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部長:將投入370億擴建全國70%縣級醫院
今天下午,全國政協委員、衛生部部長陳竺在兩會會議間隙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備受關注的新醫改方案兩會後將馬上公布——「會在很近的未來,請大家以日來計算」。
他還透露,新醫改方案實施後,將會給老百姓帶來真正的實惠。在今後三年時間裡面,要為全國的貧困白內障患者做復明手術,有幾百萬的白內障盲人將重見光明。中央下大力氣加大醫院基建,預計投入370億對全國70%以上的縣級醫院進行擴建。
談到如何解決社區醫院就診率低這一現狀時,陳竺表示:「即將出臺的新醫改方案中,設立了醫師培訓制度。我們希望將來醫學院校的畢業生,能夠到大醫院經過三年左右的培訓,能夠有好的政策將大部分醫師吸引到社區去,同時我們也希望大醫院加大對社區醫院的支持。」
相關新聞》》
衛生部透露新醫改方案:關注基層醫衛建設 400億元投入縣醫院
全國政協委員吳明、陳興生提出,目前農村具有資質的醫師匱乏,93萬村醫生中僅有1.8%有資質,某市110個鄉村衛生院只有15名大學畢業生。
馬曉偉:新醫改非常關注農村醫務人員隊伍建設。在鄉村醫生學歷教育方面,衛生部和教育部將聯合推出一系列政策:三年初中畢業生接受五年教育後到鄉村工作,對中等教育相關專業歸類後形成鄉村醫生專業。
對於目前部分鄉鎮衛生院的工作人員沒有取得助理職業醫師資格,雖然掌握了一定技巧並獲得群眾認可,但在職業大疾病,都在縣醫院解決。
此外,還將加大城市對口支援,從今年開始一所三甲醫院要負責支援建設3所縣級醫療衛生機構,同時還要選派大量的醫生到縣級醫院開展工作,指導縣醫院的醫生,從事培訓工作。在縣醫院基礎建設中,還要建設鄉村醫生的培訓基地。
400億元投入縣醫院
全國政協委員戴秀英提出,目前醫療資源分布不合理,鄉村醫院就診率低,比如某市10個鄉鎮醫院設備總額只有90萬元;比如目前有60%的農民得病直接跳過鄉鎮衛生室,造成城市醫院門庭若市,鄉鎮醫院門可羅雀。
馬曉偉:為了解決農村看病難問題,今年將重點建設縣級醫院,預計將有400多億元投入到2000多個縣醫院,根據新醫改方案,還將縣醫院納入公立醫院改革。根據目標,要使縣醫院達到二甲醫院的水平,使得農村中的常見病、慢性病,包括影響農民生產生活的重能力聯繫到一起,實現按病種付費、單病種的付費控制、總額預付方式等支付方式的改變。不僅能避免醫院診治的隨意性,而且也能夠提高效率。
將按病種確定診療費
很多委員提出,目前公立醫院有一部分醫生開「大處方」、「大藥方」,直接造成群眾「看病貴」。
馬曉偉:根據新醫改方案,今年將在試點醫院探索轉變付費方式,通過規範診療指南體系,建立明確的帶有標準意義的臨床路徑,和社保的可支付
年後,極少數留在公立大醫院,相當多數分配到社會中去,前幾批要進入縣一級醫療機構。今後,我國醫學畢業生將走向住院醫師培訓的道路,結束我們國家醫學生畢業後直接分配參加工作的歷史。
推廣住院醫師培養制
多個全國政協委員提出,目前我國基層社區醫院就診率低的很大原因就是對醫生的不信任,基層社區醫院優秀全科醫師匱乏嚴重。
馬曉偉:新醫改已經確定了住院醫師的培訓制度建設,住院醫師人才培養將向3+X方向走,主要的思路是「國家立項,財政投入,醫院培訓,全口徑社會分配」,解決社會人進醫院培訓的補貼和待遇問題。住院醫師培養三
服務準入、監督管理方面也將和公立醫院一視同仁,國家鼓勵社會和民營資本創辦非盈利性民營醫院。此外,今後對達到標準的民營醫院也可以評定為三甲醫院。
民營醫院也可評三甲
全國政協委員董協良、何偉提出,目前民營醫院在稅收、科技立項、職稱評定等多方面都存在歧視問題。
馬曉偉:民營醫院在我國醫療衛生事業中發揮重要作用,根據新醫改思路,非營利性民營醫院在醫保定點、科研立項、職稱評定、繼續教育方面與公立醫院享有同等待遇。
(責任編輯:魏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