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航拍圖
【核心提示】農村困難家庭和中招考試「落伍」的孩子,如果初中畢業後不繼續上學,那麼很有可能這輩子就毀了。平頂山市中醫藥學校在嚴格執行國家免學費政策的同時,採取多項措施鼓勵這些孩子學習技能和對口升學,實現了學有所成,技能立身,改變了一個個家庭的命運。
讓貧困和「中招落伍」的孩子圓夢
——平頂山市中醫藥學校創新發展紀實
河南經濟報記者 王延亭 郭世清
中原腹地,有一座歷史悠久、素有 「百裡煤海」之稱的城市——汝州。汝州是汝瓷之都、曲劇故鄉,這裡人傑地靈,尊師重教,交通發達,商貿活躍。這裡有一方白衣天使的聖地,醫學人才的沃土,她就是穩步發展、不斷創新的---平頂山市中醫藥學校,無數學子在這裡放飛著夢想與希望,成就未來與遠方。
綜合樓
「作為一所中職學校,我們嚴格落實國家職教政策,不斷調整人才培養和就業思路,讓國家助學的惠民政策普及每一名學生,讓更多有志於醫學事業的學子解除了學費的後顧之憂,讓他們能夠更加安心的在這裡學習生活、實現大學夢、就業夢!」校長鄭延衛告訴記者。
教學樓
德育為先,培養社會急需人才
學校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原則,確立了「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負責」的德育工作新理念,制定了系統的德育教育實施方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構建網絡,制定措施。建立了「學校、家庭、社會」齊抓共管的德育工作網絡,形成了黨支部、團委、學生科、班主任組成的德育教育網絡體系,使學校開展德育工作有章可循,有規可依,照章操作,有條不紊。
校長鄭延衛到基層進行招生宣傳
開展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學校先後組織開展了學習道德模範和身邊好人、誠信教育、文明餐桌、文明上網、文明交通和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的系列活動,開辦道德講堂、文明禮儀知識和消防知識講座,成立了青年志願者服務隊,組織青年學生開展義務植樹、祭掃烈士墓、清理小廣告、助殘日捐款等活動,組織師生開展了籃球、羽毛球、象棋比賽,觀看愛國主義、禁毒教育、法制教育等系列影片,讓師生在活動中接受教育,寓德育教育於活動中。在全國文明風採大賽中郭炳楠同學獲三等獎;在河南省中職技能大賽普通話演講比賽中郭炳楠同學獲一等獎,郭志佳同學獲二等獎;在河南省衛生系統舉辦護理技能大賽中,王銀芳、張朝霞、姚佳賽等同學獲三等獎,在平頂山市中職教育技能大賽中,丁婷婷、孫路堯、史好好等同學獲一等獎。
護理知識競賽
開展校園文化建設活動。確立了校園文化建設「陶冶、激勵、感染、警示」八字方針,劃分衛生責任區,組織學生自己動手淨化美化校園,使學生在活動中得到陶冶,逐步養成珍惜勞動成果、講衛生、講文明的習慣;在餐廳設置「勤儉節約」、水池旁設置「節約用水」、廁所設置「講究衛生」、花壇內設置「愛護花草」等宣傳標語和溫馨提示牌,激勵學生;在教學樓和實驗樓設置富有學生生活氣息的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警示學生,使學生的道德情操得到薰陶,努力營造了濃厚、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
學生義診
特色興校,護航學校發展建設
思想決定高度,思路決定出路。一所學校要辦成什麼樣,要發展壯大,首先決定於辦學理念。
該校始終堅持「依法治校、科學管理」的原則,聚精會神抓管理,一心一意謀發展。學校有一個團結奮進、務實創新的領導班子,他們廉潔高效,作風民主;中層幹部團結協作,凝聚力強,有創新精神;各項規章制度和考核評價體系配套完善,各科室有相對獨立的分工負責,又有整體上的協調統一,有效提高了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水平,教育教學效果良好。目前,學校目標明確,制度健全,校風正,學風濃。
學校堅持質量立校,特色興校的辦學思想,職業教育說透了就是就業教育,要讓每一個學生學有所長,學有所用,而要實現這一目標,就必須徹底擺脫傳統的教學模式。
「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的一項基本規律,也是世界各國職業教育運作的基本模式。沒有緊密型的校企合作,職業教育就是空中樓閣。」校長鄭延衛說。為此,學校提出了「突出技能,嚴謹治學,質量為本,持續發展」的辦學方針,在辦學過程中,對就業型的同學,強化實踐教學,突出技能培訓,實現技能培訓與專業崗位對接,教育教學與用人單位零距離,使學生畢業後可以直接上崗,大大縮短了學生在用人單位的「試用期」。通過籤訂「訂單式」培養協議、嚴格技能達標考核、強化實習基地建設、成立就業指導機構等措施的實施,使畢業生實現了自主擇業和指導就業,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硬體建設,提升學生學習環境
實訓樓
基礎設施建設是學校發展的硬體支撐,是學校參與市場競爭的基礎。
