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具備能源工程、傳熱學、流體力學、動力機械、動力工程等基礎知識,掌握新能源轉換與利用原理、新能源裝置及系統運行技術、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方面的新能源科學領域專業知識,能在國家新能源科學與工程領域開展教學、科研、技術開發、工程應用、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主幹課程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培養具備能源工程、傳熱學、流體力學、動力機械、動力工程等基礎知識,掌握新能源轉換與利用原理、新能源裝置及系統運行技術、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方面的新能源科學領域專業知識,能在國家新能源科學與工程領域開展教學、科研、技術開發、工程應用、經營管理等方面的高級應用型人才。學生主要學習新能源工程及其自動化領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受到工程設計和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掌握本專業必需的製圖、計算、實驗、測試、計算機應用等的基本能力,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實踐和創新能力以及良好的國際交流能力,能解決一般工程實際問題,具有工程經濟觀念
專業發展
該專業屬於國家「十二五」期間重點發展的領域,具有很好的就業前景。我校在該領域具備良好的研究基礎。特別是在風力發電、光伏電池、綠色電源、電動車控制、變頻技術、智能電網、脫硫技術等領域,承擔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課題和北京市重大專項,開發了系列化的新能源裝置和節能設備。先後在校內建設了100千瓦光伏發電與風力發電併網實驗系統;研發出了高性能千瓦級燈光鎮流器和實驗平臺,並與2008年用在北京奧運會主火炬的照明設備上;研發了系列工業和民用淺層地熱能源利用技術,獲得了社會和企業的高度關注,先後在北京、山西和河北等省推廣應用,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做為中國電工技術學會電動汽車分會的秘書長單位,開發了電動汽車驅動系統試驗平臺以及動力電池測試平臺;自主研發的智能電網監控軟體和脫硫控制系統得到了推廣應用。
就業去向
畢業生就業前景廣闊,可在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和節能減排領域的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門從事技術研發、工程設計、新能源科學教育與研究、新能源管理等相關工作。
就業前景
畢業生可在國家新能源科學與工程相關各類大、中型企業,從事與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新能源開發、環境保護等領域的設備製造、檢修與維護、集控運行、生產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在學校、科研院所等單位進行相關方面的教學、工程設計等工作。新能源基本用來發電。分別有風能,太陽能,生物能,潮汐能,地熱等。但現在技術上比較成熟的還是前兩者。不過其中風能的缺點就是在國內併網比較困難,風能應用最好的是歐盟。太陽能的話,其製造過程汙染很大。總的來說新能源前景絕對光明,只是道路可能有些曲折,還要看國家政策的側傾力度。
開設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大學有哪些
又是一年高考時,哪些大學有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一定是廣大考生相當關心的問題,下面的內容是考試點考研網為學生整理的開設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的大學名單,總總共57所學校,排名不分先後,僅供學生填報志願參詳。
序號院校名稱
1北京工業大學
2天津理工大學
3河北工程大學
4河北建築工程學院
5內蒙古農業大學
6瀋陽航空航天大學
7東北電力大學
8東北農業大學
9南京大學
10南京工業大學
11江蘇大學
12鹽城師範學院
13浙江大學
14福建農林大學
15濟南大學
16河南農業大學
17中南大學
18深圳大學
19貴州大學
20西安交通大學
21蘭州理工大學
22蘭州城市學院
23新疆農業大學
24淮陰工學院
25青島大學
26長春工程學院
27新餘學院
28淮海工學院
29河海大學文天學院
30華北電力大學(北京)
31天津農學院
32河北工業大學
33內蒙古工業大學
34瀋陽工業大學
35東北大學
36吉林農業大學
37上海理工大學
38南京理工大學
39河海大學
40鹽城工學院
41常熟理工學院
42廈門大學
43福建師範大學
44山東建築大學
45華中科技大學
46長沙理工大學
47重慶大學
48昆明理工大學
49西安理工大學
50蘭州交通大學
51新疆大學
52黃淮學院
53常州工學院
54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55上海電機學院
56瀋陽工程學院
57南昌理工學院
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大學排名學校名稱
1西安交通大學
2華中科技大學
3南京理工大學
4河海大學
5南京工業大學
6江蘇大學
7長沙理工大學
8新疆大學
9山東建築大學
10濟南大學
11淮海工學院
12常州工學院
13長春工程學院
14蘭州理工大學
15南昌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