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國考的腳步越來越近了,在有限的幾個月的時間裡,到底如何去複習才能提高效率、事半功倍呢?在這裡筆者先給各位考生梳理一下判斷推理科目的備考策略,以幫助大家更好地把握國考判斷推理的脈搏,助各位考生在國考考試中一馬當先,走向成「公」。
在近五年國考裡面,判斷推理每年都穩穩的佔據了40道題目,其中「圖形推理」、「定義判斷」、「類比推理」和「邏輯判斷」四個模塊分別有10道題。而由於判斷推理在行測裡面應該屬於趣味性較高、技巧性較強的一個模塊,好的備考策略往往可以使備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接下來筆者就來談一談如何有針對性地複習備考。
一、圖形推理
圖形推理是指根據幾個圖形歸納出一般規律,一般涉及點、線、面以及相互組合,具有不同於其他行測題目的特點,因此說圖形推理的題目往往可以做到千變萬化、靈活多樣。而如果要進行分類的話,可以把圖形推理分為:位置類、樣式類、數量類、屬性類、功能類和立體類。如果想要做好圖形推理的題目,就得先了解清楚圖形推理到底包含了哪些基本的考點。比如說大家看看下面的這道題目:
(1)從所給的四個選項中,選擇最合適的一個填入問號處,使之呈現一定的規律性:
A.如上圖所示
B.如上圖所示
C.如上圖所示
D.如上圖所示
【華圖解析】正確答案:B
解析第一步,觀察特徵。
組成元素相同,每個圖形均由正方形和小三角形組成,小三角形在正方形中發生位置變化,考慮平移。
第二步,一條式,從左到右找規律。
小三角形底邊沿著正方形外框順時針依次移動半條邊,問號處應移動到正方形上邊的右半部分,排除C、D項;進一步觀察,小三角形在正方形內部的頂點,依次出現在「右下」「左下」「左上」「右上」「右下」的位置,所以問號處的圖形中小三角形的頂點應該出現在「左下」的位置,如下圖所示,只有B項符合。
因此,選擇B選項。
大家不妨試想一下,假如你在做這道題目之前,並不知道會考小三角形在正方形內部的頂點移動規律的話,相信大部分的考生是很難排除幹擾性選項並最終選出正確答案的。因此針對圖形推理的複習,建議大家首先應該把圖形推理歷年國考考查的全部考點先進行系統的梳理,只有這樣才能夠知道到底圖形推理常考查什麼考點。當然只知道圖形推理考查的基礎考點還遠遠不夠,若想快速解答,提高做題速度,還需要做大量的圖形推理題,在經過大量練習之後,才能夠真正做到快、準、狠,提升自己做題的速度、準確度和效率。
二、定義判斷
定義判斷是行測各題型中,難度最小的一個題型。因為我們只需根據定義來判斷選項中的情況符不符合該定義。此類題型也沒有高深的技巧和方法,只需將選項與題幹的定義關鍵詞一一對應即可。但實際做題當中,考生們會發現定義判斷並不像想像中的那樣簡單,一是對於關鍵詞的把握不準確,無法確定題幹中的關鍵詞是哪些。其次,就是許多考生在做定義判斷這個模塊時,習慣性糾結、鑽牛角尖。比如說大家看看下面的這道題目:
(19年國考省部級-86)定律假說是對一類事物或現象的性質或發生原因作出推測性解釋,得出一個可能具有普遍性意義的規律性命題,從而試圖建立、發展或補充科學理論。
根據上述定義,下列屬於定律假說的是:
A.老師向學生們解釋潮汐現象產生的原因是海水在引力作用下出現的周期性運動
B.某單位倉庫被盜,由於未發現破壞性進入的痕跡,偵查人員認為內部人員作案的可能性極大
C.牛頓根據蘋果掉落現象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D.有研究人員提出,由基因導致的疾病可能都是由於基因突變引起的
【華圖解析】正確答案:C
解析第一步,看提問方式,本題屬於選是題。
第二步,找關鍵信息。
①對一類事物或現象的性質或發生原因作出推測性解釋;
②得出一個可能具有普遍性意義的規律性命題;
③試圖建立、發展或補充科學理論。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老師用引力解釋潮汐現象的原因,不符合「推測性解釋」,不符合定義;
B項:偵查人員的推測只是針對當前這個案件,沒有體現「得出一個可能具有普遍性意義的規律性命題」,不符合定義;
C項:根據蘋果掉落現象,牛頓對其原因和本質作出推測性解釋,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體現了「得出一個可能具有普遍性意義的規律性命題」並「建立、發展或補充科學理論」,符合定義;
D項:只是對由基因導致的疾病的原因和本質作出推測性解釋,但未明確體現「得出一個可能具有普遍性意義的規律性命題,從而試圖建立、發展或補充科學理論」,不符合定義。
因此,選擇C選項。
所以,在做定義判斷題目的時候一定要按照題目上面所說的要求,找符合或者不符合的定義,不要加入自己所謂的一些日常生活常識,陷入到出題人設置的陷阱裡。在備考階段,建議各位考生一定要把近10年的定義判斷的真題,全部做一遍,把握定義判斷的出題方向,從而更好地找到做題的感覺。
三、類比推理
