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獲國際燃燒學會多項獎勵,科大人很多!

2021-02-18 中國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
國際燃燒學會中國分會近期取得積極進展,分會多位成員獲得榮譽獎項。堯命發、姚洪、李水清、胡隆華當選為國際燃燒學會會士(CI Fellow),陳正獲得國際燃燒學會Hiroshi Tsuji青年學者獎(Hiroshi Tsuji Early Career Researcher Award),楊斌、李玉陽、王佔東榮獲國際燃燒學會傑出研究獎(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據了解,本次中國學者共8人獲獎,其中有四位是中國科大校友(9713胡隆華當選會士,9614楊斌、9913李玉陽和08級加速器碩博連讀王佔東獲傑出研究獎),此外海外華人中中國科大校友0203張奎文也獲得傑出研究獎


一、學術方向明確並長期堅持,

四位學者當選國際燃燒學會會士

2020年1月,堯命發、姚洪、李水清、胡隆華四位科學家當選國際燃燒學會會士(Fellow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

堯命發教授於1985年考入天津大學,1992年碩士研究生畢業留校工作至今,1999年獲博士學位,現任天津大學講席教授、內燃機燃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堯命發教授入選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5-2019),2011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2019年獲創新研究群體;擔任《燃燒科學與技術》主編,第38屆國際燃燒會議內燃機論壇共同主席,2019年當選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會士(SAE Fellow)。

堯命發教授長期致力於內燃機燃燒理論和燃燒新技術研究工作,取得了國際同行廣泛認可的成果。先後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20年堯命發當選國際燃燒學會會士,以表彰其在內燃機高效清潔燃燒與燃燒控制理論與實驗創新研究的突出貢獻(「For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innovativ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n combustion and control for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with high efficiency and low emissions」)。

姚洪教授獲華中科技大學電廠熱能動力學士、熱能工程碩士,日本豐橋技術科學大學博士學位(2002),現任煤燃燒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2005-)、主任(2014-)。在煤焦燃燒/氣化反應機理與原位測試方法、汙染物生成與控制等研究方向取得了創新性成果,研究工作先後獲日本燃燒學會優秀論文獎(2007),兩次國際燃燒學會傑出論文獎(2010,2014)。

2020年姚洪教授當選國際燃燒學會會士,以表彰其在固體燃料燃燒及汙染物控制方面的突出貢獻(「for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of solid fuels and pollutants control in combustion processes」)。

李水清現為清華大學長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中組部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現任清華大學科研院副院長、中國工程熱物理學會理事、國際煤燃燒會議秘書長,及Energy & Fuels、Journal  of  Aerosol Science等編委。曾任第36屆和第37屆國際燃燒會議分會共同主席。研究方向包括清潔燃燒理論、顆粒動力學、新能源材料氣相合成技術、新概念燃燒與空間動力技術等。完成劍橋大學出版社學術專著一部,獲中國電力科技一等獎。

2020年1月15日,李水清教授當選國際燃燒學會會士,以表彰其在多相燃燒系統的開拓性工作,特別是前體物轉化、細顆粒生成及複雜顆粒-流體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貢獻(「for pioneering research on heterogeneous combustion systems, particularly on precursor reactions, particle formation and complex particle-fluid interactions」)。


胡隆華研究員於1997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獲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安全技術及工程博士學位後留校工作,現任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入選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青年長江、優青、青年拔尖,愛思唯爾中國高被引學者,英國皇家學會牛頓高級學者、日本學術振興會外國人特別研究員,Fire Safety Journal、Fire Technology和Tunnel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 Technology編委,第38屆國際燃燒會議火災研究論壇共同主席,2017年當選國際火災安全科學學會副主席。

胡隆華研究員長期從事環境氣流、微重力等條件下火災動力學行為的基礎研究。

2020年1月15日,胡隆華研究員當選國際燃燒學會會士,以表彰其在環境氣流作用下燃燒和火焰動力學基礎研究及在火災中的應用方面取得的卓越進展(「for exceptional advances in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of combustion and flame dynamics in ambient airflows, as applied to fire」)。

國際燃燒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是國際燃燒學會設立的終身榮譽,用於表彰全球範圍內在燃燒研究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傑出科學家。自2018年公布首屆國際燃燒學會會士名單以來,迄今全球共有190位來自世界各國的科學家獲此殊榮,2020年有27位獲得者。


