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綠標收聽主播誦讀美文
作者:玄微
來源:國學生活(ID:gxsh789)
不得不承認,人是分三六九等的。
有人用工作崗位把人劃分為三六九等,有人用收入貧富把人劃分為三六九等。
這種劃分都是對人的歧視,人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在追求生命質量的權利上,大家都是平等的。【微信公號:老子道德經】
可是人畢竟還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體現在人性上,體現在做人做事的方法上,而不取決於財富、地位、門第等因素,這種劃分不是社會階層的劃分,而是精神層次,人生境界的劃分。
鬼谷子說: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把握萬物發展變化的關鍵,度量事物的變化順序,就能任人唯賢、唯才是舉。
鑑別人的高下之分有幾種方法,請諸君共鑑之:
下等人喜歡搬弄是非。他們從不關注問題本身,由於不善於解決問題和創造價值,他們只好將注意力集中在人上,喜歡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挑撥離間的人。
也就是所謂的「對人不對事」。他們只能站在道德和人品的制高點上、往往以傳統世俗觀念為依據,去批判和非議一個人。
鬼谷子說「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那些喜歡說別人是是非非的人,本身就是一個在生活中經常會挑起「是非」的人,這樣的人是「小人」,一定要遠離,否則他可能會給你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
中等人喜歡「對事不對人」。他們已經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他們在潛意識裡開始遠離各種是非對錯。
他們往往對於自己有清晰的定位,其理想在於把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到極致。他們喜歡講理,下等人那裡傳過來的流言蜚語,會被他們自動過濾掉其中情緒化的東西。
他們一般不會和下等人爭吵,不是他們不會吵,而是他們不想把自己降低到一個粗俗者的姿態,他們喜歡彼此協商和理解。總之,他們一切行為都在圍繞解決實際的問題。
上等人是有大格局的人。現在最缺的,也是最需要的,就是有大格局的人凡是有大作為者必有大氣宇,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
他們早已遠離是非對錯,他們常常喜歡站在問題的最高點,不在乎一池一城的得失,而以大局為己任。同時他們總是把姿態放的很低,低到無形。山不畏其高,高者為峰,高是一個人的格局;水不畏其低,低者成淵,低是一個人的姿態。
謀大事者,首重格局。兩方勢力較量時,最終的結果也取決於雙方領導的格局。
上等人有本事沒脾氣;中等人有本事有脾氣;下等人沒本事有脾氣
下等人雖無能卻易怒。「做事怕擔責,有錯旁邊推」越是能力不足,越易感情用事。
因而,面臨失敗的態度決定了一個人的命運。為何發脾氣?發脾氣無非是推卸自己責任。為何推卸責任?推卸責任的本質無非是沒能力去解決問題。解決問題,難指責他人卻容易,久而久之自然成了下等人而不自知。
中等人能力與脾氣兼具。中等人能夠明白「人的一切痛苦,本質都是對自己無能的憤怒」的道理。
因此,他們遠比下等人努力,因而也就有更高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也更容易做成一番成績。然而中等人也有欠缺之處,即與他人協同時易爆發矛盾。他們沒有駕馭別人痛苦的能力,也就更易引爆情緒。因而,中等人兼有能力與脾氣。
上等人能力超群且擅長自控。能力強與否體現一個人的才幹,發不發脾氣則體現一個人的修養。
上等人有才幹有修養,因而他們能力強,不發脾氣。不發脾氣,不等同於沒有自己的態度,相反,脾氣應當作為表達態度的手段工具。能控制自己情緒,不讓情緒成為宣洩衝動的工具,才是一個上等人的素養。在失敗與矛盾面前發脾氣,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會使問題更糟,故此,在問題前展現能力而非肆意宣洩怒氣是上等人的境界。
上等人惜字如金;中等人伶牙俐齒;下等人口不擇言。
老話說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下等人是愚笨的,雖能說,但往往是想到什麼就說什麼,完全沒有想到後果,這樣的人從來不掩飾自己的想法,也不再乎別人的感受,自己當然是痛快了,但是給他人到來的傷害是從來不會考慮的。就像歌詞裡的一樣「你是傷害了我,還一笑而過。」
中等人是聰明的,說出自己的缺點,這是謙虛,這樣可以贏得他人的認同;稱讚他人的優點,是智慧,這樣可以贏得別人的回報。如果反之的話,道出自己的優點,熟人還好,如果是陌生人,別人只會覺得你很虛;暴露他人的缺點,別人覺得你會不容易相處,甚至覺得你比較傲。
上等人是睿智的,差別在於,中等人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而是上等人懂得什麼時候該說,什麼時候不該說。
所謂禍從口生,病從口入。說的多,可能導致的結果也就是錯得多。面對愚蠢之人,你說再多,可能也就是對牛彈琴,只會對你表示贊同,回覆你的也就是「對,好.」。完全沒有自己的想法;面對睿智的人,也許就一個眼神,可能他就能夠懂得你意,交流起來沒有障礙,完全可以學到優秀的,提高自己。
人的價值,人的一生,就是體道、悟道、得道的過程。知識是學出來的,能力是練出來的,境界是修出來的。用出世的智慧,做入世的事情。
上等人付出、中等人交換、下等人索取。
上等人會捧人、中等人會擠人、下等人會踩人。
上等人信念堅定、中等人相信自己、下等人恐懼懷疑。
上等人寵辱不驚、中等人謙虛謹慎、下等人狂妄自大。
上等人深明大義、中等人假仁假義、下等人忘恩負義。
上等人甘願受苦、中等人忍受痛苦、下等人被迫吃苦。
上等人付出行動、中等人用腦算計、下等人用情緒處理。
這就是我們所謂的三等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三等人構成了我們的大千世界!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看懂自己,認清自己的局限,不斷提升做人的格局,才是階層逆襲的最好途徑!
人生沒有完美的,所以更要正視現實中的不完美。有在寂寞面前不為所動,卻落敗於誘惑的人;有能直面貧窮,卻經不起富貴的人。
也有些走過的風雨,卻迷失於平淡的人。一個人錯失躋身上等人的關鍵,不是暴露了自身的缺點,而是一直在逃避自身的問題。請您轉發分享,福生無量!【微信公號:老子道德經】
-推薦閱讀-
老子道德經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