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蕭山工作的李先生,說自己接連遭遇噩耗,先是公司通知他,這個月末就要離職,他無奈之下準備回老家,回家之前想把一臺舊冰箱,拿到二手平臺售賣,結果遭遇第二個噩耗,被騙走近30萬元。
李先生今年53歲,安徽人,在杭州蕭山一家房產公司工作。2021年1月初,李先生收到公司通知,說是人事變動,他做到月底就要離開。李先生無奈接受公司決定,收拾行李準備回安徽老家。
李先生說:「下崗了,要離開蕭山了,我準備把我這臺冰箱在京東上以200多塊錢賣掉,結果在平臺上被騙了283999元。」
1月6日,李先生在京東出售一臺雪花牌冰箱,標價208元。很快,一位網名叫做qiuj1621的買家找到李先生,雙方加了微信,當天下午,買家告訴李先生,自己已經付款了。
李先生稱:「我到平臺看了看,是等待賣家付款,然後他說不可能啊,我這邊已經付過款了,他就截個圖過來,上面顯示賣家已付款。」
李先生很是納悶,這時買家發來一張他和京東客服的聊天截圖,客服表示是因為李先生沒有開通消費者保障權益,造成無法交易,導致買家的付款被凍結。買家要求李先生趕快和客服交涉,還給李先生發送了一個二維碼,李先生掃描二維碼,進入相關頁面,還和一個所謂的京東客服開了一個會。
李先生說:「他遠程指導我開通消費者權益保障,通過我的手機在京東金融平臺上借了28000塊錢,他說走一個流水而已,等你權益保障開通以後,這錢會從你借款記錄抹去的,不會給你留下任何不良記錄。」
因為對方的頭像是京東標誌,李先生十分信任,在這位客服的指引下,李先生陸續從支付寶、銀行卡、微粒貸等借款平臺,借貸出27萬元,打到了指定帳戶。
李先生說:「實際上我真的沒錢了,他說你最後一筆都結束了,馬上會給你開通的,不然你前面的錢就出不來,後來我就是在微信上和我老婆聯繫,叫她儘快打12000元過來,然後我老婆錢打過來,結果轉過去後他就說超時了,你必須還要轉24000元流水,這時候我發現不對了。」
前前後後付出去28萬元,李先生才意識到這是一個騙局。這時候,客服聯繫不上了,買家也消失了。
現在查看李先生和買家的京東界面聊天記錄,對方已經被標註為可疑用戶。之前,這名買家給李先生提供了一份訂單頁面,頁面顯示買家姓高,收貨地址在溫州樂清。記者聯繫上買家,對方卻表示,從來沒有在京東買過冰箱。
為了賣一臺208元的冰箱,李先生背上了近30萬的貸款,再加上他又剛剛失業,上有老下有小,他不知道接下來如何是好。
問題的關鍵還是買家。買家的真實身份,到底是什麼?京東是否能提供可靠的信息?
京東客服表示:「我們這邊是銷售平臺,不是執法部門,我們可以查閱到相關信息,但是沒法提供給您。」
京東表示,他們可以查到買家信息,不過需要警方介入才能提供。對此,李先生夫妻認為,他們這次上當受騙,與京東的監管也有關係。
李先生表示:「(現在注釋)該用戶存在風險,當時京拍頁面上根本沒有這個提示。」
京東客服稱:「正常交易都會有相關提醒的,如果是通過第三方匯款的話,這邊都有相應屏蔽義務的。」
針對這起事件,轄區內的蕭山北幹派出所已經立案,正在調查。 京東表示,他們會配合警方,查明真相。
(素材來源:小強熱線浙江教科 編輯:殷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