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離亞運到來還有100天,但是亞運盛會的喜慶氣氛已在東莞蔓延開來,街上隨處可見亞運宣傳廣告,志願者們正在東莞體育館裡忙碌地接受培訓……據悉,作為廣州亞運會舉重項目的承辦地,東莞分賽區籌辦工作進展順利,東莞市副市長吳道聞7月27日在廣州亞體文化中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本屆亞運會舉重比賽將於11月13日-19日在東莞體育館舉行,屆時將產生男女子舉重的15塊金牌。
賽場:
3000萬翻新體育館
為迎接亞運,東莞體育館已經準備就緒。7月28日下午5時,羊城晚報記者來到本屆亞運會舉重比賽場館東莞體育館。只見舉重臺的背景幕布已經搭好,記分電子顯示牌正在處於測試狀態,賽場的地毯、媒體臺、裁判臺、志願者服務區的桌椅擺設也已經布置完畢。
東莞體育館建於1992年,耗資3000萬元的翻新改造工作已於2009年12月5日完成。改造後的場館煥然一新,場館內競賽、信息、空調、照明、音響、消防安保等系統設置全部達到承辦亞運賽事的要求。
據介紹,亞運舉重比賽將有15個分項,目前預報名的運動員有300餘人,技術官員300餘人,場館運行團隊100餘人,整個場館將容納觀眾3000人。「雖然東莞已經預備了2000多平方米的辦公用房,但恐怕還不夠」,東莞市體育局副局長詹志斌透露,現在體育館的西南面劃出了一塊地建房,屆時用來解決工作人員、裁判員和志願者的住宿問題。
接待:
志願者累並快樂著
在亞運會倒計時100天之際,記者了解到,目前,志願者選拔工作基本上已經完成。志願者們雖然訓練很累,但他們都「累並快樂著」!
來自東莞市東坑鎮的謝漢祺是一名志願者組長,他告訴記者,自從6月份以來,他們每天都要訓練。為了備戰測試賽,緩解組員的緊張情緒,這幾天他每天下午都會帶組員來熟悉場地。「很緊張,怕自己做得不夠好。」來自東莞企石鎮的葉姓志願者向記者坦承。巾幗不讓鬚眉的姚姓志願者則表示,想通過亞運會鍛鍊一下,體現自我價值。
記者了解到,經過英語筆試、英語口試、心理及綜合測試等一輪輪的淘汰賽,目前,237名志願者從1300人中脫穎而出。東莞市團委書記陳慧貞表示,這237名「準志願者」中還會有人被淘汰,最終將產生210名志願者。此外,東莞市已招募城市志願者約3000人,開展系列主題活動800多次。
火炬傳遞:
考慮騎馬傳遞
10月14日,第16屆亞運會聖火將抵達東莞,作為廣東省內火炬傳遞的第三站,東莞的火炬傳遞路線已初步確定。據東莞市體育局副局長詹志斌介紹,東莞市的傳遞線路初定從虎門鎮威遠古炮臺出發,途經虎門海戰博物館,傳至虎門高速威遠入口處,所有火炬手將由專用車輛經高速路轉場至莞城可園嶺南藝術博物館,開始在城區的傳遞,最終在市行政辦事中心廣場舉行收火儀式及文藝表演。由於「虎門銷煙」掀開了中國近代史第一頁,並且虎門又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地,因此這條傳遞線路有著「從中國近代史起點到現代製造業名城」的意義。
據了解,西城樓至向陽路一段路程將考慮以騎馬傳遞的方式進行,如果該方案一經採用,無疑將成為東莞火炬傳遞的一大特色,而在第11屆全運會中,率領廣東隊獲得馬術場地障礙團體賽的「農民馬王」李振強極有可能擔此重任。
文/羊城晚報記者 韋蓀源 秦曉輝 周曉玲 實習生 陳燕 夏志慧
韋蓀源、秦曉輝、周曉玲、陳燕、夏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