學校的前身是始建於1974年的臨汝衛校;1988年4月經省教委批准升格為汝州市衛生職業中等專業學校;2006年經平頂山市教育局批准,省教育廳審核備案為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更名為平頂山市中醫藥學校;2007年4月被省衛生廳批准為河南省農村衛生人員培訓中心基層教學基地。該校是 河南省六所中等中醫藥學校之一,是河南科技大學、河南中醫學院、南陽理工學院成人教育汝州教學站。
如今,學校從老校區整體搬遷到汝州市科教園區,一座現代化的學校在充滿活力的科教園區迅速崛起。學校佔地面積200多畝,寬敞明亮的教學樓,功能齊全的實訓樓,衛生舒適、乾淨整潔的學生宿舍,科學配餐、品種豐富的學生餐廳,設施齊全的標準化運動場,這一切高標準的基礎設施,保證了學生們在這裡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校長鄭延衛告訴記者,平頂山市中醫藥學校是一所面向全省招生、具有學歷教育資格的全日制普通中專,設有解剖實驗室、生理病理實驗室、臨床診斷示教室、婦幼實驗室、護理實驗室、ICU模擬室、針灸推拿師教室、中藥標本室等實驗室和電教室、多媒體室、微機室等教學輔助設施,校內實習實訓場地9個,校外實習實訓基地11個,開設有護理、藥劑、助產、營養與保健等專業。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學校有一支學歷達標、綜合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教師隊伍,每個專業均有1—2名高、中級職稱教師為專業帶頭人,切合學校實際的實施性教學計劃和《教學常規管理制度》《課堂教學考核辦法》《教學質量獎懲細則》等教學常規管理制度,為教師善教、勤教,學生思學、樂學提供了保障。
校園一角
惠民政策,助貧困學子成才
農村的孩子,困難家庭的孩子,如果初中畢業後不繼續上學,那麼很有可能這個孩子就毀了;年輕時候出去打工,那麼一輩子也就只能以打工為生,將來組建家庭也基本靠打工生存。如果孩子在初中畢業的時候,就轉變思路,上衛校,學技能,就會改變孩子的人生,改變一個家庭的命運。
上學,以就業為目的,學醫好就業,這是人盡皆知的事實,也是職業學校、衛生學校的優勢所在。
不能讓一個孩子因貧困而輟學,這是學校的責任,校長鄭延衛常常如是說,更是這樣做的。學校有很多來自貧困家庭、邊遠山區、貧困地區或身有殘疾的學生,學校在嚴格執行國家免學費政策的同時,貧困生每年發放助學金2000元,對這些學生儘量給予照顧在助學金的評定上,在國家獎學金的評比上給予加分。同時安排家庭困難學生到食堂幫工,到超市幫忙,鼓勵貧困學生自立、自強,掌握技能,完成學業。多年來,學校沒有一名學生因家庭貧困而輟學,實現了學有所成,技能立身,知識脫貧。
學生餐廳
對口升學,成就學子大學夢想
實訓
為了給中招考試落伍無緣高中學習的孩子們尋找一條通向高校的路,學校以對口高招為契機,構建人才成長的立交橋。學校專門成立了對口升學班,選配經驗豐富的老師和優秀班主任,加強學生應試能力的學習和日常管理,所有專業學生均可通過對口升學升入理想的高校,圓了學子的大學夢。自2000年參加河南省醫科類對口高招以來,連續20年,獲平頂山市對口升學醫科類升學率、個人總成績、單科成績第一名,康延婷、李灰灰、丁松峰等同學分別以當年平頂山市第一的成績被鄭州大學、河南大學、河南中醫學院錄取,先後向鄭州大學、河南中醫藥大學、南陽醫專、漯河醫專、省醫專等高校輸送6000多名優秀學子,這些學生畢業後分別在河南省人民醫院、鄭大一附院、漯河市和汝州市第一人民醫院等單位工作,還有一部分學生考上了廣西、重慶醫科大學、鄭州大學和浙江中醫藥大學等院校的研究生,畢業生遍布全省及汝州市各個醫療衛生單位,受到了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好評。面對如此喜人的成績,很少有人知道,他們中有不少考生當年的中招成績不足350分,經過學校的悉心培養和個人的努力,如願以償地進入高校學習深造。他們用自己的汗水和成績證明,上高中不是唯一的成才之路,上職業學校同樣大有前途。
學校籃球場
付出總有回報。建校以來,平頂山市中醫藥學校共為本地區及周邊區域培養實用人才7萬餘人,其中使2000餘名農村無學歷衛生人員取得了中專學歷,為汝州市基層衛生院及農村衛生室培訓醫務人員3500餘人,為人民群眾生命健康、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學校先後獲「省職教先進單位」「省衛生先進單位」,平頂山市「文明單位」「衛生先進單位」「對口升學先進單位」「中等職業學校教育教學質量評估先進學校」「衛生工作先進單位」「 職業教育教學研究工作先進單位」和汝州市「文明單位」「安全小區」「對口升學先進單位」「扶殘助殘先進單位」「綜合治理先進單位」「三八紅旗集體」「四星級工會」「學習型標兵單位」「教育工作先進集體」「紅旗團委」和汝州市衛生系統「目標管理先進單位」「醫教先進單位」「先進黨支部」等五十餘項榮譽。
東君已起風帆,壯志已鑄宏章。採訪結束時,校長鄭延衛告訴記者,我們中醫藥學校人有追求,有豪情,更有思考,我們要用努力和汗水,讓每一個來學校學習的莘莘學子在這裡放飛夢想,在這裡茁壯成長,在這裡收穫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