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很多家長來說,陪娃寫作業是一個世紀難題,要帶著亡命天涯的勇氣、百折不撓的耐心、
以及女高音的嗓門和馬拉松運動員的體力。很多家長以此為一場修行,好似邁過這道大山便可修成正果一般,但是「雞飛狗跳」的日子依然不懷好意的持續著。
家長們抱怨:作業其實不是很多,十幾二十分鐘就能搞定的事,結果作業本一拿出來,發呆、玩筆、喝水、上廁所、嘆氣,生生拖了幾個小時,寫到半夜,第二天孩子頂個黑眼圈迷迷糊糊的上學去了,既生氣,又心疼。
在與孩子的鬥智鬥勇中,父母們付出了很多精力,但是沒有收到滿意的效果,孩子的成績不佳,親子衝突也越來越激烈。以往經常用的表揚和鼓勵,用溫柔的說話方式收效甚微,只能歇斯底裡的吼叫,喊了幾個星期,肺活量上去了,唱青藏高原一點壓力都沒有。有個「親媽變後媽」的家長拍桌子用力過猛,去醫院一查,把自己拍骨折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
越來越多的孩子,家長越陪越寫不好作業,主動性越來越差,寫作業的質量也越來越低,孩子對家長的抱怨還越來越多。好多家長也是怨氣很重:「我天天上班累得不行,放棄休息也陪他寫作業,我還陪出罪過來了!」
另一種家長採取放任自流的方式,認為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要培養孩子「獨立學習的能力」,因此對孩子的學習不聞不問,以至於,有孩子是不是完成了作業,作業的質量如何,家長都不清楚。
對於小學階段的孩子而言,父母們如何給孩子進行作業輔導,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深遠影響。
如果在輔導過程中有打、罵行為,久而久之,孩子對學習就會產生挫敗感,學習的主動性也被徹底打壓,讓孩子覺得學習是父母的事,都是給爸媽學的;如果採取「順其自然」的方式,人性如水,成人都有惰性,更別提小孩子了,你不管他就借坡下驢,徹底與好成績無緣。
圖片來源於網絡
要讓寫作業成為孩子自己的事情
靠外力一時管用,但並不能持久,如果不能激發出孩子內在動力,用多少方法都是無濟於事。
孩子放學回家,你一路上給他安排好了:回去可以玩一個小時,吃完飯寫作業,寫完作業練一小時鋼琴……這無形當中告訴孩子,寫作業是誰的事?沒錯,變成了家長的事,而孩子本身他的責任感也變得越來越弱,養成了被動等待的固定性思維。
如何激發孩子內在的動力呢?
比如說,還是接他放學的時候,首先,給他一道選擇題,先玩還是先寫作業,讓他有一個選擇,玩到幾點,讓他做決定;其次,到了寫作業的時間,讓孩子自己對完成作業的時間有一個預估,數學作業要寫多久,語文、英語分別要寫多久,拿個本子幫他記下來,中間要不要休息?還是一口氣寫完?這些要問清楚也記下來;第三,寫完作業時要做一個總結,孩子有哪些方面是做的很好的,要給予鼓勵,超時的部分,讓孩子自己分析,為什麼數學超了這麼長時間,他可能去找一些理由,太難了或者太多了,有可能會撒謊,但是作為家長要信以為真,引導他思考下一次如何才能不超時。
圖片來源於網絡
實操的過程中一定不會那麼好,但是開始的時候要有耐心,孩子對時間的預估能力是有限的,只要我們堅持這樣做,孩子的主動性就建立起來了,慢慢地也會將學習、寫作業變成自己的事,家長們也不用再拿著救心丸,冒著心梗的風險看孩子寫作業了。
寫作業只是孩子小學階段其中一個環節,父母們在這個階段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問題。實戰派教育專家久明老師,依託16年家庭教育從業經驗,解決23800例孩子棘手問題,為家長們準備了培育小學生的36顆「去痛片」,高效解決家長最頭痛的孩子問題。該課程清晰地剖析了小學階段孩子的特徵規律,讓家長們掌握孩子的學習心理,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實現從容管教。
比如:孩子沒有時間觀念怎麼辦?亂發脾氣怎麼辦?迷戀手機怎麼辦?上課總愛走神怎麼辦?每一個表象問題的背後都有核心分析和具體對策。
每一節課程都是一個故事,一個案例,久明老師不超過三步,教會家長更科學有效的孩子培育方法。
通過下方課程目錄,對照自己孩子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