二、潛心燃燒基礎研究,

嶄露頭角獲青年學者獎


北京大學陳正研究員榮獲2020年國際燃燒學會Hiroshi Tsuji青年學者獎(Hiroshi Tsuji Early Career Researcher Award)。


陳正研究員在清華大學工程力學系獲得工學學士和碩士學位,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目前在北京大學工學院擔任研究員。陳正研究員從事與能源和推進技術相關的基礎燃燒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燃燒火焰動力學,曾獲得國際燃燒學會伯納德·劉易斯獎(Bernard Lewis Fellowship)和亞太燃燒會議青年科學家獎(Young Investigator Prize)。

陳正研究員因在點火、火焰傳播理論、層流火焰速度準確測量等方面取得的研究進展而獲得國際燃燒學會Hiroshi Tsuji青年學者獎。

國際燃燒學會Hiroshi Tsuji青年學者獎(Hiroshi Tsuji Early Career Researcher Award),以日本學者Hiroshi Tsuji教授命名,旨在表彰在燃燒研究中取得突出研究進展的青年學者,自2016年開始設立,每年評選一次,每次不超過兩人。


三、做前沿燃燒研究,

三位學者獲傑出研究獎

2020年1月,楊斌、李玉陽、王佔東三位中國學者榮獲國際燃燒學會傑出研究獎(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


楊斌任清華大學燃燒能源中心、能源與動力工程系教授。研究方向包括燃燒動力學模型不確定性分析、航空及生物燃料燃燒機理、基於質譜和基於同步輻射的燃燒診斷、等離子輔助燃燒等。楊斌教授發表論文80餘篇,被SCI引用2400餘次。楊斌教授任Combus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雜誌副主編,Journal of Thermal Science、Fuel、《燃燒科學與技術雜誌》編委;擔任第36-38屆國際燃燒會議氣相動力學論壇主席/共同主席;曾任國際燃燒學會執委會提名委員會、Tsuji獎評選委員會、理事提名委員會委員。


李玉陽教授現為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院長助理,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燃燒反應動力學、層流火焰動力學、霧化蒸發與噴霧燃燒、燃燒診斷學等,發表論文120餘篇,SCI引用2300餘次,H因子28。

李玉陽教授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亞太燃燒會議青年研究員獎、國家優秀青年基金、安徽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國際燃燒學會伯納德·劉易斯獎等,現任第38屆國際燃燒會議分會共同主席、國際燃燒學會中國分會秘書等職。


王佔東教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燃燒反應動力學、燃燒診斷學等,在Proc. Natl. Acad. Sci.、Prog. Energ. Combust. Sci.、Combust. Flame、Proc. Combust. Inst.、J. Am. Chem. Soc.等期刊發表論文60餘篇,SCI引用1400餘次,H因子25。

王佔東教授2014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學位,2014-2018年在沙特KAUST大學從事研究工作,2019年入選國家創新人才計劃青年項目。王佔東教授曾獲國際燃燒學會伯納德·劉易斯獎。國際燃燒學會傑出研究獎(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授予在燃燒科學領域發表產生重要影響的優秀論文的作者,其評定標準之一是在Combust. Flame(CNF)、Proc. Combust. Inst.、Combust. Sci. Technol.和Combust. Theor. Model.中發表論文的引用數量。該獎項面向除國際燃燒學會會士、金獎得主、理事會理事、CNF和PROCI主編外的會員進行評選。2020年首次頒發該獎項,公布了40位獲得者,其中,除清華大學楊斌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李玉陽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佔東教授三位中國學者之外,瑞典隆德大學白雪松教授、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呂田峰教授、美國史丹福大學鄭曉琳教授和美國Convergent Science公司張奎文博士等四位海外華人學者也同時獲獎。

國際燃燒學會中國分會湧現了一批潛心篤志、專精於燃燒科學的學者,他們在老一輩學者開闢的道路上鍥而不捨、砥礪前行,在科學探索中做出了突出的成績,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國際燃燒學會中國分會的各位學者,正以各自不同的研究方法、方向和風格,在科研和教學的第一線工作,共同推進世界燃燒科學的發展,促使中國的燃燒學科處於世界先進水平。

