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開發者大會發布dating功能
啊啊啊
我的小心臟啊
竟然神奇的捕捉到了......
以往的facebook開發者大會,大家總是座無虛席,後來的人可以擠在被分流的其他直播間內,觀看著這位商業帝國建立者的演講,所有的一切就像他一如既往的灰色T恤一樣,穩健、沉穩。可是今年不管怎麼樣都註定都不一樣了,因為數據洩密,被國會聽證會議員輪番轟炸,但卻在長達10個小時候的舌戰群儒後股價也神奇的連續兩天上漲,不管是前面的數據洩密事件還是後來的舌戰群儒的勝利,以至於在F8上,大家都覺得這一屆開發者大會,縮水了...在F8上最受矚目的問題大概就是Facebook將對用戶的數據安全和隱私做出怎樣的承諾。
但是,但是,但是...十分令我驚喜的是,
facebook發布了一項「約會(dating)功能」,
今天非常忙也非常累,但是還是希望說一下自己的感受,
其實在 Facebook 剛剛成立的時候,公司的幾個創始人和工程師就想過,這是一個用戶量增長極快的大學社交平臺,大學生都上來了幹些什麼?肯定是約炮交友嘛……不久後,新的約會功能 (dating)就將上線。「我們這個理念想對了,就是超前了 14 年。」Facebook 首席產品官克裡斯·考克斯 (Chris Cox)說道。
約會默認關閉,用戶選擇加入才開啟;加入後不會顯示在用戶資料裡,只有用戶自己才能看到約會功能,別人看到的依然是「單身」狀態;約會功能不會推薦好友;用戶可以報名參加公共活動,能看到同樣參加活動並開啟了約會功能的陌生人,進而發起聊天。
facebook既不基於自己的大數據對你進行精準推送,也不僅僅是去OOXX,似乎通過facebook的關係鏈和已經沉澱的用戶信息,用戶也完全可以按照你自己的選擇去匹配相應的約會對象,使得這項高成本的服務在fb上可以更順暢的匹配,相對其他各種陌生人的社交軟體,用戶也似乎更願意買單,國外的單身狗們,你們的福利來了啊,而正如Cox說的那樣,超前了十四年,從一開始,fb的初衷多多少少都有一點是為了給予校園裡的蠢蠢欲動的人一些躍躍嘗試的機會,不知道fb的這項功能會出現什麼與眾不同之處,但是從開發者大會來看,好像和Tinder以及Bumble也沒有什麼不同耶,「時代是大時代,但對於產品來講也不一定好產品」,那麼多的陌生人社交產品,功能基本都已經雷同了,想看看今年晚些時候facebook是如何去做的~
(期待臉~)
幾個個人的觀點:
1.facebook這個消息,會不會讓馬爸爸去進軍陌生人和社交領域呢,基於微信的熟人社交以及微信裡的「群」輕熟人社交體系,以及越來越深入的新零售的布局和經驗,做起婚戀來我覺得大有可為啊,也不知道為何遲遲不入局,真的像是「騰訊文檔」的樣子嗎,八年提一個需求,哈哈哈哈,笑死。反過來想,騰訊爸爸現階段的實力和戰略維度,更應該去收購以及控股吧,天高皇帝遠,各大婚戀和其他社交網站都遠離深圳,看來我的最愛珍愛網已經很難逃脫這場命運了,看好微信通過小程序和微信公眾號以及社群布局婚戀市場,解決廣大的單身狗啊~
2.F8宣布的這個功能確實打擊了旗下擁有Tinder, OkCupid和Match.com三個重量級約會APP的Match Group,後者的股價應聲下跌,跌幅超過19%,這次降維打擊我真的服。
3.任何一個品牌都需要本土化戰略,強扭的瓜不甜,國外的Tinder為什麼這麼火,而在國內抄襲Tinder的模式的app為什麼卻不能達到如此的高度,這值得深思。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但是隨著中國的更加開放,世界經濟的更加一體化,人們的思想像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和效率一樣,在逐漸縮小,觀念的一致化和滲透化能力不斷增強,未來也許已來,我相信很快,社交軟體會迎來再一次穩定後的爆發,而基於本土化的相親市場卻似乎仍然需要不斷的探索,目前來看,我仍然看好往OMO方向的發展。
轉載吳小平的一段話:
這一代年青人,太辛苦了。時代確實是大時代,但人生不一定是大人生。我們在羨慕各類封面人物的同時,要更多關注數億青年。他們,她們,有著不穩定的工作,但卻有著極為穩定的房貸、車貸、尿布開支和社交往來。如果說,過去十年,年青人們還能夢想:只要經濟快速發展,可以舒緩對房價高增的內心痛苦,可以幫助他們甩脫巨大的經濟負擔,那麼,現在房價已經穩定下來了,年青人們卻發現,經濟增長也穩定下來了——真不是個好消息。於是,生活似乎開始朝著低質量的反潮流方向運轉,一個比拼誰的生活質量更慘的「拼多多」APP竟然創造了超過京東的流量。顯然,消費者們,尤其是年青人們,已經感受到了大時代突然停止大步流星轉而扭頭一看的那種殺傷力。沒想到,2018年的資本市場邏輯,竟然是從年青人降低生活質量開始的。至於川普威脅斬斷中國科技復興供應鏈、歐盟不斷提升對華貿易制裁威脅等等,反而退居其次。年青人們,如何自我救贖?以前,我們還相信二八理論,也就是總有20%的人,佔據著和餘下80%人等量的財富。於是,年青人們琢磨琢磨,畢竟還有五分之一的成功機會嘛!現在?對不起,這個理論改了,變為了5% VS 95%,富有者通過資本市場更加富有,而局外人將幾乎徹底被邊緣化。別以為你在大城市裡有個住房有個工作就是質量提升,其實,由於財富更不平均,機會更不均等,你從現有階層墮落和下滑的風險,比前十年高多了。但,你能去創業嗎?能去留洋嗎?能去投資PE基金嗎?這些貌似通過「投資自己」而「改變自己」的辦法,對年青人風險更高。創業總體死亡率92.28%(根據2008-2016全國初創企業景氣調查數據,),留洋回國5年工資水平僅為土鱉同類的103.45%(2012-2017京滬深留樣學子薪酬比較分析,多掙了3%),PE投資成功率低於14%(長金研究中心之中國私募股權基金深度分析報告,七分之一真正盈利),算來算去,似乎比去澳門擲篩子獲利的期望值低多了,也容易耗盡年青人直系親屬的僅有現金儲備。越是努力,越是危險?對於絕大部分年青人而言,你只能去股市試試機會。股指期貨的槓桿容易讓你一把坍臺,個股期權你基本夠不上門檻,而商品或外匯交易更會耗盡你的深夜休息時光,讓你更加容易精神崩潰。只有炒股。可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