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羚瑋 發布時間:
作者:吳羚瑋 發布時間:
挪威卑爾根藝術設計學院,藝術音樂設計院系(Kunst Musikk Design,KMD)的新大樓剛落成,一批學生就搬了進去。其中一名學生在一間淋浴間擺上了一架鋼琴。
按照設計方建築事務所 Snøhetta 的說法,KMD 的每位學生都能擁有自己的工作室,並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布置,這樣能激發他們的創造性。
「建築在被使用以前,只是一座紀念碑」,Snøhetta 的創始人 Kjetil Trædal Thorsen 表示,「它需要人們將它變成一項工具。」
KMD 於 1996 年建立,儘管它的校史遠不如卑爾根素來悠久的藝術教育史來的豐富——這座城市的第一間藝術學校出現在 1772 年,但它來頭不小,由卑爾根兩大藝術機構合併而成,是全城第二大文化建築,建築面積 14800 平方米。
整棟建築的外立面是回收的鋁質板。設計師有意呈現出大小不一、貼合度深淺也不一致的拼圖。挪威多雨的氣候還會使它們表面自然氧化,增加顏色和紋理的變化。
建築依據 PassivHaus 環境標準而建,需要很少的能源就能維持舒適的室內環境:根據季節不同,建築內的溫度將在 15 至 25 度之間浮動。
Passivhaus 是個源自德國的概念, 它定義的建築僅通過外殼的遮陽和隔熱,就能營造出健康舒適的居住環境,如室內二氧化碳維持在 1000 ppm 以下;夏天維持在25 度以下,在冬天維持在 20 度以上。
KMD 建築內部大都保持著半成品的狀態,這一方面為了環保,一方面則方便讓學生自行進行未來設計。
這種方式被稱為「冗餘模型」(redundancy model),是一種考慮到未來狀況的設計方法。
整棟建築的核心元素是固定的,但內部空間能根據未來學生的數量和需求被重新改建。
「我們正在為未知做準備」,Thorsen 說。
設計師將建築當成了一件教育工具。他們專注在材質上,希望能幫助學生們了解到藝術與成品的過程。
比如,建築內壁由 14 萬片松木組成。這種木材的好處是,當釘子頂上又拔起後,它們能自動「癒合」釘口。
樓梯則是裸露的混凝土,卑爾根多雨的天氣通過上面留下的水漬一覽無遺。金屬樓梯踏板在澆築過程中留下的「失誤」也被留下來,呈現出一種粗糲的感覺。
這段不加修飾的樓梯井也成了最佳的作品展示空間。KMD 將收集校友作品,將這裡被作為一個畫廊。
KMD 學院沒有按照學科提供固定課程,他們更鼓勵學生在複合課程中追求更多元的實踐。
學校所在的位置曾經是卑爾根的工業區,出產起重機。其中一臺起重機還被保留在這裡。它被懸掛在大廳正上方,一旦校內有比較重的物料和藝術作品需要搬運,它就可以派上用場。
學校內巨大的工具間可供學生使用,裡面擁有包括 3D 印表機在內的最新儀器。
KMD 還特別注重與城市公眾的連接。這棟建築的入口面朝一個公共廣場,於是這裡形成了一條「文化軸」。
除了廣場上一座低矮的咖啡館以外,沒有建築物阻擋視線。這個咖啡館也是一個社區空間,學校會在這裡組織面向學生和當地居民的講座。
而面向廣場的工作室外立面由玻璃製成,還形成了懸箱式的突出窗戶,相當於學生向公眾展示作品的窗口。
此次校舍建成共花費 11 億克朗(合人民幣 9.16 億元),完全由國家財政撥款。所有學生,包括海外留學生,除了每學期支付 700 元人民幣註冊費,只需要在獲得學位後支付一半的生活津貼即可。
本文轉自好奇心日報,作者吳羚瑋,原標題為《什麼叫「冗餘設計」,這是挪威一間藝術設計學院想告訴你的》。
1、本文是
芥末堆網轉載文章,原文:
好奇心日報;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告訴我們。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