國際燃燒學會(The Combustion Institute)

國際燃燒學會會士名單公告(Fellows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

國際燃燒學會Hiroshi Tsuji青年學者獎獲獎名單公告(Hiroshi Tsuji Early Career Researcher Award)

國際燃燒學會傑出研究獎獲獎名單公告(The Research Excellence Award)

供稿單位: 國際燃燒學會中國分會

相關焦點

  • 胡隆華研究員當選國際燃燒學會會士(CI Fellow)
    近日,國際燃燒學會(The Combustion Institute)公布了2020年國際燃燒學會會士(Fellow of The Combustion Institute)名單,我校火災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胡隆華研究員當選,
  • 兩位國際著名燃燒學者受聘中國科大客座教授
    近日,應中國科大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齊飛教授的邀請,法國國家科學研究院(CNRS)Philippe Dagaut教授和美國阿貢(Argonne)國家實驗室Stephen Klippenstein研究員訪問中國科大,並受聘為中國科大客座教授。
  • 潘鵬、吳璟入選2017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
    近日,根據《教育部關於印發的通知》(教人[2011]10號)有關規定和做好2017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人選申報工作的通知要求,經過學校推薦,教育部組織通訊評審、會議答辯、人選公示、評審委員會審定、聘任合同籤訂等一系列程序,教育部印發了2017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入選名單,清華大學土木工程系潘鵬教授被聘為結構工程學科特聘教授
  • 三位中國科大人當選國際計算機學會Fellow!
    北京時間2019年12月11日,ACM Fellow 2019入選名單公布,全球58名學者當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信息與智能學部副部長、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執行院長李向陽教授,因在智能物聯網與移動計算領域所取得的傑出成就和所做出的卓越貢獻,被遴選為ACM Fellow。
  • 西北師範大學盧小泉教授受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西北師範大學盧小泉教授受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會  場  5月7日下午,西北師範大學在新校區毅然學術報告廳舉行「長江學者」聘任儀式。  聘任儀式上,丁虎生宣讀了《教育部關於公布2012年度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名單的通知》,介紹了「長江學者」盧小泉教授簡歷。西北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劉基教授為入選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崗位的盧小泉教授頒發了教育部「長江學者」聘任證書,校長劉仲奎教授頒發了學校聘書。
  • 【研究生暑期學校】航天學院專家學者在線系列講座
    在宇航領域,機器人與控制領域重要期刊上發表SCI論文50餘篇,出版中英文專著4部,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70餘件;先後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國防技術發明二等獎等多項科技獎勵;獲得國家863計劃「十二五」優秀創新團隊首席等榮譽稱號。
  • 2019中國大學國際獎勵排名,北京大學第一
    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列2019中國大學國際獎勵排名前3強;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列2019中國大學全球高被引學者排名前3強。2014年,校友會中國大學排名在首次將諾貝爾獎、邵逸夫獎等國際代表性科技獎勵等納入中國大學評價體系,2019年,校友會將國際代表性獎項數量大幅度擴展到160多項,涵蓋了諾貝爾獎、菲爾茲獎、沃爾夫獎、邵逸夫獎、普利茲克獎、陳省身獎、積家歷史獎、國際水文科學獎、科學突破獎、唐獎、未來科學大獎、一丹獎等眾多學科領域的全球有代表性的國際科研獎勵。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入選2019「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的10位學者
    ,中國青年科技獎等多項獎勵。2014年作為中國大陸首位獲獎人獲得美國材料學會獎勵「MRS Mid-Career Researcher Award 」;同年獲得化學領域和材料領域湯森路透高被引科學家獎以及最具國際引文影響力獎。現兼任《Small》國際顧問編委會主席、《材料科學》副主編、Adv. Funct. Mater., Acs Nano, Adv. Mater.
  • 中國橋梁設計師首獲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國際成就獎
    圖為,頒獎現場 王虎 攝中新網武漢10月9日電 (王虎 徐金波)中鐵大橋勘測設計院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鐵大橋院」)9日發布消息稱,英國倫敦當地時間8日下午,該院副總工程師、中國工程設計大師徐恭義在倫敦領取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國際成就獎,這是繼他今年
