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生活晨報全媒體記者 梁耀華 孝義報導 文化的交流,思想的碰撞。9月26日下午,由中共孝義市委、孝義市人民政府、中央數位電視書畫頻道主辦的首屆孝·義文化高端論壇在孝義市黨政大樓舉行。
本屆論壇是「2020孝·義文化節暨書畫頻道進萬家——走進山西孝義」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主題為「中國孝·義文化傳統以及它的時代意義」。
論壇上,來自山東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山西省社科院、太原理工大學、曲阜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高等院校和學術機構的7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專家學者分別圍繞「孔子儒家孝道基本內涵、特點及其現代價值」「孝悌倫理與君子人格」「忠孝節義的前世今生」「家訓與孝道」「中國孝·義文化精神傳承與文旅產業發展」等話題發表主旨演講,與現場聽眾分享。他們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融入生動有趣的故事,結合時代背景,深入淺出地講解「孝」「義」的歷史淵源、文化價值及時代意義,博得聽眾們的陣陣掌聲。
此次高端論壇學術影響大,與會專家學者層次高,匯聚了一批權威人士。「孝」「義」文化植根於千年山川沃土,已成為孝義市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符號。這種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民族精神,凝聚著中國人特有的民族特質。
孝義市市長王廷洪表示,專家學者發表的主旨演講,對於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提升孝義文化品牌和學術高度、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山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振宇
孔子、曾子孝論存在四重內涵,前後之間呈現層層遞進的邏輯關係:
其一,孝養。從物質生活層面贍養雙親、照料雙親,是孔子「孝」論最低層面的規定。
其二,情感。孔子「孝」論最重要的是一種內在情感,一種根源於血緣關係的自然親情。
其餘兩重內涵為諫親及慎終追遠。
北京語言大學人文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韓德民
中國人向來崇尚君子。所謂君子,就其實質而言,就是孝悌精神的人格化體現。君子人格的特徵,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加以把握:一是反求諸己的精神修養方式;二是尊重傳統及社會規範的實踐態度;三是尚中的方法論原則。
省社科院文學所原所長研究員、姚奠中國學院常務副院長、山西三晉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賈克勤
「大孝忠義」文化既是一個完整的知識系統,又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核心元素,也是一種文化自覺。孝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做出來的。孝道是傳統文化的最高境界。
北京語言大學原校長、博士生導師崔希亮
忠孝節義的不同價值體現在精神層面、倫理層面、道德層面、社會生活層面、政治生活層面、家庭生活層面。其中,在精神層面,忠孝節義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忠孝節義還具有現世意義,具體體現在忠於祖國、孝敬父母、做人操守、處事要重義氣。
太原理工大學教授、山西省人民政府文史館館員、山西三晉文化研究會特聘專家、山西孝文化研究會專職顧問張世榮
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套傳統文化方面的書籍,共6本,有1100多頁,包含《道德》《關公》《孝道文化》等。這套書,內容豐富,涵蓋了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我通過多年的研究,深深體會到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及其飽含的智慧與力量。今後,我繼續從自己做起,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實踐、修養,做一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者。
曲阜師範大學教授周海生
孝德、孝行的培養,首先立足於家庭教育。家庭是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基本場所,是中華文化傳承的特殊而重要的空間。傳統家教方式包括言教、身教。言教方面,孔子秉承詩禮傳家的理念。身教方面,是一個自上而下的過孝義程。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特聘教授、西北大學歷史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張普然
孝義古城作為國家重點保護單位,保護及合理利用是我們的職責和使命。我們要先從文保入手,將古城遺址、文物進行保護和修繕,再根據遺址保護規劃條例規範,有效合理保護利用,深度挖掘歷史文化資源,展現歷史文化底蘊,結合「孝·義」文化進行文旅深度融合,活化文化,使孝義古城的保護、利用同時發展。
(攝影:孟憲亨、梁耀華;視頻:李正輝;剪輯:李正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