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份,地方兩會陸續舉行,3月3日、5日,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也將正式開啟。期間,各地代表、委員積極建言獻策、參政議政。時報君發現,多地代表、委員關注到了社工議題,並結合地方實際提出完善各領域社工試點、增加對社工人才發展支持的建議。
時報君根據新聞報告,收集了下面十項全國及地方兩會提出的社工提案,包括發展醫務社工、司法社工、駐校社工、養老社工,以及提高社工薪酬待遇、發揮社工在城市建設、社會治理等方面功能的內容,分享給各位社工同行交流學習。
一、健全醫務社工和志願服務制度,增進人文關懷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人民醫院院長唐金海:作為一名醫療衛生領域的代表,我關注醫療服務品質的提升,今年我帶來一份關於這方面的建議。我建議公立醫院健全醫務社工和志願服務制度,增進醫療系統人文關懷。
醫務社會工作是專業化的服務,醫務社工和志願者作為醫患橋梁,能夠提升醫療服務品質、增加人文關懷、展現公立醫院的公益性。提升醫療系統的人文關懷不但要從職業道德、服務理念的角度來要求醫護人員,更要落實到制度安排上,要建立醫療系統的專業人文關懷支持系統。當前醫療機構缺少理論性強實踐性高的專業醫務社工人才。我建議衛生、民政等相關部門共同制定醫務社工人才建設實施方案;在財政部門的支持下,通過設置部門崗位、資金補貼、購買服務項目等形式鼓勵醫療機構和社會組織通過「醫務社工+志願者」模式開展服務。
來自:南京日報
二、李麗:建議開展「駐校社工」購買服務試點
省委書記稱讚社會組織
「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須有我」。湖南兩會上,李麗代表積極為社會組織發聲!2019年1月28日,湖南省人大長沙代表團會議現場,湖南省委杜家毫書記聽了李麗代表的發言後表示:李麗代表提出的未成年人社區矯正工作,非常有意義。一個孩子一旦染上不良習氣,這個家庭就可能會失去快樂和幸福。社會組織所做的工作非常有必要,我們應該大力支持,找時間我到你們那裡去看看。未來省委、省政府也將高度重視和支持社會組織的發展!
「駐校社工」引領青少年健康成長
今年湖南兩會上,李麗代表共提出了四篇建議。其中,圍繞社會工作服務、社會組織發展和義務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向湖南省財政廳、省教育廳提出了《關於在湖南中小學校開展「駐校社工」購買服務試點的建議》,已予立案。以下摘取建議要點,供大家交流探討。
社會轉型和多元化發展,使身心發育處於關鍵期的中小學生表現出諸多成長的煩惱。然而家長多忙於工作而把子女教育的期待寄託於學校,而受教育體制和師資匱乏等客觀原因的制約,面對學生複雜的教育問題時學校也往往力不從心、首尾難顧。如何補充學校師資力量的不足,同時找到一種可以緩解學生思想行為偏差問題,協調學生與學校、家庭關係的角色,顯得十分迫切。「駐校社工」正是可以滿足這種角色需要的專業力量。借鑑北京、上海和廣東等地多年的實踐經驗,結合湖南情況,李麗代表建議:
01、建議湖南省財政廳、省教育廳將駐校社工納入「湖南省省本級政府購買服務指導目錄」
藉助湖南省政府購買服務改革,省級政府購買服務指導性目錄實行分部門編制的契機,將駐校社工列入「湖南省省本級政府購買服務指導目錄」並安排財政資金逐步推行該項政府購買服務。各市州、縣市區教育局、財政局參照執行。
02、建議湖南省教育廳選取有條件地區的部分中小學校,進行駐校社工購買服務試點
省教育廳可在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基礎較好的長株潭地區,選取一兩個市的部分學校進行駐校社工的試點,指導地方教育局通過政府採購、資金補貼、項目扶持等形式,委託和支持專業社會組織開展學校社會工作服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資金槓桿作用,撬動更多的專業社會工作者延伸學校教育力量,補充公共服務體系建設。
03、建議學習北上廣深地區「一校一社工」模式,逐步打造適合湖南本土的駐校社工教育品牌
鑑於駐校社工的獨特優勢,2008年起深圳開始實行「一校一社工」模式,每所學校配備至少一名專業社工,社工運用專業知識和手法解決學校想解決、家長無力解決的學生教育問題。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均進行了多年的駐校社工實踐,具有較為成熟的操作經驗,社會效益得到廣泛認可。建議湖南教育部門針對「一校一社工」模式進行深入的調研學習,適當的予以借鑑,逐步探索出適合本土的駐校社工機制。
知識普及:駐校社工,亦被稱為學校社會工作,主要指專業社會工作者長期進駐學校,在學校常規教學時間(周一至周五)期間開展學校社會工作,以學生群體為主要服務對象,協助學校進行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同時為有需求的學生群體運用個案、小組和社區「三大手法」,開展專業社會工作服務。駐校社工既可作為學校德育的輔助力量,又能在家庭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之間起著橋梁作用,促進三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引導其及時規避思想行為偏差,培養健全人格,更好地適應當前與未來的生活。
來源:湖南樂創公益慈善發展中心
三、何猷亨:提高社工待遇,鼓勵年輕人投身養老事業
作為上海本屆政協最年輕的政協委員,何猷亨委員將關注的目光投向如何鼓勵年輕人投身養老事業中。他告訴東方網記者,上海和香港的老齡化危機類似,都具有很龐大的的老齡人口,而且政府也都在致力於解決這一困境。「目前養老領域最困擾的問題是養老院舍床位嚴重不足、服務質量參差不齊。」他說。
對此,他建議政府加大對民營養老機構、長者社會服務組織的資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在土地、運營資金、人員培訓等方面提供協助,鼓勵民間資本與社會服務組織進一步拓展長者院舍服務、居家小區照護;在臨終關懷方面借鑑港澳地區做法,開展各大醫院專科、衛生所與臨終關懷院舍的轉介服務,由醫生專業評估、介紹紓緩療護諮詢。此外,建立切實可行的跨部門監督管理長效機制,定期巡查、評估社會組織的各類服務質素。
「如果不提高社區工作者的薪資水平,並形成良性的人員補給制度,將來上海包括養老在內的社區服務事業可能會出現人才斷檔的局面。」此外,何猷亨委員還提出,應當關注社區服務工作者的薪資問題。
截至2017年底,上海全市共有社區工作者4.6萬人,平均年齡38歲,平均年收入8.7萬。但許多社工反映,目前他們的月工資大多在3500-5000元徘徊,較之2017年上海市月收入中位數8962元還有較大差距。
何猷亨委員說:「一直以來,社工專業都存在入行門坎高、工作強度高、收入待遇少、新血入行少的不平衡發展情況,各類社工例如康復治療師、醫院社工等嚴重不足,不但加大了現有社工的工作負擔,亦難以響應日漸增長的社會需求。」
所以,他建議從促進社會工作發展的角度出發,應對極度缺乏的社工(包括未取得社工職業資格證的相關從業人員),實行針對性的津貼制度和在職專業資格培訓制度,以提升社工及相關工作人員收入福利、晉升空間,令他們為社會服務之餘無後顧之憂。以此,吸引更多的年輕人投身其中,避免社區服務的「老齡化」問題。
來源:東方網
四、仇宇斐:如何進一步發揮社工人才的社會作用
「我最關注的還是如何進一步發揮社工人才的社會作用。」仇宇斐是一名來自基層的社工,身在基層的她帶來的提案建議也與本職工作相關。仇宇斐說,專業社工人才作為一支重要的社會服務力量,在保障改善民生、創新社會治理、協調社會關係、預防和解決社會問題、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等方面發揮著獨特的作用。
近幾年,嘉善縣不斷加大社工人才隊伍培育力度,目前,全縣共有持證社工985人,專業社工活躍於社區建設、養老服務、社區矯正、殘疾人服務等各個公共服務領域,具有貼近基層民眾、直接服務百姓、連結政府和社會的巨大優勢。但還存在社工專業作用發揮不明顯、專業技能不高、社工自身的職業認同度低等問題。她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強持證社工的教育培訓,完善社工的激勵保障政策,加大宣傳力度,使得更多人了解這個行業,真正發揮社工人才的專業作用。
來自:浙江新聞
五、房濤:工作時長應該體現在社工待遇上
怎樣面對社工流失率高的問題?怎樣保障社工群體的「再教育」?怎樣提高社工的專業程度?
2019年1月18日,深圳「兩會」期間,記者專訪到深圳市政協常委、深圳市慈善會執行副會長兼秘書長房濤,她認為,深圳只有在社會工作頂層設計層面作出改變,才能有效解決上述問題。
再教育支出標準僅4.5元/時/人
作為國內最早引入專業社工服務的城市,目前深圳已擁有一支萬人左右的專業社工團隊,已建立起自己的社工體系和督導團隊。「社工群體為深圳的社會治理精細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房濤也表示,深圳社會工作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在本次政協的分組討論時,我們有幾個委員提到了深圳社工正面臨流失率高的問題。」房濤認為,政府對社工群體的關注並不夠。
她舉例自己會上提出的另一個問題——社工再教育。「依照國際範例,每年社工必須要回爐再教育的時長是80小時。」
但是,目前深圳給到社工的培訓費用非常低,大概只有4.5元/時/人。「這相當於深圳給到中小企業、外來建設者等等培訓費用的1/8不到。」房濤稱:「我藉此呼籲政府進一步提高對社工再教育的重視,真正把財政的錢拿出來支持深圳的近萬名社工。」
「生涯規劃」是社工面對的最大問題
「相較於工作累、工資低,生涯規劃是目前社工面臨的最大問題。」房濤稱,首先,目前社工的收入增長非常緩慢,「其他行業從業者會隨著時間的增長,分享到機構、行業、企業帶來的紅利。」
其次,為考慮公平性,政府對社工機構的購買經常會變化。「這三年做養老,下三年去禁毒,轉眼又去做青少年工作。」房濤表示,這嚴重影響了社會工作從業人員和機構的發展定位,機構不敢把時間、精力和錢投放到社工的專業建構上。
因此,房濤建議政府對社會工作的頂層設計進行優化改良,兼顧公平性和專業建構兩個方面。房濤說:「10000小時的工作時長對建構能力本身非常有價值,這一價值應該在社工待遇方面得到體現,而不僅僅是8小時工作時長的購買。」
來源:南方網
六、陳勇:應進一步提升大灣區內社工專業隊伍建設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民建聯副主席、新社聯理事長陳勇
作為註冊社工的陳勇特別關注社會民生、社會福利和社會服務,他提出,國家改革開放40年,在取得巨大經濟成就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社會問題,比如留守兒童、邊緣青少年等。若要在粵港澳大灣區內保證和諧社會的發展,需要對這些弱勢群體給予特別關注,應進一步提升大灣區內社工專業隊伍建設。
全文如下:
中評社:全國兩會即將召開,您個人最關注哪些領域的問題?今年會將哪些建議帶上兩會?
陳勇:首先,因為我自己是註冊社工,所以特別關注社會民生、社會福利、社會服務這些方面,基本上每年都會提有關提升國家社工專業隊伍建設的建議,今年則會更加聚焦於粵港澳大灣區。
國家改革開放40年,在取得巨大經濟成就的同時也產生了一些社會問題,比如留守兒童、邊緣青少年等。若要在粵港澳大灣區內保證和諧社會的發展,需要對這些弱勢群體給予特別關注。這些留守兒童、邊緣青少年,可能因為缺乏父母的照顧和管理,較容易被一些壞人利用。香港在處理此類問題上有一定經驗,有一群專業的外展社工去跟進,將這些青少年引導回正途,並協助他們重新步入社會。我認為這些成功的經驗可以先推入大灣區,因為在大灣區建設中我們不僅要幫助一些積極向上的有為青年成為人才,更不能忘記或忽略一些游離於邊緣的青少年,要拉他們一把,避免他們墮入法網,成為社會的負擔。
現在大灣區內比較成熟的城市,例如廣州、深圳,已經有初步形成外展社工工作隊,在深夜看有沒有流浪街頭,或者是三五成群不回家也沒人管的青少年,和他們成為朋友。這些專業的社工隊由政府資助,但由於是初級階段,資源、人力都不夠,所以希望能進一步增加社工隊數量。不光是大城市,大灣區裡的中小型城市都應該有這樣的社工隊,因為中小型城市的留守兒童或者「邊青」問題可能更嚴重,更需要政府去投入或者購買社會服務。解決社工隊量的問題後,質也要提升,現在大灣區一體化推進,希望香港高校一些老師能夠走進大灣區,幫助這些社工隊提升專業水平,協助建立更符合國情和大灣區區情的相關體系架構、升遷制度、評比制度等等,令整個大灣區在社會服務方面水漲船高,共同發展。
來源:中評社
七、全國政協委員翟美卿:攜三份提案建言獻策2019全國兩會
2019年3月3日,中國進入「兩會時間」。全國政協委員、香江集團總裁翟美卿欣然奔赴北京,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
去年兩會上,翟美卿高度關注「鄉村兒童閱讀」、「慈善監管」、「全齡化養老」、「降低企業稅負」等社會熱點話題,引起各大媒體的熱切關注和廣泛報導,並得到了國家相關主管部委的積極回復和落實。
今年,翟美卿委員主要聚焦「關注農村兒童心理健康」、 「降低高端專業人才稅負」 、「青少年國防教育」等熱點議題,並精心準備了三份相關提案。
關注農村兒童心理健康 啟動兒童心理輔導項目
作為婦聯界別政協委員,翟美卿多年來持續高度關注留守兒童問題。今年,翟美卿重點關注「農村兒童心理健康」,建議政府加強農村兒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注重發動專業社會組織的力量,鼓勵公益機構參與到兒童工作中,發動社工、兒童心理專家、公益組織共同參與,為農村兒童從小培養健全的心理健康素質創造良好環境。
長期以來,農村兒童已建立較完善物質保障體系,但在心理健康環節仍有明顯缺失。農村中小學因為所處環境相對落後、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情況不容樂觀。2018年12月2日,湖南沅江小學六年級男生持刀殺母案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同時引起大家深刻反思:如何提升兒童的心理健康。
調研發現,大部分農村學校並沒有按照教育部綱要,每兩周開展一次心理健康課程,農村學校的心理諮詢教育硬體也有待提升。特別是一些農村學校的留守兒童非常多,孩子更需要心理輔導。
為此,翟美卿準備了一份《關於推進農村兒童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建議》的提案。她建議:一、加大力度推動農村地區學校積極開展常態化兒童心理健康教育,明確機構配置及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在農村學校工作評價中的權重,採取行之有效的預防措施;並建立監督管理機制,指導監督學校開展常態化心理健康教育,提升農村專職心理教師的專業水平,為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專業發展提供平臺;二、加大對農村心理健康教育專項經費撥款,區分發達地區與欠發達地區標準,加大農村經費投入,年生均心理健康教育經費不低於一定(統一)標準,納入學校年度經費預算;三、倡導社會慈善力量參與農村兒童心理健康服務,加快孵化培育兒童心理服務志願組織,通過鼓勵和引導開展政府購買服務、公益慈善、志願服務、公益創投等方式支持志願服務組織實施農村兒童心理健康服務項目。建立健全農村學校、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聯動機制,加快形成社會工作專業力量協同參與鄉村兒童心理健康保護格局。
來源:中國金融商報網
八、胡蘇雲委員:誰來為我們養老?