  • 西北師大盧小泉成為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近日,西北師範大學舉行聘任儀式,為該校第二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盧小泉頒發聘書。  西北師大是省屬高校中唯一擁有「長江學者」的高校,此次盧小泉也成為繼該校王鑑教授後第二位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 祝秦成峰、靳津獲2020年「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CST青年科學家獎」
    該獎項是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創新獎子獎項,旨在鼓勵青年科技工作者,獎勵他們為國內細胞生物學發展帶來的新鮮活力和作出的貢獻。2018年起,改為每年評選一次,每次評選2人。由學會獎勵工作委員會負責評審。我們很榮幸地宣布,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的秦成峰研究員和浙江大學的靳津教授榮獲2020年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CST青年科學家獎。同時,恭喜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潘磊研究員、北京大學分子醫學所何愛彬研究員和陸軍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李詠生教授獲入圍獎。該獎項由Cell Signaling Technology(CST)冠名贊助。
  • 中國力學學會|清華大學莊茁教授當選國際計算力學學會執委
    在剛剛結束的國際計算力學學會(IACM)執委增選中,中國力學學會計算力學專業委員會主任,清華大學莊茁教授當選國際計算力學學會執委(IACM, EC),任期:2020年-2026年。在此,小福團送上誠摯的祝賀!
  • 遺傳所管敏鑫教授入選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榜單
    ︿︿︿︿︿︿︿︿︿︿︿︿︿︿︿︿︿︿︿︿︿︿︿︿︿︿︿︿︿︿︿︿︿︿︿︿︿︿︿︿︿︿︿︿︿︿︿︿︿︿︿︿︿︿︿    2020年5月7日,學術出版業巨頭愛思唯爾(Elsevier)正式發布2019年中國高被引學者
  • 中國學者連續三年斬獲此國際大獎
    獎盃Science & SciLifeLab Prize for Young Scientists是一項全球範圍的獎項,由Science/AAAS、SciLifeLab及4所著名高校共同發起,是生命科學領域最重要的國際獎項之一
  • 中國藥科大學的優秀校友很多,許可馨只是個例
    中國藥科大學的優秀校友很多,許可馨只是個例許可馨事件一度成為網絡焦點。中國藥科大學也被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有很多網友紛紛指責中國藥科大學培養出這種「恨國黨」是學校教育的嚴重失敗。然而中國藥科大學作為我國藥學類的黃埔軍校,培養了不計其數的藥學領域的專家學者,許可馨只是個例不能代表整個中國藥科大學。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認識下中國藥科大學的專家們。人工合成牛胰島素髮明人:鈕經義院士 鈕經義:中國生物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在福州開旅遊民宿 可獲多項獎勵補助
    原標題:在福州開旅遊民宿 可獲多項獎勵補助     近日,福州市文化和旅遊局、福州市財政局共同出臺《旅遊民宿扶持獎勵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向旅遊民宿業者推出星級培育、市場開拓、宣傳營銷等方面的獎補扶持政策,積極引導旅遊民宿向規模化、精品化方向發展。
  • IEEE Fellow 2019 名單出爐,41 位華人學者入選
    2002年獲美國國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獎(CAREER Award),分別於2005年和2011年兩次獲美國計算機協會動畫年會最佳論文獎,2007年獲中國自然科學基金海外青年學者合作基金(海外傑青)資助。
  • 上海交大朱淼教授獲第六屆中國電源學會傑出青年獎
    近日,第六屆中國電源學會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正式向社會公布,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電氣工程系朱淼教授獲本年度中國電源學會傑出青年獎。本年度最終評選出共評選出項目類獎項10項、產品類獎項3項與個人類獎項5項。朱淼教授獲得本年度唯一一項傑出青年獎。
  • 2019年度青島市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召開 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獲最...
    中國海洋大學李華軍院士獲最高獎 http://www.huaue.com  2020年12月23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李華軍院士是中國海洋大學「十三五」以來唯一一位、也是繼文聖常、麥康森、吳立新院士之後學校第四位獲此殊榮的科學家。中國海洋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張靜代表學校參加會議並向李華軍院士等獲獎者表示祝賀。
  • ...密西根大學信息學院教授陳巖獲美國經濟學會卡羅琳·肖·貝爾獎
    清華經管學院傑出訪問教授、密西根大學信息學院教授陳巖獲美國經濟學會卡羅琳·肖·貝爾獎 2019-11-26 11: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