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你家養了小狗?天啊,不怕孩子受傷嗎?」在很多家長的印象中,寵物與新生兒、孩子是相互衝突的,總認為寵物會給寶寶帶來疾病和安全隱患。
所以當媽媽懷孕時,寵物也常常被棄養,更別提生下寶寶了。也有熱心的爸媽幫著孩子張羅了養小貓小狗,可是發現寶寶三分鐘熱情,玩玩就膩了,也是很傷腦筋。
家有寶寶的家庭,完全不能養寵物嗎?其實也不是,做好寵物的清潔衛生工作是一方面,如何根據孩子的特點和年齡來養寵物,才是關鍵。
「泛靈論」提示各位父母,在以下這個階段養寵物,寶寶最受益,一味禁止不可能,正確「稀罕」才合適!
小萌家的男寶7個月了,平時和媽媽在一起,為了讓娘倆的生活更豐富,同時也是為了趕個時髦,寶爸特意從老家帶回來一隻小貓咪,十分溫順,想著給兒子做個伴。
寶寶看到貓咪很是興奮,手舞足蹈地就過去了,突然狠狠地抓住了貓咪的毛,幸虧媽媽反應快,及時制止了。
接下來的日子裡,寶寶不是抓貓就是朝小貓丟東西砸。小萌感到有些恐懼,「孩子不會有暴力傾向吧?」
而在另一個家庭裡,本來爸媽就堅決反對孩子養寵物的,不過抵不過女兒的軟磨硬泡,從寵物市場買回來一隻小薩摩。女兒開始很喜歡,睡覺都要摟著它。
可是過了幾天就膩歪了,發現薩摩掉毛後更是感到難以接受,讓爸媽趕緊送走。「當初是你要養的,現在就扔給我們」父母無奈,辛苦做了一年的鏟屎官。
隨著薩摩漸漸長大,不像小時候那麼可愛了,女兒有些難以置信,最終還是送給了奶奶。這真是養寵三分鐘,折騰爸媽一整年啊!
分析:孩子和寵物的關係,父母不要輕易下判斷
★對於小萌家的男寶來說,正處於抓握的敏感期,不僅是寵物,就算是大人來抱他,也會經常遭到「毒手」,不是被薅住了頭髮就是被撓花了臉。
一般來說,10個月以內都屬於寶寶的抓握反射期,一旦接觸到身邊的東西,別管是什麼,總是會緊緊抓住不放。
所以這並不是暴力傾向,而是孩子發育過程中的正常現象。孩子心智尚未成熟,抓、咬等動作是下意識的,有時甚至是示好的表現,屬於「誤傷」。
★而對於另一個家庭來說,其實也很普遍,孩子養寵物三分鐘熱情,而且只知道嬉戲,不知道盡「養育」的義務,也不會達到爸媽期望的意義。
寵物有靈,如果不能做到善始善終,還是不建議讓孩子來養,而且這雖然是件棘手的事情,只要父母處理的好,也是教育孩子的契機。
① 健康
2010年英國曾有一項研究表明:家有狗狗的孩子,平均要比沒狗的孩子每天至少多出11分鐘的運動時間。
2012年美國兒科學會研究發現:與貓、狗接觸越早的孩子更健康,其呼吸感染和耳部感染更少。
而據瑞典和美國科學家合作的一項研究發現,在對貓過敏的兒童中,80%的家庭從來沒養過貓。
養寵物可以增加孩子的運動量,而在預防過敏和感染方面,養寵物的孩子也要比不養寵物的娃更加「皮實」。
② 社交
英國貝爾法斯特大學心理學高級講師黛博拉·威爾斯表示:「研究表明,養寵物的人的自信心可能更強,同時患孤獨症和抑鬱症的可能性更小。」
寶寶可能會經常和寵物無聊天,和萌寵在一起的時間都會比較放鬆,能更好地釋放自己。很多都變身為小話癆,和寵物侃侃而談。
而當領著寵物出門的時候,也能吸引更多小朋友的注意,增加社交機會,提升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③ 情商
