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這句話想必大家都知道,小學四年級的語文課本裡有一篇名叫《桂林山水》的文章,描寫的就是桂林山水的美麗,課文配圖就是象山。象山是桂林山水的代表,甚至還成為了桂林的象徵。
象山景區,即兩江四湖·象山景區中的象鼻山景點,位於位於桂林桃花江注入灕江處,總面積為14.33公頃,原象山景區成立於1986年,2003年被列為「世界旅遊組織推薦遊覽景區」,2017年2月25日,象山景區成為新晉國家5A級旅遊景區。景區內的主要景點有象鼻山、水月洞、象眼巖、普賢塔、三花酒窯、愛情島、雲峰寺太平天國革命遺址陳列館等。象山原名儀山、漓山、沉水山,因整個山行神似一頭大象而得名象山。象山海拔200米,高出江面55米,長108米,寬100米,山體佔地1.3萬平方米,由3.6億年前的石灰巖組成。1995年,象山因其獨特的山形和悠久的歷史被評為桂林市城徽標誌。
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間有一個卷篷式的半圓洞門,洞口朝陽,月明之夜時,與江中的倒影恰好形成一個大圓形,仿佛一輪明月靜靜浮於水上,構成「象山水月」奇景,因此被成為稱「水月洞」。水月洞的形成是大自然造就的,洞長17米,高約12米,寬達10米,洞下水流穿行,遊客可以乘舟而過。洞內面積不會很大,但卻匯集了歷代著名詩人的佳作,現存石刻50多件, 其中宋代23件, 元代1件, 明代12件, 清代14件, 民國2件,內容有題詩、填詞、題榜、銘文、傳記、營繕紀事等,被廣西的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全國專門供奉普賢菩薩的佛塔中,除了四川的峨眉山外就是桂林的象鼻山了。順著象鼻山山巖向上望去,可以看到綠樹叢中聳立著一座建於明代初期的喇嘛式實心塔——普賢塔,普賢塔建於象山頂端,遠看像大象背上的寶瓶,又像插在大象背上的劍柄,故又稱寶瓶塔、劍柄塔。普賢菩薩是中國佛教的四大菩薩之一,普是普遍之意,賢是妙善之意,普賢菩薩以賢德著稱,是釋迦牟尼佛的右脅侍,專司「理」德,他發願十種:要為弘揚佛法而盡力,故名為「大行普賢」。
愛情島被視為桂林山水的婚典基地,是人們拍婚紗、攝影的外景寶地。愛情島位於象山景區北側,是當地人談戀愛的最佳之處,島上環境優美、植被茂盛,嗅著桂花的香氣,聽著江水的喘息,漫步林蔭小道上,遙遙相對的「象山水月」為愛情作證,戀人們在此許下愛的誓言,多麼浪漫又愜意。站在愛情島上遠眺,還可以看到穿山和塔山。穿山的半山腰有一個石洞,像是懸掛在空中的月亮,被成為月巖,穿山的月巖與象山的水月洞也被並稱為「灕江雙月」。與穿山相對的是塔山,其山行很像一隻烏龜馱著一座寶塔過江,此塔是明代萬壽佛塔供奉南無無量壽佛,意喻福壽延年。
象山仿佛用盡天下最美的色彩來雕刻它的美好,為前來的遊客打開了吉祥如意的祥瑞之門。這裡一面是山,一面是海的畫面,一定會吸引你駐足觀賞,找個時間來踏遍它的每個角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