲料同食最滿足……專注而虔誠地享受過程。

無論多少人在一起,食物都由自己品嘗,生活體驗都是自己感受。

一個人也沒關係,我很擅長和自己相處。

撰文/Fangming

相關焦點

  • 單人食 一人食快餐受到雲南青年青睞 一個人吃飯有意思麼?
    我前幾天寫過,他人成功不可複製,他人失敗也一樣,都沒有什麼固定模式,你自己喜歡就好。據春城晚報、雲南網12月14日報導,雲南單人食、一人食快餐受到昆明青年青睞,文中還列舉了一些單身經濟,單身產品。或許記者、小編也是單身,或者是什麼軟文吧。
  • 不擅長表達,跟從內心,有幾個星座可能相處困難
    不擅長表達,跟從內心,可能相處困難 世界是個大家庭,裡面有各種各樣的人群,有些朋友多交流起來毫無困難,還有些就是不擅長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深藏心中,交流起來比較困難,大多數時間都喜歡獨自一個人做事,享受著那個階段,可說不定他們的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他們自己可以邁出那一步,我們也當然要欣然接受他們
  • 如果一個人擅長分析,擅長思考,那麼這個人對自己了解最充分!
    今天在百度貼吧上看到一個關於邏輯的問題,有網友問:「你連自己都不愛,為什麼要求別人愛你,這句話邏輯上有問題嗎?」,這一問題引起了不少網友的留言與分析,其中有個叫「塵歸塵歸塵」的網友分析得比較詳細,也比較透徹,在此轉摘與大家分享:你連自己都不愛,為什麼要求別人愛你。
  • 談談我自己是怎麼和孤獨相處的
    誰一個人坐著,一個人睡覺,一個人走路,誰充滿活力,一個人抱著自己,你會在森林的孤獨中感到愉悅。不幸的是,在現在的社會,孤獨是痛苦的最常見的原因之一,例如精神疾病和成癮。因此,我認為人們知道如何獨自度過時間非常重要,以一種健康的方式而不是將其視為一種懲罰,而是作為一個人成長的機會。因此,我試著安利四種我自己與孤獨的相處模式。
  • 越相處越讓人喜歡的3星座,坦誠相待,擅長表達自己
    獅子座不會撒謊騙人,對待身邊的人也很熱情,不會去看低任何人,只要成為他的朋友,他必定會坦誠相待,而且他很會表達自己的想法,願意與身邊人分享,是個能夠讓人久處不厭的星座。白羊座大家都知道白羊座的人性子很急,脾氣暴躁,就像煙花一樣,一點就燃,瞬間爆發自己的威力,從來都沒有想過去偽裝,去隱藏,就只是想單純地展現自己最真實的一面。
  • 一個人也要好好吃肉!一人食燒肉,優質的和牛、少量多樣菜式、安靜...
    ▲關注酒享食分,美味時光相隨 數年前,當我第一次走進一家位於大阪的一蘭拉麵時,對於眼前所見,還是頗為驚奇的:為一個人吃飯的餐廳,居然極致到這個程度。
  • 繼一人食火鍋後,一人食烤肉又來了,單身經濟或成消費新風口?
    前言 12月17日,有網友發現「權金城一人烤」長桌吧檯忽然設置了單人位小烤爐,同時也配置了一些雙人位和四人桌,每個位子都配置了兩種蘸汁和拌飯醬,烤爐的溫度可以自己控制。套餐在58元至148元不等,「一個人的獨自享用」、」不合群烤肉店」的宣傳語貼近年輕消費群體。
  • 能與孤獨相處,才能和靈魂相通
    在一次夜店尋歡的過程中,其中一人因為撩妹起了事端,結果兩夥人都被抓進了派出所,這個熱心的群友在裡面呆了一個多星期。出來後老婆鬧離婚,老媽氣病進院,家裡亂成一鍋粥,生意夥伴也跑了,家庭和事業一夜間陷入了困境。昔日那些熱熱鬧鬧、前呼後擁的人群早已沒了身影,他甚至不敢在群裡訴一句苦。
  • 禪與摩託車維修藝術的哲學:人如何與工作和世界相處
    它可以算是哲學書。之所以受到熱捧,而且直到今天還很受歡迎,是因為它回答的是一些恆久的問題:為什麼人會和科技有對立感?人應該怎樣和外部世界相處?人應該怎麼跟工作相處,或者說怎麼才能不討厭自己的工作?這本書裡最著名的話之一就是:「佛陀或耶穌坐在電腦和變速器的齒輪旁邊修行,會像坐在山頂和蓮花座上一樣自在。」
  • 一個人是否成功,就看他和家人相處的樣子
    周國平在《我喜歡生命本來的樣子》中寫道:一個人事業再輝煌,在社會上成就再大,如果不能與家人和睦相處,甚至完全沒有時間和家人相處,家則不能稱為家,這樣的人生就是有根本缺陷的。沒有她的同意,我絕不能公開內容。」說實話,隔著屏幕的我都感覺到了濃濃的愛意。這是一個丈夫對妻子的尊重和疼愛,尊重妻子不丟人,拿妻子襯託自己的地位才是丟人的。
  • 活力充沛,有著哲學的思考力,喜歡一個人一定是真心實意的星座!