很多同學在印象中總認為類比推理就是考查常識,並且覺得常識考查的範圍過大,所以總覺得類比推理如果做錯了就是自己的常識不過關。但實際上在類比推理中除了考查常識之外,有很大一部分類比推理題目都是考查邏輯關係的,所以如果想要做好類比推理的題目,應該先了解並熟悉各種邏輯關係的含義,比如說:1.矛盾關係指代的是非此即彼的關係,如男與女;生和死。2.反對關係指代的是除了A跟B之外還有其他情況,如紅與黑,憂愁與思念......等等這些邏輯關係。比如我們來看下面這道題目:
刻舟∶求劍
A.裡應∶外合
B.掩耳∶盜鈴
C.打草∶驚蛇
D.指桑∶罵槐
【華圖解析】正確答案:B
解析第一步,確定題幹邏輯關係。
「刻舟」是方法,「求劍」是目的,二者屬於目的對應關係,且先有「刻舟」,後有「求劍」。
第二步,辨析選項。
A項:「裡應外合」指外面攻打與裡面接應相結合,「裡應」和「外合」屬於並列關係,排除;
B項:「掩耳」是方法,「盜鈴」是目的,二者屬於目的對應關係,且先有「掩耳」,後有「盜鈴」,與題幹邏輯關係一致,符合;
C項:「打草」的本意不是「驚蛇」,二者不屬於目的對應關係,排除;
D項:「指桑罵槐」意為指著桑樹罵槐樹,比喻表面上罵甲,實際上罵乙,「指桑」和「罵槐」是同時發生的,不存在先後順序,排除。
因此,選擇B選項。
大家不妨試想一下,假如你在做這道題目之前,並不了解「刻舟」是方法,「求劍」是目的,二者屬於目的對應關係,且先有「刻舟」,後有「求劍」的話,相信大部分的考生是很難排除幹擾性選項並最終選出正確答案的。因此,對於類比推理題目來說,在掌握並且熟悉了相關的邏輯關係之後,當然少不了的就是通過大量練習來進行強化,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做練習的時候如何才能更加科學。在此建議各位考生注意以下幾點:
1. 不要憑自己的感覺去選擇答案;
2. 系統學習和掌握類比推理中常考的邏輯關係;
3. 儘可能的把4個選項中,各自分別包含的邏輯關係都想清楚、搞明白,做到技巧與練習並舉;
4. 完成練習後注意回顧,看看自己做錯了多少題,究竟為什麼做錯了,哪個邏輯關係沒有理解清楚,以此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四、邏輯判斷
邏輯判斷作為判斷推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深受廣大考生的重視,同時也是普遍反映比較難的一個部分。之所以這個部分比較難,是因為相較於其他部分,邏輯判斷涉及到更多的邏輯學理論。在國考的邏輯判斷模塊裡面,歷年都會包含有分析推理、翻譯推理、真假推理、歸納推理、原因解釋、加強論證、削弱論證。所以說邏輯判斷涉及到非常多不同的題型,我們首先必須掌握解答各種不同題型的相關邏輯知識和技巧。比如說:翻譯推理裡面的規則:如果...就...,前推後;只有...才...,後推前;真假推理裡面的矛盾及反對關係;歸納推理裡面的四大原則、四大錯誤等。比如我們來看下面這道題目:
(19年國考省部級-107)有實驗表明,秋葵的提取物——秋葵素,對於治療動物糖尿病有一定效果,有人據此認為,秋葵切片泡水喝,有助於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
以下哪項如果為真,最能質疑上述論證?
A.接受正規治療才是糖尿病人控制血糖最為安全有效的途徑
B.秋葵素對II型糖尿病患者有效,對I型糖尿病患者無效
C.只有使用提取、濃縮後的大劑量秋葵素才能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
D.秋葵中所含有的膳食纖維和多種維生素並不比一般蔬菜高
【華圖解析】正確答案:C
解析第一步,確定題型。
根據提問方式中的「質疑」,確定為削弱論證。
第二步,找論點和論據。
論點:秋葵切片泡水喝,有助於降低糖尿病人的血糖。
論據:秋葵的提取物——秋葵素,對於治療動物糖尿病有一定的效果。
第三步,辨析選項。
A項:無關選項。接受正規治療是「最安全有效」的途徑,但不能否定「秋葵切片泡水喝」這一途徑的效果,論題不一致,排除。
B項:增加論據。說明秋葵切片泡水喝對於治療糖尿病還是有效果的,具有加強作用。
C項:否定前提。指出想要降低糖尿病的血糖需要提取、濃縮後的「大劑量」秋葵素,因此,只通過切片泡水喝無法達到目的,具有削弱作用。
D項:無關選項。只是比較秋葵和一般蔬菜的膳食纖維和維生素的含量,並未提及秋葵切片泡水能否降低血糖的問題,論題不一致,排除。
因此,選擇C選項。
所以,大家只有很好地理解清楚各種解題方法以及在什麼情況下可以進行有效使用,才能在做題的時候得心應手。在掌握了這些邏輯判斷的解題技巧、方法之後,同樣少不了的就是大量的練習,只有不斷的練習,才能將解題的方法和技巧不斷強化,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外化為自己的解題行為,最終學好邏輯判斷。
上述就是關於判斷推理的國考備考策略,希望此篇備考攻略能給各位備戰的考生一點啟發,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更加有的放矢地去進行複習,祝願各位考生能夠一舉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