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師範大學地理科學學院
2019年報考指南
【學院簡介】
地理科學學院肇始於1907年創辦的「福建優級師範學堂」之史地專科,至今,地理學科已走過了百餘年的歷程。1952年福建師範學院始建地理系,1958年成立中科院華東分院福建地理所(1964年更名為福建地理研究所);1970年(文革期間)系所均被迫停辦;1972年和1982年先後復辦福建師範大學地理系(後增設旅遊系和土地與城市系)和地理研究所;1999年8月,由地理系和地理研究所組建地理科學學院(2004-2009年,旅遊學院掛靠在地理科學學院)。
百年地理,薪火相傳。學院以國家地理學科發展戰略為導向,強化地理學與生態學的交叉,發揮閩臺毗鄰的地緣優勢,凸顯溼潤亞熱帶區域特色,為國家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發展提供智力保障與技術支撐。數代師大地理人勵精圖治,奮發圖強,使得學院在學科建設、教學科研、師資隊伍、人才培養等方面不斷登上新臺階。
★地理科學學院肇始於1907年創辦的「福建優級師範學堂」之史地專科,至今,地理學科已走過了112的歷程。
★已成為居全國高師同類院系前列、在我國東南部地區起學科輻射作用的地理學、生態學、自然資源等領域人才培養基地和科研機構。
★地理學在教育部組織的全國第三輪(2012年)學科評估中位居第九名,地理學、生態學在全國第四輪(2017年)學科評估中分別進入B+、B-的行列。
★2017年,地理學進入福建省「高峰學科」建設行列。
★全院讀研率在30%以上,其中地理學國家理科基地讀研率穩定在90%以上,整體就業率連續多年位居全校前列,逾97%。
【本科專業設置】
★地理科學類(包含地理信息科學、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
★地理科學(師範)
★地理信息科學(閩臺合作項目)
★生態學
武夷山實習-土壤植物地理實習
2018年全國地理學理科基地跨區域聯合實習
【學科建設成果】
擁有地理學、生態學兩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兩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設有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自然資源學、城市與區域規劃、水土保持、生態學等7個二級學科博士點,自然地理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自然資源學、城市與區域規劃、生態學、土地資源管理、學科教學(地理)等8個碩士點;地理科學、地理信息科學(含閩臺合作項目)、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人文地理與城鄉規劃、生態學等5個本科專業和1個地理學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培養基地。學院下設地理學系、城市與區域規劃系、地理信息科學系、生態學系、地理學國家理科基地建設辦公室等5個教學工作單位。
【基礎條件優越】
★建有溼潤亞熱帶山地生態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教育部溼潤亞熱帶生態地理過程重點實驗室、福建閩江河口溼地生態系統定位觀測研究站(國家林業局)等高水平科研實踐平臺10多個。
★建有「地理學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和「武夷山國家自然保護區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等兩個國家級實踐教學平臺,以及福建省地理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福建省綜合地理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等省級實踐教學平臺。
★實驗室儀器設備總值逾6000萬元,室內實驗室總面積達7000平方米
★與臺灣逢甲大學合作辦學。
★擁有教育部「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創新團隊和福建省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團隊。
★地理學國家理科基地創新人才培養團隊獲「五一先鋒號」榮譽稱號。
天文觀測實驗室 三明森林生態系統與全球變化研究站
【師資力量雄厚】
學院現有教職工177人,其中教學科研人員135人。
★院士(含雙聘)3人;
★「萬人計劃」百千萬人才工程領軍人才1人、科技領軍人才1人,青年拔尖人才1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
★福建省百人計劃4人;
★福建省優秀人民教師1人、教學名師1人;
★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領軍人才1人;
★「閩江學者」特聘教授/講座教授10人;
★福建省傑出青年3人;
★福建省新世紀優秀人才6人;
★教授(研究員)48人,副教授(副研究員)48人,高級職稱教師佔71%;
★具有博士學位 118人,佔87%;博士研究生導師37人,佔44%;碩士生導師86人,佔63.7%;
★楊玉盛教授領銜的「溼潤亞熱帶山地生態地理過程」團隊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並於2013年以優秀成績通過驗收。
【科研成果豐碩】
★近五年,國家基金重點項目、國家傑出(優秀)青年基金、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基金重大國際(地區)合作研究、國家發改委贈款項目、教育部創新團隊、國家基金面上(青年)項目等68項,省部級以上項目115項,科研經費近1.5億元。
★積極承擔了福建省資源與環境五年計劃及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福建省生態功能、主體功能區劃,福建省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試點研究,福建省重點港灣海域使用規劃,全省土壤汙染大調查,海洋資源價值綠色評估及其應用,福建省林業保護利用規劃,福建省生態十年(2000-2010年)變化遙感調查與評估,福州(平潭)綜合試驗區的生態建設與環境保護規劃等一系列橫向課題任務,合同經費近8000萬元。
★在Nature,Global Change Biology, New Phytologist,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 Jou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t and Soil, Ambio, Environmental Research,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The Holocene等國際期刊發表SCI、EI論文280餘篇,出版專著12部,獲發明專利7項。
★學院獲省部級獎27項,其中一等獎5項,二等獎7項,三等獎15項。
楊玉盛教授團隊在國際頂尖生態學期刊Ecology Letters上發表論文
黃志群、陳漢教授成果在nature子刊發表 地理科學學院倉山校區辦公樓
【學子風採】
陳峰,1982年2月生,2005年7月畢業於地理科學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2008年7月獲得新疆師範大學地理科學與旅遊學院自然地理學專業碩士學位,2015獲得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自然地理學專業博士學位。現為雲南大學國際河流與生態安全研究院研究員,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入選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課題4項,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雜誌論文30餘篇,獲中國氣象學會第十五屆涂長望青年氣象科技獎一等獎(唯一),2014年獲得世界氣象組織青年科學家研究獎,2次獲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排名第一)。
陳哲,中共黨員,2017年7月畢業於地理科學(國家人才培養基地)專業,曾任年級學術科技部部長,院學術科技部副部長,院學術科技部部長,基地班班長,被評為校優秀學生幹部和院優秀學生幹部,獲校優秀學生二等獎學金。曾參加校運會和院運會,並多次獲獎,同時還獲院運會先進工作者,院運會先進個人。參與一項國家級創新訓練類項目和一項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主持一項大學生創新訓練類項目;在《亞熱帶資源與環境學報》《福建師範大學學報》等期刊上發表和參與發表多篇論文。獲得推薦免試資格進入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攻讀碩士學位。
劉冠秋,地理科學國家理科人才培養基地2015級本科生。連續三年獲校一等獎學金,並獲國家獎學金。主持過3項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其中,1項創業類,2項創新類。多次作為團隊負責人參加各類比賽,曾獲第三屆全國高校地理展示大賽一等獎及最具學術性主題獎、第十五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比賽三等獎、第十三屆「挑戰杯」福建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特等獎,2017年所在實踐隊獲評福建省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團隊。此外,個人曾獲評校三好學生標兵、校優秀共青團員、校暑期社會實踐優秀個人、校優秀義工、校軍訓「優秀學員」、校第十四屆「5.25」心理健康文化節「最美生活——正能量修煉達人」等。獲得推薦免試資格攻讀北京師範大學碩士研究生。
通訊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大學城科技路1號福建師範大學旗山校區理工樓地理科學學院
郵編:350117
網址:http://geo.fjnu.edu.cn/
聯繫電話:0591-22868221
學院官方微信公眾號: