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霏談歷史
上古史書被從古墓中挖出,證實了《史記》錯誤,歷史或許徹底改寫!
歷史上有許多古籍,有些是偉大的思想和哲學著作,有些是機械技術書籍,有些是記錄歷史的史書。然而,由於種種原因,許多書在歷史上都失傳了,有些出於政治需要,被「焚書」了,有些由於戰爭和朝代的變化而失傳了。幸運的是,許多古籍被保存在古墓之中,考古學家發掘時,出土了這些失傳已久的古籍。
事實上,不僅將現代考古學家挖掘出了古老的書籍,但也有一些古老的竹簡記載的古代歷史書也隨之發掘了一些「摸金校尉」。其中,一種古老的歷史書命名的《竹書紀年》的上古書籍便是東晉的一盜墓者從古墓中挖掘出的。根據《晉書·卷五十一列傳第二十一·束皙》的記載,在晉武帝太康的第二年,盜墓賊挖掘出了一座古墓,尋得了墓冢的竹簡數十車。竹簡上的漢字都是古代漢字,甚是「看不懂」。當地官府得知之後隨即收回了這數十車的竹簡。
晉代的大臣們都十分重視這些竹簡。經過學者們的解釋,他們發現了簡牘上的文字是古「蝌蚪文」寫作和一些前秦時期的文字。如此重要的典籍,歷經了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晉朝高層自然十分重視。完全的解釋之後,發現這上面的記載著的是三皇五帝以及夏、商、西周和春秋、戰國的史書。這本歷史書是根據編年而來的,因此,晉代後來學者將出土的大量竹簡古定名為《竹書紀年》。
令人驚訝的是,這部上古史書的出土,幾乎顛覆世界的中國前秦歷史的認知,尤其是古代史。以《竹書編年史》為例,對古代帝王的記載十分特殊。它不同於傳統的官方歷史記錄,甚至可以說是「聖人」的形象在這部上古史書中的形象完全不一致。據記載,「昔堯德衰,為舜所囚也;舜囚堯於平陽,取之帝位;舜放堯於平陽,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不與父相見也」。
在世人看來,古代的皇帝都是禪讓制度,很和諧,很民主;然而,舜在《竹書紀年》記錄並非是唐堯禪讓,卻是他非法奪取來了王位。此外,在《竹書紀年》的記錄中與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記》所記載的天差地別。許多專家和學者認為,在古代歷史書上古史書《竹書紀年》更為可靠,也證實了許多《史記》中所記載的錯誤。
對於商周朝的變更《竹書紀年》的記錄是273年後的商代遷都殷王朝是由周武王所滅,但在《史記》中記錄的卻是773年,兩者加起來總相差了500年以上了。
也有許多上古歷史與世人知道的歷史很不相符。被儒家學者貶斥為「悖逆之書」,故此,它們出土後不久便禁了數千年。在宋代,有人將《竹書紀年》從古墓中重新出土,但現代的專家學者通過考證認為,許多古籍記錄的許多歷史事件早在古籍已被刪除或修改了。如果《竹書紀年》沒有被禁或刪除,中國上古歷史也許可能會完全改寫。
值得一提的是,今天我們所學習古代史,尤其是三皇五帝時代的歷史,基本上是源於《竹書紀年》,但一些不被認可的歷史事件,卻早已被刪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