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木炭
最近,由劉詩詩、倪妮主演的《流金歲月》上映了,該電視劇改編自亦舒的同名小說。
蔣南孫和同校師兄章安仁戀愛,可兩個人的家境卻相差甚遠。
蔣南孫是上海本地人,家境優渥,從小被富養;而章安仁家境清貧,上大學才從老家出來,一切都需靠自己的努力獲得,為人節儉。
也正是因為這樣,蔣南孫的爸爸不同意兩個人結婚。
劇中,有一個情節令我印象深刻。
蔣南孫的閨蜜朱鎖鎖對她說:
女人不能下嫁的,這樣他(章安仁)心態會不平衡。他高攀你,為了自尊心就要打壓你的。你們愛著的時候,什麼窮啊怪啊、軟弱、猶豫、高冷、驕傲,這些看起來都是與眾不同的優點,但是你們一旦在一起過日子,這些就會變的。
仔細想想,朱鎖鎖說的話很有道理。
和一個人結婚時,一定要看家境。
戀愛時,可以只考慮兩個人是否相愛、合適;而結婚,卻要考慮兩個家庭是否能融合。
一個人的家境,不光反映出他的物質基礎,同時也包含三觀、修養以及為人處世的態度。
01 結婚,一定要看家境
知乎上有個問題:有哪些是你結婚後才明白的道理?
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這樣說的:
女孩千萬不能下嫁,結婚一定要找門當戶對的人。
深表贊同。
我的一個朋友露露是一名公務員,研究生畢業,家庭條件很不錯,父母都是當地的領導。
而她老公出身一般,只讀了個專科。
老公比她小3歲,當時在一起也是看中對方自由簡單的秉性。
兩人結婚時,露露家裡強烈反對,但因為意外懷孕,沒有辦婚禮就結婚了。
結婚半年,露露父親依舊不讓她回家。
她懷孕期間和婆婆居住在一起,深切地感受到了下嫁的委屈。
婆婆買什麼都挑便宜的,可有些寶寶用品露露不敢用便宜的,覺得至少要質量可靠。
平時婆婆出門,到哪裡嗓門都很大,不懂和人說謝謝,禮儀教養在她身上就是一句空話,而且還特別喜歡八卦別人家的事情。
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露露想要孩子到大城市上學,而公婆卻想要孩子留在小縣城,坐享天倫之樂。
自打結婚後,露露遇到不少錢和觀念上的衝突,她曾說有過一萬次想要離婚的想法。
可見,露露和婆家的價值觀就不一樣,所以很難相處到一起。
你想買一個質量好的東西,人家覺得你浪費錢;你想給孩子優質的教育,人家覺得你矯情。
家境不同的人,很難相處到一起。
李嘉誠的原配夫人莊明月,是一個富家千金,她父親是香港第一鐘錶商莊靜庵。
她本人也非常優秀,學歷高懂投資,並精通外語。
而當時的李嘉誠卻剛逃難到香港,家境、條件都比不上莊明月。
因而兩個人的相愛遭到了莊明月父親的阻攔。
可莊明月卻鐵了心要嫁給李嘉誠,不惜和家人斷絕關係。父親沒辦法,只好同意。
1972年,李嘉誠因為"長江實業"的上市,迎來了事業的飛速發展,這其中也少不了莊明月的幫助。
但莊明月生了兩個兒子後,便回歸家庭,在家帶孩子。
她本來以為過上了自己的幸福生活,可這個時候李嘉誠卻出軌了,這讓她備受打擊。
1989年12月,莊明月陪同李嘉誠出席新年晚宴,卻在第二天突然離世。
他們公開的說法是突發心臟病而死,但很多人都認為她是自殺而亡。
而且在莊明月去世不久後,李嘉誠便急切地和緋聞女友周凱旋高調戀愛,像夫妻一樣出現在各個場合。
莊明月的故事令人惋惜,可現實中這樣的案例還有不少。
選擇下嫁的女人,大多數的婚姻並不幸福。
漸漸地,我們就會發現,真正走到最後的婚姻,大多是門當戶對的。
就像《簡愛》中的一句話:
"愛是一場博弈,必須保持永遠與對方不分伯仲、勢均力敵,才能長此以往地相依相惜。"
02 家境,決定了一個人的修養
《流金歲月》裡,蔣南孫自小被家庭保護得很好,雖然是家裡的"小公主",但她為人善良、內心純潔、三觀正直。
而男朋友章安仁卻是一個很勢力的人,他和另一個助教王永正同時競爭一個留校名額。
章安仁為了搶這個名額,惡意向學校舉報王永正,只因為他在購買建築材料的時候沒有向系裡申請。
但其實王永正也是為了房屋設計,選擇了一種最好的方法。
蔣南孫得知這件事,非常生氣,她希望章安仁能夠親自向王永正道歉,可他非但不聽取建議,反而反駁南孫:
"你們憑什麼認為,他王永正就是一個清白的人呢?你憑什麼覺得他就比我純潔呢?"
