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用中央空調的由來
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美國地區發生罕見的乾旱天氣,為解決乾旱缺水地區的空調冷熱源問題,美國率先研製出風冷式冷水機,用空氣散熱代替冷卻塔,其英文名稱是:AircoolChiller,簡稱為Chiller。小型風冷式冷水機的能力範圍一般在10-170KW,屬於商用空調(CommercialAir-Condition)範圍。如York1995年就開始在中國生產的陽光系列中小型中央空調,McQuay1999年投產的風冷冷水機。
1995年York公司推出的陽光系列中小型中央空調,第一次大膽地將小型風冷冷水機命名為中小型家用中央空調而進入了家用空調市場,獲得了可喜的效果。同時也引起了國產家用中央空調的巨大變更,猛然間在1999年短短的一年時間內所謂"別墅中央空調","戶式中央空調","戶用中央空調"等等名稱的空調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在中國大地冒出來了。但萬變不離其宗,其風冷冷水機組的基本涵義是無法更改的。
二、VRV系統
二十多年來中國的家用空調行業一直尾隨著日本空調的發展路線,從分體壁掛,到變頻空調,乃至目前的VRV系統以及"某某V"、"某RV"系統。從1981年東芝公司第一次推出變頻空調,至今已有二十個年頭。VRV空調系統的初衷是為了延續變頻空調的發展,因為對單純的變頻空調而言,其所謂的節能優勢確實很難體現,因為到目前為止沒有變頻空調統一的技術標準與實驗設備。
VRV系統雖然能克服分體壁掛空調存在的一些問題,但製冷劑洩漏問題卻變得更加嚴重可怕,製冷系統一旦出現一處洩露現象,故障查找起來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如果查找不到,也只能靠不斷地補充製冷劑來維持製冷系統的正常運行了。
三、中央空調與分體空調相比較具有各種不同的優缺點:
〈1〉中央空調的空調效果優於分體空調。中央空調可做到均有管道式空調送迴風口或風機盤管送迴風口。現以總製冷量1160KW工程為例;中央空調可使每個房間(諸如餐廳、宴會廳、多功能廳、寫字間、客房、門廳、康樂中心各房間、辦公室、KTV歌舞廳、聲光控制室和衛生間等)均實現夏季供冷、冬季供暖和春秋季通風換氣的全年性空調效果。
如要達到與中央空調同等冷量的效果,分體空調方案則須購置11.6KW(1×104kcal/h)分體空調機100臺,或購置2.9KW(0.25×104kcal/h)分體空調機400臺,採用分體空調只能夏季供冷,而冬季供暖則須另外設置供暖系統。即使這樣也難確保每個房間均能裝上分體空調機,因分體空調機的室內機與室外機的連管一般為3m長,最長為5m,有些房間由於條件所限,室內外機安裝距離難以確保小於5m,如大於5m分體空調機的效果就不是很好了。
〈2〉中央空調能保證向房間輸送新風,使房間始終保持空氣清新、衛生。但分體空調無法送入新風,故難以確保空調房間空氣的新鮮度;而如果通過開門、窗通風換氣,則冷量就會大量損失,這不僅影響房間溫度,而且浪費了能源。
〈3〉中央空調投資低於分體空調。如製冷量1160KW中央空調的製冷空調設備總投資約為380萬元,而同等冷量的分體空調的投資費為400臺*10000元/臺=400萬元。如中央空調的製冷站土建費粗估為10萬元,則中央空調的土建與設備總投資為390萬元;如分體空調粗估冬季供暖設備費為40萬元,則分體空調實現夏供冷、冬供熱的設備總投資為440萬元,可見中央空調投資費仍低於分體空調加供熱系統的投資費。
〈4〉中央空調運行管理靈活方便,且運行費用低於分體空調。中央空調製冷站可直接控制制冷機的開停時間和冷量大小,可根據氣候變化進行調整,以節約運行電費。而分體空調如製冷量大於58KW時,其運行電費就大於中央空調,而且難以進行各分散房間的統一控制。
〈5〉中央空調故障少好維修。中央空調無論是空調機組和送迴風道系統,還是房間風機盤管和新風系統,均不易發生故障,而製冷設備則設在製冷站內,便於維修。但分體空調的分體空調器遍布在各處,製冷壓縮機不僅數量多而且多數懸掛於外牆上,出了故障很難一一去維修好。
〈6〉中央空調壽命長。分體空調如為公用,一般3~5年就須換新機,而中央空調設備則可用8~15年。
〈7〉中央空調噪聲小於分體空調。中央空調可加裝各種消聲裝置降低噪聲,而分體空調如採用窗式空調器,則難以實現降噪措施。
〈8〉中央空調可與裝修施工密切配合實現豪華、明快之效果。中央空調管路和設備均可隱蔽在吊頂內,使不同功能的房間的裝修做到各種造型的布局,實現現代建築高檔裝修的特殊效果,給人以高雅、豪華、明快、舒適之美感。但分體空調的風冷式室外機須零散的懸掛在外牆上或裝於室外地面上,影響外裝修效果,而室內機則須掛在內牆上或安放在地面,又佔用了室內空間,這無形中減小了房間的使用面積。
〈9〉分體空調的凝結水不易處理好。
以上為中央空調與分體空調的部分優缺點的對比,此為大、中型中央空調的優點,若為家庭型使用則需另加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