這裡面包含了很多方面,比如通過照顧寵物,孩子的責任感在提升,更加具有同理心。
對於原本比較自卑的孩子來說,他們可能更願意對寵物敞開心扉,並在相處中獲得滿足感和幸福感,進而擴展自己的能力,情商更加出眾。
既然說了這麼多好處,那麼多大的孩子養寵物才合適呢?這裡面涉及到兩個方面,一個是生理,一個心理。
★先來說說心理方面:
泛靈論認為,一切物體都有生命、感覺和思維能力。
世界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J.皮亞傑發現,兒童在心理發展的某些階段存在泛靈論的特徵。
1~2歲的孩子,會把寵物當成和他們平等的生命,視為「同類」,但是該階段的孩子缺乏照顧寵物的能力。
4~6歲的兒童常把玩具、寵物等當做自己的夥伴,會和它們分享秘密,做遊戲,在孩子眼中,這些都是自己親密的夥伴。
6~8歲的兒童已經能意識到活動的事物才是有生命的,此時才會真正脫離「泛靈」的影響,能夠區分出來小貓小狗是寵物,隨後年齡越大,可能就僅僅將其當成寵物而已。
寶寶養寵物過早,心有餘而力不足,而照顧寵物過晚,又會錯過了兒童情商發展的初始階段,要綜合考量。
★再來說說生理方面:
寶寶的生理是否「夠」養寵物,至少需要滿足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孩子見到寵物不會亂抓亂撓,能夠聽懂家長的「養寵指導」,知曉哪些地方能碰,哪些不能,應該幫助寵物做些什麼。
一般來說3歲以上的孩子才能聽懂基本的指令,如果想準確無誤地溝通,起碼要到孩子6歲以後。
其次,孩子要具有基本的生活技能。試想寶寶自己還不會穿衣穿鞋呢,怎麼可能來照顧寵物呢?在這方面是因人而異的,有的孩子很大了生活尚不能自理,肯定是不行的。
所以綜合以上兩方面因素,建議在孩子五六歲左右,具備了一定生活經驗,而又保持著一顆「童心」的時候,可考慮給孩子增添一個「玩伴」!
此外,家長最好給寶寶選擇一些方便照顧,較為乾淨衛生的小動物,比如兔子、烏龜、小魚、貓、小型犬,最好不要養家禽類。
不少爸爸媽媽專門給寶寶養寵物,本來是想培養孩子的責任心,結果卻被孩子厭棄,如何能避免寶寶養寵物三分鐘熱情呢?試試這些方法。
① 先從迷你寵物養起:家長可以先讓寶寶養小烏龜、小魚等,先測試下孩子是否上心。如果孩子熱情不足,那麼也不要請求再養貓貓狗狗了。
② 學會延遲滿足:孩子在沒養寵物之前可能興致盎然,別急,你可以給孩子一個月的延遲期,讓他去學習如何照顧寵物,並和爸媽匯報,看是否能勝任。
或者和孩子說,養寵物的錢需要從零用錢出,等等看,如果孩子真心想擁有,那就買給他,如果過兩天發現不過是一時興起,那還是算了吧。
✡絕不能讓6歲以下的孩子單獨和寵物在一起,就算是性格溫順,養了很久的也不行。
✡保證寵物是健康衛生的,按時打疫苗,定期洗澡檢查身體,動物用具不要讓寶寶用手去摸。
✡和小動物「親密有間」,對於小嬰兒避免同睡,要加防護罩,不要將臉貼到寵物嘴邊邊上,不要拉扯尾巴。
✡善待寵物,不做攻擊性的動作,當寵物過度興奮時,家長要讓孩子及時迴避,以防危險。
最後,希望孩子擁有一個快樂的童年,在他的回憶中,有個小夥伴曾伴隨他度過美好的歲月,這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