    導讀:活力充沛,有著哲學的思考力,喜歡一個人一定是真心實意的星座!當愛情缺席的時候,你要努力些努力工作努力讓自己進步男人有了事業便有女人女人有了事業,即便沒有愛情至少還有錢,愛情就像鬼相信的人多,見到的人少有一個人教會你怎樣去愛了,但是,他卻不愛你了以後我再也不會奮不顧身的去愛一個人了,哪怕是你我終於明白人這一輩子,真愛只有一回而後即便再有如何纏綿的愛情,終究不會再傷筋動骨。
  • 如何確定一個人是否適合自己?需要滿足什麼條件?
    時常有朋友問,怎樣才能確定一個人是不是適合自己、和自己走到最後?往往他們聽到的答案,基本都是要有相同的興趣愛好、共同語言,三觀一致,相互包容、理解。這些固然都很重要,但今天我們聊聊這之外的幾點。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有答案,區別在於,有的人願意嘗試和思考,有的人則放棄了思考。那麼,適合在一起的兩個人都有什麼特徵呢?01:和對方在一起,你確定自己是「有用」的嗎?愛獻生曾說:說到底,愛情就是一個人的自我價值在別人身上的反映。
  • 哲學不能烤麵包——復旦哲學講師給畢業生的一封信
    你大學畢業了,你「因為擅長找到標準答案,所以考試門門高分」, 可「從來不知道什麼叫獨立思考」。在實習和找工作的過程中,發現「以前學的知識根本用不上,而且對這個社會根本一點看法都沒有」。你說自己是一個應試教育的成功作品,卻是這個社會的失敗的作品」。你說你「在為了學習而學習中,喪失了思考的能力」,你問我,哲學能不能教會你獨立思考。謝謝你,讓我有機會來說一說關於哲學的話題。
  • 什麼是哲學?——關於哲學定義的一些思考
    哲學到底是什麼?這個問題一度讓我羞愧。我喜歡哲學,因為哲學總是在追求用理性的方法釐清問題、解決問題。
  • 學習《中國哲學簡史》對我的人生有什麼作用和意義?
    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也是中國哲學不斷進步發展的歷史。學習《中國哲學簡史》可以更好了解學習中國社會的發展歷史。哲學是人們對世界的根本看法。哲學是一門古老的學問。《中國哲學簡史》主要講述了中國哲學的精神、歷史背景和以儒家為主的包括道墨法佛名陰陽等多家哲學的起源發展以及對中國社會政治歷史文化的影響。我通過學習《中國哲學簡史》對我積極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產生重要作用和意義。
  • 隔輩的相處之道:我和奶奶,兩個同樣不擅長表達愛的人
    我們的交流不多,說來說去都是那幾句話:我明天要回去,我回來了,你吃飯了嗎,奶奶吃飯啦,我要走了,好好照顧自己,好好吃飯,走了哦,我到了。真是十個手指都數得過來。每次回家前的一個電話和安全回到學校的一個電話,是我們之間的一個小默契,也是我們僅有的電話交流。
  • 他16歲考上清華大學,是中國哲學第一人,苦戀有夫之妻終身不娶
    在我國的歷史上有許多的天才,有些人從小就擅長讀書創作,就像文學家張愛玲,她4歲就開始讀書識字,7歲就寫兩部小說。而我們現在許多人,在7歲的時候還不能夠認識多少字,甚至有些農村的孩子,7歲還沒有開始讀書。
  • 與孩子相處的日子裡,處處都是哲學
    哲學是什麼?哲學是透過現象看到的本質,是最簡單、最原始、未經雕琢的存在。而孩子的特質完全符合哲學的定義。經常聽人說,我們陪孩子長大,孩子陪我們變老,其實不然,我覺得孩子也在陪我們長大,長成一個更好的自己,帶孩子就是一場快樂的個人修行。而陪孩子玩滑梯的經歷讓我更深刻的體會到了換位思考,不是一句空話,是身體力行。
  • 協會成長課堂丨《零售的哲學》:消費是一場心理戰
    作者結合40多年零售經驗,《零售的哲學:7-Eleven便利店創始人自述》為你講述擊中消費心理的零售哲學。  希望能給處於險象環生的企業帶來新的思考,也能幫助大家重新審視自己的工作方法。  很多人受固有的思維局限,不去多加研究和驗證,往往看不到事情的真相。鈴木敏文剛開始跟其他人說想開小型零售店的想法時,沒有一個人贊同,所有人都認為大型超市佔主導市場,沒有小型零售店的一席之地。
  • 一個人的旅行,難免會寂寞,但我在紛繁世界中找自己
    但,不是有一句話說「人生,始終是一個人的人生」嗎?獨自一人是常態,我們要學會與孤獨相處,學會獨自看風景。我並非沒有朋友,可我就喜歡一個人旅行,享受其中的肆意、自由和灑脫。我是去年9月從杭州出發背包外去山西旅遊,在這1個多月旅遊生涯中,一個人旅遊的感受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天馬行空,我行我素。一切行動聽自己指揮,不必考慮結伴同行人的意見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