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研究院院長:校外培訓宜疏不宜堵

2021-01-11 騰訊網

校外培訓又稱「影子教育(Shadow Education)」。這一稱呼源於1992年兩位美國學者對日本補習教育現象的描述,他們是教育部的Stevenson和天主教大學的Baker。他們將其定義為:存在於主流學校教育之外,以學校教育為基礎,以處於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為對象,以培優或補差為目的,需要支付一定經濟報酬參與的輔導和補習的統稱。

01

校外培訓是具有普遍性的教育現象

早在1966年,美國社會學家科爾曼及其團隊完成的「科爾曼報告(The Coleman Report)」就發現學校教育對學生學業成就的影響是有限的,從而引發了人們對非學校教育的探索和思考。時至今日,各國學生在結束學校的學習活動後,幾乎都會額外參加一些校外課程。下圖展示了2012年PISA樣本中各地區15歲學生參加課外輔導班的比例,均值為19.6%。樣本地區中,最高的是希臘,達到了52.5%;其次是韓國、泰國和巴西,均超過40%;中國香港為30.4%;日本為17.8%;美國、英國和加拿大均在10%左右。可見,校外培訓是一種全球普遍現象,並不只在某些國家或地區存在,只是在培訓程度和方向上可能會有所差異。

▲2012年PISA樣本中各地區15歲學生課外輔導班參加率(%)

(資料來源:據2012年PISA數據製作)

在美國逗留期間,我也有過三次為女兒進行課外輔導的經歷。大女兒曾在暑期上過校外機構提供的數學課程、平時周末兩個孩子也都堅持上華人培訓機構舉辦的中文學校,這些,做法上與國內並無二致。令人印象深刻的倒是,初到美國時為大女兒請英語家教遭拒的經歷。我們當時想聘請在學校期間指導大女兒語言學習的老師來家為兩個孩子輔導英語,但老師明確告訴我們,學校規定本校老師是不可以給學生做家庭教師的。直到大女兒小學畢業上了中學,我們才有機會把當年的老師聘為私教,給兩個孩子做了一年多的英語課外輔導。

02

被「錯怪」的校外培訓機構

校外培訓機構被認為是學生增負的「罪魁禍首」。北京海澱黃莊被稱為「宇宙教培中心」。據統計,2018年,黃莊路口方圓500米內,除公立校外,有105家校外培訓機構。教育部陳寶生部長曾提到,我國學生「增負」的50%到100%是由各種培訓班、補習班和興趣班導致的。中國家庭內部深深的教育焦慮,被歸咎於地圖上一個個五顏六色的「小圓點」。

▲海澱黃莊路口方圓500米內的教育培訓機構分布

(資料來源:燈塔EDU;註:紅色-K12教育、藍色-成人教育、綠色-留學教育、紫色-素質教育、橙色-學前教育)

《中國家長教育焦慮指數調查報告》顯示,68%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感到「非常焦慮」或「比較焦慮」,僅有6%不焦慮。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將孩子送進輔導班已成為多數家長的選擇。據中國教育學會統計,2016年全國有校外培訓機構22萬所,1.37億中小學生參加校外培訓,佔中小學生總數的73%。一百個中小學生中,就有73個參加校外培訓。雖然官方未曾對外披露近年數據,但可以估計的是,各項數字可能比2016年時還要高。就機構數量而言,2018年以來,僅摸排整治的校外培訓機構就已達到40萬所。在高補習率背景下,中國家長每天要花費4.6小時陪伴孩子。《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顯示,中國家長平均每天護送輔導孩子學習的時間為1.5小時,陪伴照料孩子生活的時間為3.1小時。「陪娃」已成為除睡覺休息、就業工作、家庭生產經營工作、學習培訓外的第五大時間支配項目。

▲2018年居民主要活動參與者平均時間

(資料來源: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

以上種種,從某種程度上被認為是校外培訓導致的「亂象」。但實際上,這也許只是一種「表象」。

應試教育才是導致家長焦慮的深層次原因。為使學生獲得更好的考試成績,中國的很多學校取消了科學課、手工課和勞動課,用學科應試教育取代了啟發式和探究式的教育。據PISA在全球22個國家和地區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課外補習內容與學校正規課程內容一致的比例為91.9%,在參與調查的經濟體中位於第3位,比最高的泰國低3.5%,但相比經合組織國家平均高出10%。這些數據表明,我們提供的教育機會和培養孩子的方式是有問題的。我們總是一門心思花在課程和提分上,滿懷焦慮地將孩子送進各種各樣的學科輔導班,反倒忽略了很多比成績更重要也更難獲得的東西——家庭的陪伴、對幸福的認知、獨立的人格、健康的體魄、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和挑戰權威的勇氣……

