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旗幟鮮明的辯論,變成了不分立場的「詭辯」,
《奇葩說》還能走多久?
01
先來捋一捋事情的前因後果。
事情始於《奇葩說》原辯手楊奇函的一則微博。
楊奇函在微博裡,公開點名了一位「尊重的辯手」涉及國家政治立場問題,雖然沒有直接帶出名字,但評論區也算是石錘了一個名字——
「邱晨」。
一石激起千層浪。
這條微博迅速被圍觀,轉發,討論,並全網發酵。
有人罵楊奇函「蹭熱度」、「落井下石」,楊奇函回應也很硬核:
希望有這樣立場的朋友拉黑我,因為我發現一個會落井下石一個。
而邱晨那邊呢?
面對網友的「聲討」,邱晨發布一則「聲明」,稱自己一直希望祖國強大。
但3月16日,人民日報直接下場,公開表態:
究竟冤不冤,網友眼睛是雪亮的。是否如她所說「希望祖國強大」,看看她一貫的言論便知。何謂愛國,何謂大義,豈能顛倒是非黑白?作為公眾人物,又該給年輕人傳遞什麼價值?不要以為巧舌如簧,就能改變事實。
再度將想混淆過關的「邱晨事件」拉回視線,更是成為全網熱搜。
果然,就在人民日報「點名」3個小時後,邱晨再度發聲,公開認錯,並表示將關閉社交媒體帳號,退出娛樂圈。
但,這就結束了嗎?
02
被邱晨「拉下場」的詹青雲和龐穎
坦白說,我曾經很喜歡詹青雲。
《奇葩說》的辯論場上,很久沒出過這樣能深度討論問題的辯論方式了。
但作為BBKing,詹青雲的言論失當,是脫粉也彌補不了的。
面對疫情,不合時宜地抖機靈,內涵諷刺,真讓人看暈了眼:
雖然後來她刪除了這條微博,又再度發博解釋,但不得不說,爭議真的很大。
以至於在楊奇函「石錘」邱晨的微博回復裡,還有網友在質疑詹青雲,和她的好姐妹龐穎。
作為辯手,她們一定比普通人更能巧言善辯,但為何這次不管用了呢?
因為不管是辯論,還是做人,都是要有情感,要有立場的。
立場錯了,再好的邏輯也救不了。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邱晨的老闆馬薇薇,雖然在社交平臺被各種cue,但至今仍未發聲。
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
沒有人是真蠢。
對精緻利己主義者來說,交的朋友,也是精緻利己主義,這何嘗不是一種悲哀?
國家面前無偶像,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
而那些罵楊奇函的,反倒讓我想起一句話:
我不能攻擊你說的道理,所以我只能攻擊你的人品。
《奇葩說》第七季,你還期待嗎?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你的點讚、評論和轉發,都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關注我,帶你看更多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