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雙全畢業於婁底職院建築與藝術設計系07級造價班。畢業兩年時間內,他先後在婁底、株洲等地建設項目中擔任施工員,憑藉良好的知識功底、細緻的工作態度,出色完成了工作。兩年後,他成功升任婁底市星城建築工程有限公司項目部經理,負責掌管一投資9500萬的建設項目。
貧困生的求學之路
李雙全是株洲人,家在農村。他還有一個年長一歲的哥哥。家境本不寬裕,加上兩個孩子同時上學,李家負擔還是比較重的。很小的時候,李雙全就要幫忙做農活,烈日下插秧、收稻等活他都駕輕就熟。
李雙全身體素質很好,是學校的體育尖子,他也順理成章成為一名體育生。2007年高考時,他的體育專業成績上了重點本科線,可文化成績沒跟上,就此與名校擦肩而過。姑姑告訴他,工民建專業很吃香,不愁找工作,就這樣,李雙全踏入了婁底職院的大門,成為造價工程班的一名學生。
在婁底職院化繭成蝶
入校時,婁底職院的老師了解到他家的情況,很快就幫助辦好了助學貸款。老師和同學的關心、鼓勵讓李雙全非常感動,他下決心好好學習,不辜負大家的期望。
「建築行業現在發展很快。隨著各項法律法規的出臺,規章制度更加健全,也更需要各類建築專業人才。」對於這個專業,李雙全有自己的一番見解。「我的職業規劃就是當一名造價工程師。」
正因為目標明確,李雙全在學校學習非常努力。「李清奇、陳翔、陽小群等老師的悉心指導,讓我進步很大。」他不但上好專業課,吃透老師的講解,分析各類案例,還尋找機會進行實踐。
大二時,他發現學院對面的「好望角」正在修建新樓,就自告奮勇去找工作。由於工地不缺人手,對於沒經驗的實習生,工地負責人更是直接拒絕。李雙全認為學建築就是要找這種剛開工、從基礎開始的項目學習,而且離學校比較近,機會難得,半個月內他連續去了三次,懇請工地負責人給機會,還提出不要任何報酬。負責人磨不過,終於答應給半天試用時間,就這樣李雙全留了下來。他跟著曾師父(後來成為星城建築公司副總工程師,星城房地產公司工程部長),從一個實習小工幹起,不懂就問,不熟就練,很快就成了一名熟練工。李雙全吃苦耐勞好學上進的表現得到了曾師父的高度認可,而這位既懂技術又懂預算又懂管理的曾師父更是成為他成長道路上的「貴人」。
一個暑假2個月時間,他天天暴曬在太陽下,開學時同學都認不出他來了。而自此後,李雙全就再也沒從家裡拿過錢,全靠自己勤工儉學掙學費與生活費。
汗水與辛苦沒有白費。因學習努力,表現突出,在學期間李雙全多次榮獲國家獎學金、助學金。他擔任過班上的副班長,建藝系的學生會主席,各項能力得到了鍛鍊與提升。而他的自強自立,自強不息,也讓他榮膺學院的第二屆「自強之星」。
「從理論到實踐到素養,我在婁底職院完成了自己最堅實的積累。」 李雙全認為。
人脈+紮實功底=上升
2010年3月實習時,經老師推薦李雙全來到了由安徽三建承建的婁底市萬豪城市廣場項目部,擔任施工員。這一幹就幹到畢業。由於在項目部表現突出,得到項目部李總(現湖南萬奇投資公司法人)委以重用,正式畢業後,他被公司安排到了家鄉株洲市,在株洲市迎賓西路邊坡治理工程項目部總投資1500萬的邊坡治理工程中擔任工程副部長,負責現場協調和技術工作。工程期間,他查閱了大量的國家建築工程施工規範,虛心向理論知識豐富的項目工程部長學習,向有經驗的施工員請教,仔細研讀施工圖紙,結合施工實際,對建築工程施工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也積累了不少的經驗。
2011年5月,在曾部長的召喚下,李雙全回到婁底,就職於婁底市星城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先後在辦公基地項目部、龍鳳東宮小區項目部擔任施工員。他的工作是對承包單位投入工程項目的人員、材料、主要設備及使用運行狀況做好檢查記錄,並覆核或從施工現場直接獲取工程計量有關數據並籤署原始憑證,對照設計圖及有關標準,對承包單位或施工工序進行檢查記錄,對加工製作及工序施工質量檢查結果進行記錄。每項工作都要求細緻認真,並要求有紮實的基本功和敏銳的頭腦,能發現其中不合理的疏漏,給甲方減少不必要的開支與損失。
擔任龍鳳東宮小區項目部施工員時,由於建設單位技術力量及經濟實力較弱,李雙全更是多次直接幫助建設單位出謀劃策;發現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馬上要求整改,並向項目工程師報告。他的建議得到了建設單位工程部長的認可,深受本單位領導的賞識,受到了甲方項目負責人的表揚。這次的出色表現令李雙全脫穎而出,被公司董事長委以重任,擔任新世界建材城第二項目部項目經理。在星城公司駐新世界建材城指揮部總指揮長的細緻指導下,李雙全的管理經驗逐漸豐富起來。2013年公司升任他為安質部副部長,擔任新世界建材城第二項目部項目經理同時分管婁底市地稅局會所工程和婁底市勞教所大門工程。兩年時間,從基層的施工員升任掌管一方大項目的項目經理,是非常不容易的。李雙全用實力證明了自己。
李雙全告訴我們,他一直要求自己「幹好一個項目,樹立一方形象」,每次做項目都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在工作之餘,他不忘給自己充電,終於考取了註冊二級建造師,為順利升任項目經理奠定了基礎。他告誡即將畢業的學子們,不要頻繁更換工作,人與人之間的了解與信任需要一個過程,頻繁離職會損失許多無形的人脈積累;工作中的學習是最有用的學習,不斷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學習國家規範,大膽進行技術改革和創新,將自己的專業技術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臺階,將為晉升贏得最好的通行證。(編輯/廖小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