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情往來,離不開出席酒席,十來個不太熟悉的人坐在一起,吃吃喝喝本來就很彆扭,但有的人卻打著很懂人情世故的藉口,做些讓人討厭、又無法言語的事。
張梅,80後,人到中年,各種人情往來慢慢多了起來,今天親戚兒子結婚,明天同事兒子十二歲,後天同學搬家請客。這種應付不斷的人情總是佔據了張梅的大部分生活。
張梅雖然也不想參加,但人情往來沒法拒絕。其實張梅之所以討厭這種場合,除了金錢花費外,更主要的是在酒席上,那些一同吃飯人的行為。
前些天,同事兒子結婚,大家都很高興,分享著新人的喜悅,只是到吃酒席時,又讓張梅感覺到了不舒服。
因為人多,酒席都是自己選擇座位而坐,當張梅與熟悉的同事準備找位子時,已經大部分都坐滿了,所以張梅與同事就找到了一桌還有兩個位的桌子上。
因為舉行典禮的時間長了點,大家這會都很餓了,結果張梅坐的這一桌有幾個不太熟的同事,不管什麼菜一上來,就一搶空,期間還口上客氣地說,「大家都吃,大家都吃!」,更有雞、鴨、魚的直接打開食品代直接打包了。
這一場飯局下來,張梅和同事除了還是前胸貼後背,更是情緒不佳。因為被那桌人的吃相給嚇住了。這都什麼年代了,還有人像沒吃過肉一樣。
現在是提倡光碟行動,不浪費糧食,但也要看場合而動呀!大家一個桌子上吃飯,這種嘴上買好,手上如強盜的行為,確實很讓人討厭。
人在人情往來中都很注重面子,畢竟它代表著你的形象,人設。但在生活中就有一些人,不在乎這些身外之物,眼中只有自己。當你身邊出現這三種人時一定要遠離。
一、打著「處理」的大包大攬行為
現在在農村的酒席上,好像已經形成了一種風俗,就是坐席前,大家都會各自帶個食品袋,為打包食物而用。但他們這種行為一般都發生在沒有人的狀態出現後。
酒席上就有一些人,沒什麼餐飲文化,只顧著自己,總害怕自己吃虧了,少吃了,一看到上菜了,就馬上擺出爭搶的預備動作,勢必得。
這些人,一般手上不停地打飯,一邊嘴裡說著「趕緊,都動起來。」「沒人吃嗎?那我打包了,浪費怪可惜的」。你說,誰聽到這話,還好意思再吃啊!人家明擺著想打包呀!
二、硬找話題的探人隱私行為
在酒桌上,一些人為了顯得自己待人客套,總是沒話找話與人搭訕。李晶一位剛參加工作的90後,一次參加同學的訂婚宴,被主家安排到一桌不認識的桌子上吃飯。
有一位奶奶輩的人,就不停地問李晶,哪裡人,多大了,有男朋友了沒,上班了嗎,工資多少,什麼學歷等。你說這有的問題關係自己的隱私,回答吧自己不高興,不回答吧又沒禮貌,搞的李晶很尷尬。
三、過于謙讓的照顧行為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自己忌口的東西。有時候這些東西,不熟悉的人並不知道。劉偉從小不吃雞肉,不吃香菜。
一次在大伯兒子的婚宴上,他被安排在不太熟悉的親戚桌子上。這些長輩為了照顧劉偉,對他夾菜,送湯的各種照顧,但有的長輩送來的菜正好是劉偉忌口的,他在說了「謝謝」後,禁不住長輩的輪流勸說,就小小的吃了一口,從而導致了過敏,最後還打了120。
人際交往中,不同的場合,不同的應酬,都應該遵循不同的交往規則,把握好一個給人「舒服」的度。千萬別為了讓自己顯得熱情,親切,關心,反而給人一種做作的感覺。
除此之外,更不能不顧別人的感受,只關注自己的利益,讓別人看輕你。對於宴會的吃飯環節,你又遇到了怎樣的尷尬事呢?歡迎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