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次的文章中我們從區域選址的角度,分析了5個區域選址的利與弊,姑且把這稱為選址前菜。
這次我們歸納了7個點,讓你避開選址中有可能交學費的環節,直接上主菜,具體聊聊考察店面時容易遇到的問題。
問題一:產權
「房租5K,轉讓費僅1W,預租從速」
見到這樣的轉租信息是不是有些心動?於是興衝衝籤下合同花了一大筆錢裝修,開業一個月後房東找上了門要收回房屋。
等等,不是房東轉讓還籤下正規合同嗎?
這時候你要提前知道轉租人是一手房東還是二手房東,他是否有產權證明?如果是二手房東,他是否有轉租資格?是否獲得原房東的同意? 最好是有書面文件證明而不是口頭答應。另外,在租房用於開店時也儘量選擇可以商用的鋪子,在後期辦理相關證件時會比住宅房相對容易。
問題二:租約事項
在籤約租房時,一般人都容易考慮到的是租金、管理費、押金、合約期、交租方式這幾個租房時候的問題,但是開店卻不一樣。
第一點免租期。盤下一家店鋪之後總免不了將它改頭換面裝修一番,短則一個星期,長則三個月。這時候就可以向房東或商場詢問免租期以及免租時長,一般情況下免租期為45天。
第二點租金遞增。開餐飲的門店一般租約則長達5年,10年,要是碰到黑心房東見商家生意好要漲租一大筆也是很頭疼。有遞增可以,但是要在合理的範圍內,一般情況下每次調整5%以下,每兩年調整一次,在整個租期內平均調整係數控制在12%以內較為合適,在籤約時也要在合同當中註明此項。
問題三:房屋面積
朋友小李想做餐飲創業已久,去年好不容易盤下一個50平的小鋪子,可是在做完店內設計之後卻憂傷的發現,購置的一些設備根本就放不下。
這是為什麼?房東也並沒有欺騙小李,只是忘了告訴他還有公攤面積,且一些商場裡公攤面積佔比還不小。提前知道實際使用面積和建築面積不是一回事,避開這個選址坑!
問題四:房間格局
房間格局在選址時同樣重要,必不可忽視的就是樓層問題。如果你經營的是一家快餐式的店,最好選擇一樓的街邊店,不選二樓或以上的店,因為快餐講究的是效率,跑上跑下要花時間且體驗感會差。另外,半地下室的店也儘量不考慮,除非你十分有信心能把地下室作為一個標籤,營造出特立獨行的體驗感打造成網紅店。
除了考慮樓層,鋪子的門寬也十分重要。這一點全家便利店在加盟時就有要求店鋪門寬要在8米以上才能達到標準,當然其店鋪面積也要求在100平之上。如果是開一家餐飲小店的話,一般來說門寬小於1.5米的店就儘量不要考慮,3米以上為佳。因為門寬影響了餐廳可見性,可見性則直接影響顧客光顧率。
問題五:配套設施
對餐飲店而言,餐飲的配套設施完善會讓後期省了很多事。
這裡一方面是基礎建設,包括電力,燃氣,排煙,上下水管徑等,其中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排煙問題,這是做餐飲繞不開的問題。因此要看鋪子是否具有排煙條件,如果看中的鋪子附近是居民區或學校旁邊就要慎重考慮了,儘量提前取得相關單位的認可以免後期出現糾紛。
另一方面是在配套上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比如垃圾清理,消防安全以及周邊治安情況也是需要考慮其中的。
問題六:外邊環境
如果說前文提到的是從內考量選址,相應的我們也要從外考量選址。
比如是否能樹立廣告牌?門口停車是否方便,能容納的停車位數量是多少?附近的可用交通是否方便,比如共享單車/電動車。對於以外賣為主的店鋪,還要考慮外部是否有遮擋,外賣員進出取餐是否方便。
問題七:周邊競品
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周邊競品。但要了解些什麼,具體怎麼了解?這裡提供兩點最好操作的辦法。
第一則是營業額指標,除了要預估自己的營業額,也要考量同類產品的營業額。在進行這一考量之前要算出自己每天的盈虧平衡點是多少,即每日平均流水和淨利達到多少才能盈虧平衡,如果周邊同類店鋪都低於這個點,那麼經營風險較高。
確定自己的盈虧平衡數額後就是要實地考察。比如以午餐為例,到店一個小時,數這1小時買單的人數,買單人數乘以該店客單價就是這一組數據1小時的營業額,一般午餐的黃金時段為11-2點這三個小時,那麼1小時的數據再乘以3就是午餐時段的營業額。這裡要注意的是,午餐和晚餐要分開測試,通常午餐和晚餐的營業比例為3:7 .
第二則是了解客流量,看看他們的上座率。如果一家可以容納35-40桌的餐廳,在黃金就餐時段每一家餐廳的上座率連30桌都沒有,那說明該區域客流量明顯不足,需要警惕。如果大部分的商家都輕鬆滿客,且還有不少門店門前大排長隊,這說明翻臺率也相對可觀,那麼有幾家客人不多也無需過分擔心,客流風險相對較小。
總結:
選址是餐飲創業的重頭,一個餐廳是否成功,50%以上的因素取決於選址。
現在我們再從頭回顧一下餐飲選址七大點,主要是從產權、租約、面積、格局、配套、外邊環境、周邊競品這些部分去考察。
投資有風險,希望大家在擁有創業激情的時候也要穩紮穩打,比如從選址開始。如果一昧只埋頭開店也有可能會落得被迫關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