天下父母皆「焦慮」,解決方案卻大不同。國外也有校外培訓,家長也需要給孩子安排各種活動,只是方向可能和我們不太一樣。從我個人看到的情況來說,美國家長花費在孩子身上的時間和金錢並不比中國家長少。只是他們更重視素質教育,以夏令營、冬令營、俱樂部、體育活動、社區活動等形式為主,主要目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改善學生學習習慣,在升學考試和標準化測試方面的輔導比較少。另一個情況是,美國家長往往會陪伴孩子一起參加課外活動,比如陪著他們一起踢球、下棋,這一點我們中國家長做得就要差一些。且不談我們的校外輔導班以學科培訓為主,即便是素質教育培訓,孩子也難以獲得「有效陪伴」。

校外輔導班「增負」只是表象,以應試為導向的教育目標、成績與成就掛鈎的評價體制、高質量教育資源的稀缺等才是導致教育焦慮的更深層原因。我們時常將家長焦慮的責任推給校外培訓機構,但他們也許真的被「錯怪」了。

03

校外培訓機構在轉型和調整中日趨規範

疫情期間,線下校外培訓機構迎來「倒閉潮」。中國民辦教育協會發布的《疫情期間培訓教育行業狀況的調研報告》顯示,超過90%的機構表示疫情對經營造成較大影響,其中面臨倒閉危機的佔29%,經營停頓的佔36.6%,勉強維持的佔25.4%。大部分線下機構都面臨困境。79%的機構表示帳上資金僅能維持3個月以內,8%的機構甚至只能支持半個月以內。韋博英語、優勝教育、學霸君等一批非頭部企業相繼關停和倒閉。未來,校外培訓領域的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可能呈現強者恆強、強者愈強的局面。

▲疫情對校外培訓機構經營的影響

(資料來源:中國民辦教育協會)

搶灘線上或成校外培訓機構轉型的必然選擇。疫情期間,很多受到重創的線下培訓機構開始轉為線上授課,無論是在營銷推廣、還是授課形式上都開始通過數位技術尋求創新。過去的一年裡,無論是校內教育還是校外培訓,全國教育活動史無前例地大規模轉移至線上,對於在線教育來說,是一次意料之外的行業加速。疫情的衝擊和政策的收緊迫使校外培訓機構改變其發展模式,搶灘線上、發展「融合化在線教育」,是當前校外培訓機構亟需認真考慮的一個發展方向。

校外培訓機構未來將面臨更多規範性監管。2018年以來,國家重點整治無證無照、超標超前培訓、違規收費、虛假宣傳等問題,摸排整治了40萬所校外培訓機構。同時,國家頒布了一系列針對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和規範類政策,《關於切實減輕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關於健全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整改若干工作機制的通知》《關於規範校外線上培訓的實施意見》等文件密集出臺。下一步,政府還將繼續完善部門聯合工作機制,嚴肅查處違法違規培訓,動態更新黑白名單,引導培訓機構合規經營。總體來講,我國校外培訓機構未來將面臨更多規範性監管。

校外培訓機構的規範管理工作雖已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但我們應繼續探究教育焦慮背後的本質原因。不能因學生負擔重、消費者權益無法保障等問題就對校外培訓採取「一刀切」政策,一出現問題就對校外培訓機構展開「圍追堵截」。我們應構建更加理性和平穩的市場生態,營造良好的全面發展和終身學習環境。具體而言,要客觀認識校外培訓存在的合理性,使校外培訓成為學校教育的有益補充;完善校外培訓機構的準入、監管、懲罰和退出機制;健全校外培訓各領域的鼓勵和規範性政策,鼓勵素質教育、職業教育、早教託育、老年教育等領域加快發展,規範 K12校外培訓領域有序發展;加強對在線教育的支持力度,促進線上線下協同互補,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共享;鼓勵遊戲教育等新興業態與校外培訓相結合,提升學習樂趣;以及加強校外培訓機構社會責任感建設、強化消費者維權意識等。