今年兩會,她聚焦的是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問題。兩會召開前,胡蘇雲又來到虹口區銀康老年公寓調研。調研當天,正逢2019年市政府實事項目發布,當她看到「改建1000張認知症照護床位」繼續列入實事項目,感到很開心,「專設認知症照護床位,上海養老服務往精細化和專業化方向又進了一步。」
在銀康老年公寓13樓認知症照護專區,老人們跟著護理員進行「老歌聯唱」。去年,「改建1000張失智老人照護床位」首次列入市政府實事項目後,銀康申請到「4個認知症照護單元,76個照護床位」的任務。「有專門的機構來評估老人嗎?」在得到肯定的答案後,胡蘇雲又問起評估員的背景,她關注評估員是否具有醫療背景。銀康「記憶家園」院長唐園秋告訴她,評估小組的組成人員有醫療、護工、社工等背景,評估後,都會針對老人情況設置個性化護理方案。
胡蘇雲在國外考察時發現,對認知症老人的照護,護理員都會讓他們做一些「家務事」。在銀康調研時她發現,這些做法引入了上海的養老機構。照護專區提供的都是居家環境,這裡每個月會安排老人摘摘菜、洗碗、擦桌子等。「老人做著這些曾經熟悉的事,內心很快樂,做好後我們還會誇獎他們,老人就很開心。」胡蘇雲說,在一些養老機構和社區,失智和失能老人是放在一起照料的,但失智和失能老人的照料護理是完全不同的,上海在這方面的探索又走在了前列。她相信,今後越來越多的養老機構和社區會有這樣的意識和行動。
2018年,上海在全市開展長期護理保險試點工作,這項制度也在不斷地改進和完善。2017年在全市三個區試點時,胡蘇雲在一些社區和養老機構調研時,常聽到老年人家庭成員和基層工作人員反映,評估標準還有不科學的地方。「有的老人得了大病,但生活自理能力還行,評級很高;有的老人沒有重病,卻失去了基本的自理能力,可是評級比較低。」她說,評估標準整體偏向醫療,在她看來,長護險保障的是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或者喪失、部分喪失生活能力的老人,不能將長期護理等同於醫療護理,還應該有專人從護理角度來設計。「其實養老機構的護理員們最清楚,哪些老人最需要長期護理,比如不能自主進食、不能走路,甚至無法正常排洩等,這樣的老人應該評級高一些。」她將基層的建議通過提案等形式反饋,如今評估標準的權重有所改善。
「長護險的評估報告更多的還是標準化的東西,缺少一些個性化的服務方案。」胡蘇雲說,養老機構的老人申請長護險評估後,得到了評估等級,但對機構來說,自己還要再評估一次,才能給老人設計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她認為,長護險的評估,除了提供概要性的內容,還應該提供更詳細的說明,這樣以便機構和社區更好地護理老人。
「養老公共服務基本是統一化、標準化的,但老人的需求是千變萬化的。」上海更加積極主動應對人口老齡化,加快完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在胡蘇雲看來,要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服務體系建設,今後的養老服務格局應該是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支撐、醫養相結合,「循序漸進地做,一步一步來。」
來源:上觀新聞
九、蔣麗君:讓社工在城市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我們關注全市社工組織培育,進一步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昨日,市政協委員蔣麗君向記者講述去年以來,自己作為派駐市民政局民主監督小組組長,不斷學習社會治理有關政策法規和專業知識,帶領小組撰寫專題案例《發揮社工組織優勢 助力社會治理創新》。該案例受到廣泛關注,並形成提案。
