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電影推薦《走路上學》,在豆瓣上的評分是8.2分。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孩子的故事,一個生活在貧困地區無法上學的孩子,簡單的「孩子片」看哭了很多成年人。
這是一部簡單、小成本的電影,但是它卻拿下了華表獎、金雞獎的好幾項獎項,獲得陳凱歌導演的推薦,成龍親自演唱主題曲,票房不高,但是它依然是一部好的電影。他的成功,靠的不僅是小演員們真摯的表演,還有一個溫情的故事內容。
觀眾看一部難過的電視劇電影的時候,最害怕的是什麼?害怕它的劇情是真人真事改編,這會給原本看戲的心情加上一道沉重感,而電影《走路上學》就是真人真事改編。
雲南有一條江叫怒江,在怒江的邊上散落著幾戶人家,其中就有瓦娃一家,瓦娃的爸爸在外打工,媽媽在家務農,姐姐在怒江對面的小學讀書。
怒江長且兇,但是姐姐娜香卻要去江對面上學,那是當地唯一的小學,每次娜香就靠著一根尼龍繩和一個滑輪,從200米的繩索上溜過去上學,媽媽曾經被滑索嚇到過,所以整個家裡需要到江對面辦理的事都落在娜香身上。
娜香的弟弟瓦娃的已經到了上學的年齡,但是媽媽以「不安全」為由,嚴禁他溜滑索,所以瓦娃只能留在家裡,望眼欲穿的看著江對面,每日帶著羨慕的眼神等著姐姐放學歸來。
孩子的心性很簡單,對於嚮往的事只有執著,於是瓦娃在媽媽出門幹活的時候獨自一人溜索。
前往姐姐的學校偷聽老師上課,在學校旁邊的瓦娃眼神裡透出的羨慕讓人心酸,從小到大他的朋友除了姐姐就是一隻狗,而學校裡有卻有同齡的小夥伴,可以一起玩一起讀書,他希望融入這樣的環境裡,可是現實很無奈,偷溜滑索的事被媽媽知道後,還被狠狠地訓了一頓。
瓦娃渴望讀書卻無法讀書的事成了老師、姐姐娜香以及母親心裡的結,瓦娃似乎在撒著一點氣,想把姐姐從學校拿回的靴子要過來,算是給自己的一點小安慰,但是在看著別的學生都有新靴子穿的時候,他還是心疼姐姐,把鞋子還給了姐姐,姐姐也心疼他,所以發生了後面的事。
老師出於好心,帶姐姐給瓦娃買了一雙新鞋,姐姐最後因為新鞋子失去了生命。
這部電影的重頭戲就發生在姐姐掉下江那一刻,沒有刻意地去渲染悲傷的氣氛,就是溜索的過程中包裡帶給弟弟的鞋子掉了,她伸手去抓,不小心鬆了滑輪,掉下江就再沒回來了。
姐姐是因為什麼掉下江的呢?如果沒有那雙鞋子,她也許不會掉下去,但是好像也不是那個鞋子的原因,追根到底所有的事是「上學」這件事引起的,她是因為弟弟「上學」這件事失去了生命。
她沒有錯、老師沒有錯、弟弟也沒錯,但是沒有好結果。
這部電影的小主演是丁嘉力,在拍這部電影的時候才10歲,還是個半大的孩子,也剛接觸表演,但是他飾演的瓦娃讓我們共情到這部電影裡,像是以一個真實的旁觀者見證著這一切。
在姐姐死後,瓦娃沒有號啕大哭,沒有歇斯底裡,但是從小演員丁嘉力的眼神裡,我們看到了瓦娃的悲傷和難過,他把自己徹底的封閉起來,留在了姐姐還在的時候。
導演說丁嘉力的眼神裡有那種獨有的憂鬱感,把瓦娃的孤單無助完美的釋放出來,年紀不大演技不錯,還憑藉這部電影拿到了華表獎的優秀少兒男演員獎。
這部片子看著很難過,尤其是知道它是真實事件改編之後,更是心痛,電影的本意應該是想要更多的人去關注這些需要幫助的人,但是卻沒有在文中過度渲染,而是以一對姐弟之間的感人故事去傳遞這種願望。
弟弟想要上學的願望被一道200米的怒江攔住了,姐姐想要以一雙鞋子給弟弟送去安慰,但是卻因小細節失去了生命,如果沒有那一道不可跨越的江,那是不是一切都不會發生?
電影的結尾,怒江的旁邊終於建起了大橋,當地的小孩子再也不用捆著繩子溜來溜去,瓦娃也終於能上學了,但是娜香永遠都回不來了。
只有瓦娃一個人過這道建好的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