現階段,校外培訓仍是中國家庭的「剛需」,因為以考試分數作為指揮棒的評價體系以及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性短期難被改變。收緊的政策可能會給行業帶來陣痛,但這也是行業走向規範管理過程中的必經之路。未來,如何探索多元化的教育評價體系,以及如何促使校外培訓成為構建全民終身學習體系和推動教育公平的重要動力,是值得我們花費更多心思和精力去考慮的問題。

關成華系北京師範大學創新發展研究院院長、教授

相關焦點

  • 校外培訓宜疏不宜堵
    過去的一年裡,無論是校內教育還是校外培訓,全國教育活動史無前例地大規模轉移至線上,對於在線教育來說,是一次意料之外的行業加速。疫情的衝擊和政策的收緊迫使校外培訓機構改變其發展模式,搶灘線上、發展「融合化在線教育」,是當前校外培訓機構亟需認真考慮的一個發展方向。校外培訓機構未來將面臨更多規範性監管。
  • 【觀點】整治校外培訓機構要堵更要疏
    近年來,校外培訓機構伴隨素質教育應運而生。目前,校外培訓機構之所以辦得如火如荼,就在於契合社會發展,契合公眾實際需求。我們無法否認,新生一代所展現出來的素質較強,而這與校外培訓機構的積極參與是分不開的。
  • 新東方參加星級評估中途撤退,校外培訓機構教育教學監管、運作過程...
    (北京市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吳潁惠)芥末堆4月18日訊,昨日,在中國教育學會主辦的「促進校外培訓機構健康發展高峰論壇」上,北京市海澱區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吳潁惠分享了題為「校外培訓機構治理重在監管制度」的演講。
  • 盛通教育研究院攜手北師大打造科技創新教育新平臺
    2020年9月28日,盛通教育研究院成立暨與北京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院合作籤約儀式在北京師範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成功舉辦。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部長朱旭東,科學教育研究院院長鄭永和、副院長董豔,盛通股份董事長、盛通教育研究院院長賈春琳,盛通股份總裁、盛通教育研究院名譽院長慄延士出席籤約儀式。
  • 因生活作風問題 知名法學家、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趙秉志被免職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經濟觀察報 首席記者 李微敖 知名法學家、中國刑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趙秉志教授,因生活作風等問題,近日被北師大黨委予以留黨察看、免去北師大刑法學院院長、停止招收研究生等處分。
  • 北師大院長回應彩票碩士質疑 稱不是搞博彩(圖)
    - 對話動機  6月2日,北京師範大學宣布成立國家彩票發展研究院,原民政部副部長、中國社工協會會長徐瑞新擔任院長。國家彩票發展研究院將招收「彩票碩士生」,培養適合於各類彩票行業組織的高級公共管理人才。
  • 起底蘭州交大博文學院院長:榮譽稱號多出自山寨社團,北師大稱未授...
    隨著報導的深入,在該事件中簽署《關於開除劉伶利等同志的決定》、拒不履行二審判決的博文學院院長陳玲逐漸成為焦點,其博士身份及學術身份等均遭網友質疑。 8月24日,北京師範大學向澎湃新聞表示,該校從未錄取蘭州交大博文學院院長陳玲作為北師大博士研究生,也從未授予其北師大博士學位。北京大學方面則表示,學校正式在編教師中並無此人。
  • 北京師範大學遵義京師研究院正式啟用
    8月11日上午,北京師範大學遵義京師研究院啟用儀式暨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西南基地、教育部智能技術與教育應用工程研究中心成果轉化基地揭牌儀式在遵義師範學院舉行。北師大從建校伊始,始終同國家和民族發展同呼吸、共命運,為黨和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四有」好老師和拔尖創新人才。進入新時代,北師大進一步加快服務國家戰略、強化校地合作的步伐。遵義京師研究院是北師大的第一個地方研究院,研究院的正式啟用,標誌著市校合作進入了新階段。
  • 北京師範大學遵義京師研究院啟用暨「兩基地「揭牌儀式在遵義市舉行
    8月11日上午,北京師範大學遵義京師研究院啟用儀式暨北京師範大學繼續教育與教師培訓學院西南基地、教育部智能技術與教育應用工程研究中心成果轉化基地揭牌儀式在遵義師範學院舉行。程建平表示,北京師範大學遵義京師研究院的啟用和兩個「基地」的揭牌,是北師大與遵義市深化合作的新成果。北師大從建校伊始,始終同國家和民族發展同呼吸、共命運,為黨和國家培養了一大批「四有」好老師和拔尖創新人才。
  • 網龍攜手北師大智慧學習研究院發布「彈性教學手冊」 將中國經驗...
    網龍網絡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北京師範大學智慧學習研究院聯席院長劉德建代表項目團隊在研討會上發布了《彈性教學手冊: 中國"停課不停學"的經驗》(Handbook on Facilitating Flexible Learning During Educational Disruption: The Chinese Experience in Maintaining Undisrupted Learning
  • 校外培訓合同有了示範文本
    為規範校外培訓機構服務行為,推動化解校外培訓收退費糾紛,日前,教育部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本)》(以下簡稱《培訓合同(示範文本)》)。這也是校外培訓行業首個全國性示範文本。
