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前身為1955年創辦的廣東教育行政學院,1960年更名為廣東教育學院,同年,廣東工農師範學院併入。1970年停辦,主體下放至肇慶地區新興縣,先後創辦了肇慶地區師範學校和肇慶師範專科學校。1978年復辦,1982年被確定為省屬成人師範本科院校,並於同年開始舉辦成人師範本科教育,1985年開始舉辦普通專科教育,1990至2008年舉辦普通本科教育。2010年經教育部批准,改制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為廣東第二師範學院,是廣東省屬普通本科院校。2014年獲得學士學位授予權。2017年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評估。
學校位於廣東省廣州市,設有海珠、花都兩個校區。設有教育學院等16個教學院系和基礎教育研究中心等15個研究機構,開設37個本科專業,分布在教育學、文學、理學、工學、法學、歷史學、管理學、藝術學和經濟學等9個學科門類。有教育學、數學和生態學3個省級特色學科。全日制本科學生11000餘人。
學校現有教職工859人,其中專任教師498人。專任教師中有高級職稱193人,佔教師總數38.76%;有博士學位教師佔35.9%。全校先後有30多人次榮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南粵優秀教師''南粵先進教育工作者''南粵教壇新秀''廣東省青年文化英才'等榮譽稱號。有國家督學1人(第九屆)、省督學顧問2人、省督學4人;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國家專家組成員1人;教育部校(園)長培訓專家1人;'國培'計劃國家專家庫專家9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1人;受聘其他大學碩士生導師8人。
學校以引領基礎教育改革發展為已任,以'進德修業 為人師表'為校訓。堅持'民主與科學並重、人文與自然統一'的辦學理念,秉承'追求真理、關注民生、勇於擔當'的優良傳統,教育師生'學為君子,兼善天下',著力培養'人格健全、文化知識廣、專業基礎實、職業技能強'的應用型人才。
學校根據高等教育發展態勢,積極實施規範發展、內涵發展、特色發展和創新發展戰略,樹立質量立校意識,加快轉型發展,堅定不移地走特色辦學之路,人才培養質量逐步提升。
學校樹立'辦學以教師為本'理念,實施'人才強校'戰略,加快教師隊伍建設;樹立'教學以學生為本'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充分擴大學生學習自主權,全方位促進學生成長成才。我校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被廣東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認定為'廣東省小型微型企業創新創業示範基地','為樹眾創空間'被廣東省科學技術廳認定為'廣東省眾創空間試點單位'。近三年,學生在國家級、省級各類競賽中獲獎1800餘項;2016年和2017年本科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分別為97.26%和96.24%,均超過全省本科院校平均水平。
學校重視科學研究,教師以科研促教學。'十二五'以來,全校獲得自然科學基金、社會科學基金等科研立項國家級30項、省部級235項;發表學術論著2410篇(部);獲得省級科研獎勵2項,同時產出了一批有一定影響的成果。教師以課堂教學、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第二課堂等形式將其科研成果融入本科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以科研促教學。《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學報》(人文社科)連續四屆獲評全國高校優秀社科期刊,入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擴展期刊)';2017年,《廣東第二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獲得'廣東省特色科技期刊 '稱號。
學校主動服務廣東省基礎教育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與地方政府共建6所附屬學校和3個教育實驗區,在推進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尤其是薄弱學校快速優質化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學校一直承擔著基礎教育教師、校(園)長的培訓任務,是教育部校長領航工程基地、教育部教師國培計劃基地,廣東省級中小學教師發展中心等6個省級機構設在我校。
學校積極拓展國際文化教育交流與合作。近年來,與澳大利亞西雪梨大學、美國內布拉斯加大學奧馬哈分校、英國桑德蘭大學、英國紐曼大學、柬埔寨東南亞大學、臺灣屏東大學等10多所國(境)外高校籤訂了合作備忘錄或合作辦學協議,同時開展了'3+1'和'3+1+1'學分互認模式的聯合辦學項目,拓展了具有國際視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學校 '十三五'時期的發展目標是:立足廣東,面向基層,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在省內有較大影響,教師教育在全國有一定知名度,專業碩士學位教育獲得重大突破,國際合作辦學有新進展,現代大學治理體系構建和智慧校園建設基本完成,成為規模適當、特色鮮明的應用型普通本科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