他還大言不慚的說,這樣做是為了能夠在南孫爸爸面前抬起頭,讓自己能配得上南孫。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章安仁骨子裡埋藏著深深的自卑,他不惜為了自己的利益,做出傷害他人的事情,在事情暴露之後依舊不知悔改。
這和他的家境是分不開的,父母是孩子的鏡子,孩子是父母的折射。
章安仁出現這種行為,很有可能是受家庭的影響,或是父母沒有為其樹立一個正確的三觀。
從一個人的家境,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修養。
年少時,我們總以為決定一段感情,最重要的因素是愛。
但經歷的多了,才發現真正左右兩個人的,是成長環境。
一個人的脾氣、習慣容易後天改變,但秉性往往是伴隨終生的。
你在一個乾淨、溫和的環境中長大,這個環境會把你薰陶成一個善良、純潔且有著博愛之心的人。
你的世界是明亮的,你也會將明亮帶給更多的人。
但假設你的另一半生長在一個冷漠、殘酷的環境,他很有可能從小自卑、敏感,渾身帶刺。
你從小被保護得很好,沒有受過苦,挨過餓;可他不是,他每天都在為一頓飯錢發愁。
這樣有著明顯差距的兩個人,光是想像一下在一起的畫面,就覺得很違和。
真正在一起後,你們也勢必會因為一些小事而引起紛爭,各持己見,無法協調。
到時候,愛情大概只剩下一個殘骸了,毫無用處。
也正應了一句話:當愛情落到實處,你會發現,差異太大是一種折磨。
03 最好的婚姻:物質上對等,精神上契合
有人說:婚姻的本質,就是一場等價交換。
兩個人交換的,不僅僅是金錢與外表,更多的是彼此的學識、閱歷與人格魅力。
知乎上,有人這樣形容相互匹配的婚姻:
"互相理解,互相追逐,因為持平,所以不論怎麼跑,都不用擔心弄丟對方。
沒錯,擁有門當戶對的婚姻,雙方幸福的概率才會更大一些。
著名鋼琴家朗朗,在36歲的時候才結婚,妻子是比他小12歲的吉娜·愛麗絲。
兩個人年齡雖相差較大, 但吉娜也是一個優秀的鋼琴家。
她出生於一個音樂世家,4歲開始學鋼琴,8歲公開演奏,15歲開個人音樂會,年紀輕輕便拿獎無數;
《羅伊特林根總匯報》評論吉娜彈奏的李斯特鋼琴曲,說道:
"她的李斯特,就像是從水晶碗中躍出,非常莊嚴,是一場難以置信的琴鍵魔術秀。"
不光如此,吉娜還精通英語、法語、德語、韓語、漢語等多國語言。
朗朗和吉娜,有著相同的愛好與經歷,在音樂方面更是完美契合。
出眾的吉娜,站在朗朗身邊,完全不遜色,反而無比登對。
兩個人的結合,才是真正的珠聯璧合、天生一對。
可見,相互匹配的兩個人,才能夠實現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
雖然說,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不見得不幸福,但往往要經歷過很多困難與磨合,即使最後成功地戰勝一切阻礙,也消耗了太多的能量。
有句話說:兩個人相愛,始於五官,忠於三觀。
很多時候,婚姻不幸福,往往不是兩個人不相愛,而是彼此之間的差距與隔閡,讓兩個人沒法繼續走下去。
只有真正適合,相處融洽的兩個人,才能夠攜手一生,在婚姻的圍城裡一步步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