  • CCF啟動編程培訓師資認證工作 小碼研究院院長王洋擔任組織委員會...
    (原標題:CCF啟動編程培訓師資認證工作 小碼研究院院長王洋擔任組織委員會副主席)
  • 新聞聚焦 | 我校與北師大聯合舉辦「高原科學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北京師範大學跨文化研究院戰略合作協議籤訂儀式暨重大項目啟動會」
    我校黨委書記、高科院副理事長毛學榮,校長、高科院院長史培軍,北京師範大學副校長、北京師範大學跨文化研究院理事長張凱,我校副校長董佔明,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基金會秘書長張吾龍,敦和基金會理事長、北京師範大學跨文化研究院理事長陳越光,著名學者、北京大學跨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師範大學跨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樂黛雲,著名文化學者、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分黨委書記康震,北京大學資深教授、北京大學東方學研究院院長
  • 中科大不再孤單,北師大研究院落子合肥
    早在1923年學校就更名為北京師範大學,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師範大學,「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北師大校訓精神更是外化為全國師範生的職業追求。 近日,北師大校方率隊專程來合肥,官宣與合肥牽手合作辦學,敲定了北京師範大學合肥研究院的建設事宜,未來將在教育、防災減災、環境治理、類腦智能等相關領域開展研究創新和成果轉化,意味著合肥將再次獲得北京雙一流建設高校的強力科教支持
  • 黃文俊任國家法官學院院長、最高法司法案例研究院院長
    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組織人事部部長孔玲宣讀了最高人民法院黨組關於黃文俊同志任國家法官學院黨委書記、院長、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院長的任職決定。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副部級專職委員胡云騰出席會議並講話。胡云騰專委指出,國家法官學院成立20年以來的發展成就來之不易,是幾代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 湖州開展「推磨式」檢查 整治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
    此次檢查,由市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綜合治理領導小組抽調各縣區教育、人社、民政、公安、市場監管、綜合執法等部門人員組成聯合檢查組,聽取各區縣前期對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綜合治理工作匯報,對綜合治理工作開展交叉抽查,共隨機檢查校外培訓機構51家。
  • 解決校外培訓機構「退費難」,一紙合約夠嗎
    新華社供圖為規範校外培訓機構服務行為,推動化解校外培訓收退費糾紛,近日,教育部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印發《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範文本)》(以下簡稱《培訓合同》)。校外培訓機構「退費難」「維權難」問題由來已久,一些校外培訓機構違規收費、卷錢「跑路」等現象屢屢被報導。而這與該行業「預付費」的消費模式不無關係。對此,國務院辦公廳於2018年8月印發的《關於規範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中明確規定,培訓機構在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
  • 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院長 嵇世山
    科技協同創新與孵化實踐匯報 2012-07-27 來源:教育部 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院長 嵇世山  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是由深圳市政府和清華大學共同建立的
  • 孩子上網 宜疏不宜堵
    對孩子上網問題,家長不宜一味去堵,用斷網來控制孩子上網時間是徒勞的,要想方設法去疏,對其上網行為進行有效管控,限制某些瀏覽內容。如果方法得當,網絡不但不會影響孩子成長,還能發揮開發孩子智力等作用。
  • 校外培訓機構洗牌期才剛剛開始
    教育部長陳寶生在近日舉行的2019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介紹,2018年大力度、大範圍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全國共摸排校外培訓機構40.1萬所,整改完成率98.9%。  目前,各地正陸續將整改後列入「白名單」的校外培訓機構名單上傳至全國中小學生校外培訓機構管理服務平臺。張晨也到平臺上查了女兒的培訓班,看到上面「合法」兩個字,她稍稍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