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炎炎夏日的到來
有一位「頭號殺手」又悄悄地出現
那就是——溺水事件!
每年夏季
總會聽到各種兒童溺水噩耗
讓我們每個人都心痛不已
因此各位家長一定要警鐘長鳴:
防溺水!防溺水!防溺水!
千萬不要讓悲劇重現。
6月16日上午,南昌藍天救援隊受邀來到南師附小玉泉島校區義務給各班做兒童水上安全知識宣講。恰逢當日南昌市教育局直屬中小學校第七責任區責任督學謝立新等一行來校督導,也完整地聽了這堂專業的防溺水課。
不同於以往的防溺水安全教育課,這堂宣講課不僅僅告訴大家「防溺水的原因」「防溺水的注意事項」「防溺水的自救方法」等等,特別難得的是,它還從科學的角度讓大家知道了許多個「為什麼」——「為什麼淺灘也會溺水?」「為什麼遊泳前必須熱身?」「為什麼遊泳20分鐘左右應上岸休息一會兒?」……
紀老師用大量真實地案例教給大家許多溺水的冷知識,不是一味地說教防溺「不準」「不許」「不能」,而是讓學生了解到「不準」「不許」「不能」這背後的原因,是謂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也。
2020年6月18日南昌市站前路學校教育集團站前路校區邀請南昌市紅十字會藍天救援隊走進校園,走進課堂為了孩子們開展主題為「珍愛生命 平安成長」防溺水安全教育活動。
領隊劉老師首先做了自我介紹,繼而與同學們開展了互動提問:什麼是溺水?溺水了怎麼辦?然後跟同學們討論了哪些是容易發生溺水事故的地點。學生們都踴躍發言,爭先恐後的和劉老師進行交流、學習。
同時,藍天救援隊的隊員們用鮮活悲慘的溺水事例,用觸目驚心的數據引起了各班學生們共鳴,引起學生們對防溺水的高度重視。並向孩子們介紹了預防溺水、溺水自救和他救的相關知識。
防溺水警鐘長鳴!
家庭、學校都要重視起來,
共同防範溺水發生,
安全永遠第一位!
下面這份兒童防溺水指南
請收好!
防溺水
教育孩子做到「六不」
①不準私自下水遊泳;
②不準擅自與他人結伴遊泳;
③不準在無家長或老師帶隊的情況下遊泳;
④不準到無安全設施、無救護人員的水域遊泳;
⑤不準到不熟悉的水域遊泳;
⑥不準不會水性的學生擅自下水施救。
防溺水
家長監管和教育·至關重要
請家長們謹記以下幾點:
1.發生溺水的常見時段:離校後、雙休日、節假日。
2.溺水發生的常見地點:多發生在離水源較近的無人看管的河流、坑塘、水庫等野外水域。從年齡特徵看:多發在低年齡段,以中小學生居多。
3.發生溺水死亡的原因:在水邊玩耍,下水摸魚,撿落入水中的物品;孩子擅自下河玩水,三五成群結伴遊泳;自行結伴遊玩,意外失足落水。
4.對子女行蹤做到「四知道」:經統計,父母監管缺失的學生發生溺水事故的概率非常高。因此,父母務必要對子女行蹤做到「四知道」:知去向、知同伴、知歸時、知內容。
防溺水
如何辨別溺水者?
溺水者的營救黃金時間是事發30秒。如能及時發現溺水跡象,生命或可挽回!如何辨別兒童溺水者?牢記這7種跡象。
1. 溺水者的嘴會沒入水中再浮出水面,沒有時間呼救。
2. 溺水兒童手臂可能前伸,但無法划水向救援者移動。
3. 溺水者在水中是直立的,掙扎20-60秒之後下沉。
4. 溺水者眼神呆滯,無法專注或閉上眼睛。
5. 溺水兒童的頭可能前傾,頭在水中,嘴巴在水面。
6. 看起來不像溺水,只是在發呆,但如果對詢問沒有反應,就需要立即施出援手。
7. 小孩子戲水會發出很多聲音,一旦安靜無聲要警醒。
防溺水
溺水時的自救方法·如何做
1.不要慌張,發現周圍有人時立即呼救;
2.放鬆全身,讓身體飄浮在水面上,將頭部浮出水面,用腳踢水,防止體力喪失,等待救援;
3.身體下沉時,可將手掌向下壓;
4.如果在水中突然抽筋,又無法靠岸時,立即求救。如周圍無人,可深吸一口氣潛入水中,伸直抽筋的那條腿,用手將腳趾向上扳,以解除抽筋。
防溺水
如何對溺水者施救?
在加強預防的同時,家長及監護人也要掌握相關的急救知識和技能。意外發生後,救人刻不容緩,以下6點要知道!
1. 迅速救上岸:最好從背部將落水者頭部託起,或從上面拉起其胸部,使其面部露出水面,然後將其拖上岸。
2. 清除口鼻堵塞物:讓溺水者頭朝下,撬開其牙齒,用手指清除口腔和鼻腔內雜物。
3. 倒出呼吸道內積水:救人者半跪,頂住溺水者的腹部,讓溺水者頭朝下,拍背。
4. 人工呼吸:對呼吸及心跳微弱或心跳剛剛停止的溺水者,迅速進行人工呼吸,同時做胸外心臟按壓。
5. 吸氧:現場有醫療條件,可對溺水者注射強心藥物及吸氧。條件不足的,用手或針刺溺水者的人中等穴位。
6. 脫下外套:如果溺水者身上穿著外套,要儘早脫下,溼漉漉的外套會帶走身體熱能,產生低溫傷害。
每一年的夏季
未成年人溺水身亡事故時有發生
溺亡已經成為孩子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殺手!
多少個原本幸福的家庭瞬間崩塌
多少淚水傷痛無處訴說…
生命只有一次!
溺水只差一念!
警鐘再次敲響!
多一份提醒,多一份平安!
天氣變熱,
請格外警惕防溺水事故
防溺水安全教育
我們一起行動起來
來源:南昌文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