社工組織作為「三社」工作的重要部分,以第三方的角色融入政府和社會,共同參與社會治理。蔣麗君和小組其他成員一起經過調研和走訪發現,我市「三社」工作雖然成績不俗,但在機制建設、作用發揮和隊伍方面仍有一定問題,在參與打造社會治理新格局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2018年上半年,監督小組開展了「社工組織培育」專項監督,下半年又專門前往市社會組織創新發展基地等地,了解社工組織培育有關情況。在福如海、紅太陽兩家社工組織,監督小組聽取了他們開展社會服務情況的匯報。蔣麗君認為,兩家組織分別在養老和禁毒領域開展社會服務,並逐步走上專業化、項目化、精細化、標準化的健康發展之路,許多經驗值得借鑑。
通過一系列的實地走訪,與社工人員面對面,監督小組了解到社工組織在培育方面確實還存在一定困難,如人才專業隊伍培育、資金保障、能力提升、推進專業服務等。針對這些問題,蔣麗君與小組其他成員進行深入探討,提出相關監督建議。
「目前社工組織專業人才少、發展不平衡等問題確實存在,下一步可通過引才、育才和出臺相關激勵措施,使我市的專業社工組織不斷壯大。」蔣麗君說,針對這些問題,監督小組集體研究後建議,要堅持問題導向,凝聚工作共識;培育領軍團隊,科學有序推進;合理統籌安排,完善政策配套;加強隊伍建設,進一步提升社工組織參與社會治理的深度、廣度、精準度。
來源:浙江新聞
十、團杭州市委:如何讓青少年司法社工獲得社會歸屬感?
近日,團杭州市委圍繞「維護新興職業青年群體的發展權益」這一主題,在海創基地舉辦了2019年度杭州市暨濱江區「共青團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面對面」活動。杭州市、濱江區兩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市級職能部門相關處室負責人和專家學者、青年代表圍繞主題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討論,提出了許多意見和建議。
聚焦司法社工群體:他們幫了人卻缺乏社會歸屬感
杭州市兩會前夕,團杭州市委特別選取了參與未成年人社會關愛幫護的青少年司法社工這個新興群體,依託專業力量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了廣泛和深入的調研,並形成了課題成果和議案提案。
座談會上,杭州市政協常委、民進杭州市委副主委、浙江理工大學心理系教授侯公林解讀了這份關於「推進杭州未成年人幫扶司法社工能力建設的研究」的調研報告
調查顯示,司法社工在組織管理方面存在不少問題,如隊伍流動率大、參與度不高,未成年人幫扶制度不健全,社會力量介入未成年人幫扶難,司法社工工作缺少經費支持,隊伍專業性不夠,志願活動針對性不強,缺乏長效機制等難題。
面對面暢談交流:代表、委員要替青年人發聲
「社會才是一所最好的大學,對接公益服務,培養感恩反哺社會之情,引導青少年多參與社會化的活動,從事生活實踐活動,從社會實踐中發展辯別是非能力。」心智慧公益發展中心負責人宋天文在座談中提到自身對未成年幫扶工作的感悟。
社會工作者代表——東信社區社會工作者楊咪燕則提出要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幫助未成年人直面錯誤,接納自己,肯定自己,更需要幫助他們去標籤化。
針對這些問題,報告也提出了相關意見建議。如儘快建立法規對未成年人幫扶進行制度化管理,加強對未成年人幫扶司法社工的管理,構建司法社工能力建設培訓體系,為未成年人提供專門的職業教育幫助,構建司法社工能力評估體系等。
參會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一致表示,要在「兩會」上共同為司法社工群體發聲,集中呼籲,促進全社會關注新興職業青年群體,維護其發展權益的良好社會氛圍。各職能部門表示,將以需求為導向,加大支持力度,提高服務實效,合力解決新興職業青年面臨的現實困難,滿足新興職業青年發展需求,為廣大新興職業青年提供個人發展、職業發展等方面的幫扶。
來源:青年時報
2019年3月3日、3月5日,全國政協、全國人大兩會即將召開,來自全國的代表、委員們將帶著提案,齊聚人民大會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帶來的地方聲音,對新一年社工發展的決策有著重要的推進作用。我們將持續關注。
同時,歡迎您加入微信群參與線上交流:2019兩會與社工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